吳柯
摘要:中國畫里有一種獨特的表現手法叫“留白”(也稱為“布白”“計白”“空白”),指中國畫畫面里的無畫處空白處雖未作畫卻常常傳達出更多的境界。“冰山原則”(“冰山原理”)作為一種文學創作理論,簡單地說就是在小說中用“八分之一”的客觀敘事來引發未表達的、讓讀者自己去揣摩的“八分之七”的情感和思想。有感于這二者在表現藝術上的異曲同工之妙——在表達情景時并不說透,而是通過恰當的結構來調動受眾的深入思考,在此篇文章中,作一些簡略的梳理和總結。
關鍵詞:留白;冰山原則; 象征;異同
一、“留白”作為表現藝術時的美所在
(一)“計白當黑”之妙
中國畫中素有“計白當黑”的說法,書法里則有“分間布白”之說。書法中對“知白守黑”的運用是非常普遍的,中國畫受了書法中布白的影響,畫面中流出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空白,這些空白,有的說是天,有的說是水,有的說是云,有的說是霧,有的說是可能是整個的背景,使人物,花卉或描繪更加突出的主體。,而其他人可能說是一種感覺,一種感覺,或者一種精神。“正是由于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民族像中國人一樣把黑與白這兩個顏色畫在所有顏色上,所以,它就成為中國畫區別于其它所有繪畫體系的重要標志。” “無虛即無所謂實,無實亦無所謂虛,有虛無實不成其為畫,有實無虛則畫境無。” 宗白華先生指出:“在宋、元人的山水花鳥畫里,我們具體地欣賞到這追光躡影之筆,寫通天盡人之懷”。
(二)獨特的象征手法
小說用寫實手法來表現象征寓意。想象因此創造了象征,而象征又反過來擴大了想象。這種抒情的象征結果就是作者的情感情緒表現得比較含蓄,精致,作品中流露出深刻的內涵,同時也留給讀者遼闊的想象,然后感受到散發著無窮余味的、令人難忘的作品。
二、兩者作為不同表現藝術的相通之處
(一)言有盡而意無窮
1、中國畫里“留白”的無窮意味
中國自古便有“詩畫同源”的說法,一些在論詩時常用的話在中國畫上同樣適用,不論是含蓄干凈的筆墨,還是悠遠綿延的意境。宋朝嚴羽論詩時曾說:“盛唐諸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 意指詩文含義深刻,回味無窮。
按西方藝術的標準分類,詩歌歸入時間藝術,繪畫歸入空間藝術,詩歌和繪畫是不同的藝術種類,萊辛的《拉奧孔》這本經典美學著作就是論述詩畫關系的。不同于西方美學對詩畫關系的立足點,中國美學專注于詩歌同源的關系,第一個明確聲明這種觀念的是蘇軾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2、冰山下的暗流——以《白象似的群山》為例
通過美國男人和女孩的談論對話,他們似乎在爭論什么讓他們感到不安的事情,男人試圖說服女孩做一個“非常簡單”的小手術,但女孩似乎不同意,總是顧左右而言它,男人則馬上能把話題扯回來。這個困擾他們的煩惱是什么?難得反復強調的簡單的手術是什么?他們如何看待這件事情?兩人各自的的態度和想法?他們自己的話暗藏何種玄機?有什么目的?它們之間存在什么矛盾?作者是如何看待男女主人公?同情女孩或抱怨男人?作者希望自己有限的對話場面如何表達自己的思想?這樣的客觀描述揭示了深刻的主題?“通過無動于衷而表達激動,通過不加解釋而得到解釋,通過疏遠的冷靜而得到關懷。” 海明威給我們的只是文字而已,文字以下波濤洶涌的暗流則需要我們自己去深思。
(二)“冰山原則”指導下的象征意義 ——以《雨中的貓》為例
象征是一個模糊的,微妙的、含蓄的文學表現手法,指的是用一個具體的東西或圖像來表達抽象的深刻意義。如果你想要以一個簡單的文學文本表示深刻的思想內涵,象征意義是不可缺少的。海明威是通過象征性的文字表達抽象的情感,通過外部讀者開放的想象力,更好地理解和深入挖掘的含義---八分之七隱藏的內容。因此,象征是“冰山原則”非常重要的部分。
