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德
摘要: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進行了很多次大規模的改革,近年來的改革力度之大、規模之大也是前所未有。近年來中國的很多政治、經濟、醫療等體制改革進入攻堅期深水區,這些系統工程的改革中必然觸及很多人的利益,會引發一些不穩定的因素,所以必須凝聚改革的力量持續堅決推動,才能讓改革真正的實施下去并發揮改革的強大效果。本文研究以公平公正凝聚改革突破力,也就是改革中的公平公正對黨和國家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去保持公平公正。
關鍵詞:公平公正;凝聚;改革突破力
引言
近日全國兩會圓滿結束,在這次全國的盛大會議上對我國的領導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國家成立了監察委員會,要求干部在勤政、廉政上進一步提高個人的能力、水平和作風。這是中國改革發展過程中的改革的一個體現,近年來中國的改革越來越多,力度越來越大,改革是中國共產黨進行實踐最好的試金石。當前及過去一段時間內,我市經濟增長低速爬行、經濟運行不夠穩定、產業發展后勁不足,有外部環境的原因,但歸根結底在內因,改革不足,開放更不足。所以,中國必須進行大力度、大速度的改革,在改革中凝聚力量。
一、改革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改革是系統工程,要有更多的政治智慧。群體不同、意愿參差、分工各異,步調不協極易阻絆掣肘。抓好一批重大改革事項,就是要攻克體制機制的頑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發展社會活力,協調眾力,形成齊心奮進的新局面[1]。增長動力從改革中來、從調整中來、從創新中來。元陽縣企業較多,創新型的高科技企業少,企業敢闖敢干的精神不足,所以,元陽縣政府部門必須以思想轉型為先導,著力突破思想觀念的桎梏,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發揮社會在協調矛盾中的基礎性作用,確定和落實改革事項,由此發力,明晰權界,突破桎梏,全面激發活力、牢固凝聚眾力。
當國家的改革進入攻堅期深水區,要有更大的政治勇氣。目前元陽縣周邊的縣城也在謀求機遇快速發展,面對如此激烈的競爭,元陽縣如果沒有強烈變革的欲望,不鼓起奮起直追、主動作為,不敢于涉險灘、啃硬骨頭的斗志和勇氣,全面深化改革勢必會凌空蹈虛。面對復雜、敏感、艱巨的改革形勢,沒有更大的政治勇氣,沒有一點敢闖、敢“冒”的精神,就不會走出新路,也無法成就新事業。
二、改革中需要堅持的原則
一是改革的速度在穩中求進中加快步伐。近年來中國開展的改革的時間跨度一共也就六七年的時間,在這個時間范圍內,要完成那么多的改革,任務艱巨。但按照目前的速度來看,進度很快。
二是比較平穩。像央企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盡管觸及到了既得利益群體,但改革都是在平穩推進,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同。再比如公務用車改革,省部以下取消專車,這涉及到大量領導干部,過去往往不大愿意去改的領域現在都推出來了。類似這樣的改革都在有條不紊地推進。
三是改革注重法治。有的改革需要修改法律,有的改革甚至需要修改憲法條文。如果在法律沒修改之前就實施,法律的權威就受到了損害。即使是需要試點的領域,也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授權決定。習近平總書記幾次強調不要搶跑,重大改革于法有據,這一點體現得很充分。
四是更多體現了公平正義。習近平總書記就三中全會決定作說明時,就特別強調了公平正義。這是社會主義最重要的價值觀,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希望。改革是利益調整,利益調整怎么調,得有指導思想。改革要讓絕大多數人受益,改革要體現公平正義。從三中全會的改革方案到后來的具體推行舉措,都體現了這一要求。
三、改革對中共黨員的基本要求
改革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的是廣大的中國共產黨員,共產黨員要充當改革的先鋒力量。比如,感動中國人物的楊善洲給廣大改革人員樹立了典型,黨員領導干部要學習楊善洲實事求是、扎實做事的精神,他的事跡為全國人們所敬佩,他身上體現的“善洲精神”就是我國科學發展觀、高質量發展理念的最好貫徹落實,他講中國的發展理念貫徹到了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去,生活上勤儉節約,在行政崗位上切實為民辦事,不用自己手中的權利為自己的親戚朋友謀私利,退休后自己身居深山中,每日早起晚睡珍惜時間和精力去植樹造林,為國家種植了價值好幾億的林場,為中國的大自然環境創造了可謂巨大的價值。
(一)黨員領導干部要具備清廉從政的政治素養
在楊善洲典型事跡的培訓和學習中,培訓機構或組織機構應該將類似楊善洲這樣的當代英雄開模的事跡和理論相結合,用實際案例將理論具體化和生動化[2]。目前我國很多地方對黨員領導干部進行各類培訓的過程中,很多培訓形式還不夠新穎,理論講述過多,總體還是顯得枯燥單調,如果多融入一些現代典型的事跡和生活案例,會讓領導干部為之振奮,可以很好的起到提提醒、振振氣的作用。比如,在講述領導干部不能以權謀私這一品質時,可以結合楊善洲的案例來進行深入剖析。可以播放我國的宣傳教育片,楊善洲在退休前,他善于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利為老百姓謀福利,但是從來不用來關照自己的親戚朋友,有一次,自己的妻子想讓楊善洲幫助一下自己的親戚,遭到了楊善洲的嚴厲拒絕,類似這種場景在楊善洲身上發生的次數很多很多,這些例子和事情在當代領導干部身上會經常碰到,而且情況類似,非常具有典型性和說服力。
(二)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杜絕四風問題,支持改革
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是我國當前和今后很長一段時間著力解決的“四風”問題,因為這四種工作和生活作風為老百姓所唾棄和謾罵,遭到了老百姓的詬病,也敗壞了我國共產黨員的高大形象。所以,要發揚楊善洲精神,就要在黨員領導干部的教育培訓中持續開展“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每一名黨員都要深入開展自查自糾,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確保始終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作風,保持扎實肯干不走過場的工作作風。堅持心里始終裝著人民、切實服務好人民的工作理念,在各類學習培訓中加強黨員的黨性修養。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黨員領導干部應該堅持務實的工作作風,還是清廉從政的政治素養,讓國家的改革更有動力,更有凝聚力。
參考文獻:
[1]肖玉明. 改革要讓公平正義建設成為硬道理[J]. 政策, 2014,19(7):20-24.
[2]王仁貴. 中共中央黨校:以公平正義匯聚改革突破力[J]. 瞭望, 2015,26(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