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方靜 崔倩倩
摘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無效。根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必須在經過批準并進行登記的醫療機構中實施。未經衛生行政部門批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且人工輔助生殖技術的本意是輔助夫妻生育子女,但是代孕已經超出了這個限制。但由于種種原因代孕現象大量存在。這篇文章旨在探討代孕子女的法律地位。
關鍵詞:代孕代孕協議父母子女關系司法實踐
一、我國的司法實踐
由表1可知我國的代孕類型一般分為完全型代孕和局部型代孕,二者的相同之處在于精子都是由委托夫妻提供,不同之處在于完全型代孕由代孕母提供卵子而局部型代孕由委托夫妻提供卵子。由上述兩個案件大致可以了解到在我國關于代孕子女的法律地位及代孕所生子女的親子關系認定都缺乏相應的法律依據。由于倫理觀念、文化背景、法律規定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在我國關于代孕子女的法律地位及代孕所生子女的親子關系認定更為復雜。一般我國司法實踐中以未成年人最佳利益原則來確定代孕子女的撫養權問題但是對于誰是代孕子女法律上的父母都表示得模糊不清。
二、代孕子女法律地位的不同學說
在我國現行法律體系下,法律上父母子女關系的確立主要通過自然血親,包括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和擬制血親,包括收養關系和繼父母子女關系。生物學上的血緣關系并不一定產生法律上的父母子女關系,例如利用合法捐精者提供的精子孕育的子女。由此我們可以同等地認為合法地捐贈精子、卵子用于代孕從而孕育出的代孕子女者與代孕子女不產生法律上的父母子女關系。學界對誰是法律母親有如下幾種觀點:
(一)以遺傳母為法律上的母親,這為代孕子女提供了較為穩定的成長環境。其理由是如果以分娩者為母,人造子宮一旦研制成功,那么代孕子女的母親將無法確認。其次遺傳母與代孕子女之間存在婚姻關系,可以為代孕子女提供一個完整的家庭,倘若以分娩者為母,分娩者若未婚則代孕子女處于單身家庭,分娩者已婚則代孕子女類似于分娩者之夫的繼子女,這也不利于代孕子女的成長。這種說法顯然是沒有考慮到卵子也由第三人提供的情況。
(二)有的學者認為分娩者應為代孕子女法律上的母親,理由是子宮的提供者全程參與了代孕子女的孕育過程,母子關系的建立更多在于懷胎十月的孕育過程和分娩艱辛所帶來的情感聯系,單純以生物學上的基因來認定母子關系,將缺乏社會學和心理學層面的支撐。
三、世界部分國家的關于代孕子女的法律地位的規定
(一)日本法院規定如下:其一,夫妻受精卵由第三者代理生產的,代孕母是法律上的母親,而委托者不是,其二丈夫的精子和代理母卵子結合,代理母既是血緣也是法律上的母親。其三,第三人的精子和妻子的卵子結合的,精子提供者是父親,代理母是母親。其四,丈夫的精子與妻子以外的卵子結合,分娩母是母親。由此可見,日本法院是規定提供精子的為法律上的父親,分娩母為法律上的母親。
(二)泰國《保護以輔助生殖技術生產嬰兒法》規定通過輔助生殖技術出生的子女屬于代孕委托合法夫妻的合法子女,捐獻精子或卵子的人與子女沒有任何權利和義務關系。泰國的法律規定就是按照委托合同,委托夫妻為代孕子女法律上的父母。
(三)德國《德國民法典》規定受托人即分娩者在優先取得了代孕子女法律上的母親地位后,委托人夫妻可以通過法定收養程序收養代孕子女從而獲得代孕子女法律上父母的地位。
(四)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法院根據代孕協議確定代孕子女法律上的父母。
四、結語
由上述國內目前關于代孕子女的法律地位沒有統一的法律規定以及各學者爭論不休,我認為我國之后關于這方面的立法不妨借鑒泰國等國家在一定程度上放開非商業性的代孕,在不違背倫理道德的情形下以代孕協議來確定代孕子女的法律地位也未嘗不可。
參考文獻:
[1]孟金梅.國際代孕法律實務分析:以泰國為例[D].汕頭大學法學院,2014:126-128.
[2]朱曉峰.非法代孕與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則的實現[J].清華法學,2017.
[3][日].久久湊晴夫.《簡明醫事法學》(第二版)[M],成文堂2005年版,第16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