在海明威的作品,愿意留長發的女子具有很強的女人味。女主角的丈夫不明白這一點,卻喜歡她的短發造型。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丈夫的漠視和他們之間感情的等同虛設。小說只有幾千字,而女主人公復述“了我要一只貓,”多達八次,這證明了她迫切需要家庭的溫暖,無論是丈夫的關愛,孩子的出生還是整個家庭的溫馨。在尋找貓的過程中,她的丈夫喬治一直在讀書,但心不在焉,只是應付妻子的請求。
三、異曲同工里的“異”
(一)“留白”是構成畫面的重要形式,同時也構成畫面基礎的審美。在中國畫內部,“白”融萬物又與“道”融合,虛實交融,疏密有度,框架已經形成,展現了空靈飄渺的魅力。徐渭筆法豪逸,縱情揮灑,筆墨淋漓,不求寫實,圖像簡單模糊,帶有獨特的狂放不羈的個性和磅礴雄肆的氣勢,使畫面具有鮮明的情緒和強烈的個性。表現實物中又帶有一定的抽象形式的空白之美。尤其是徐渭《墨葡萄》(圖3)畫葡萄,所畫的葡萄、葡萄的藤葉都似夢里所見,朦朧模糊,但是用筆恣意,不被形式所拘,奔放的激情,形神兼具,疏密有致,“留白”又恰到好處的補以想象空間.
(二)意象上的留白,意境上的無限延伸
如果說作者已經描寫的是冰山在水面上的八分之一,需要靠讀者去領會挖掘的是水面下的八分之七,那么在中國畫里,“留白”有時候可能是那八分之一,有可能是那八分之七,因為中國畫中講究虛實相生,空白和非空白處所表現的意義是可以互相論證的。而在大多數時候,“留白”更多的是那八分之七,從空白處推想出更多的內容。
中國畫繪畫追求藝術感和空間感,采用不同形式的藝術性的空白,拓展了視覺形象,是重要的形式美之一。中國藝術家聰明地解決了處理空白的方式,那就是“以少少許,勝多多許”,寓無限之象于有限筆墨。畫家不會處處勾染筆墨來畫黃山云海,一層層的去描的很清楚,而是把握好云,天虛的對比度,來表現萬千氣象黃山和翻騰的云海。中國畫以”留白“表現“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表現出中國人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觀者能領悟畫中作者”留白“的深意,就能更好的領會畫。
如梁楷的《太白行吟圖》(圖4)李白瀟灑自若,孓然獨立,翹首遠望,不談用來變現李白此等風姿的嫻熟筆法,詩人的寂寥才華與空白背景結合在一起引人遐思。這場景是“長風萬里送秋雁”呢,還是“孤帆一片日邊來”,我們不清楚,但這種清遠高曠的意境是難以用填滿畫布的顏料來表達的。花鳥山水畫,”留白“也比較常見,傳達的意境更為突出。齊白石1《蛙聲十里出山泉》,只留一線表示山泉,并在這里點綴幾只蝌蚪,觀者卻好像已經穿越到未來,聽到長成的青蛙的鳴叫,這里的視覺形象成功的轉向為聽覺感受。
參考文獻:
[1]馬濤.探討中國水墨畫的視覺語言[J].東華理工學院 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35
[2]宗白華《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
[3]海明威《午后之死》
[4]董衡巽.海明威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9
[5]林疑今.海明威的思想和藝術風格[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9:10/
[6]霍曉軍.文字簡潔寓深刻———從《永別了武器》看海明威小說的語言風格[J].太原科技,201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