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聰
【關鍵詞】高校音樂:鋼琴專業:教學方法
鋼琴演奏是一項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腦力與體力、技巧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綜合陛活動。鋼琴教學與其他學科的教學既有共性又有專業的特殊性,其過程相對也更為復雜。鋼琴教師在教育的各個階段,不但要教授演奏樂器的技能,更應向學生介紹美好且獨特的音樂境界,使學生理解音樂的內涵、語言和手段,力求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智力發展和情操陶冶于一體。
從目前的情況看,傳統的鋼琴教學模式在高校音樂專業鋼琴教學中仍占主導地位,即以練習曲、復調和樂曲的訓練內容為主線,教學形式則是一對一的言傳身教式,此刻教師僅僅成為技能的傳授者。這使得教師不能確切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學習中所遇到并需解決的問題,影響了教與學的互動,由此導致教師在課堂上付出大量的勞動,學生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收益。通常表現出的情況是,上課老師負責打勾,學生下課使勁彈,幾年之后學生換了好幾本書,但漸漸地,學生的學習會變得越來越困難,缺點無非集中在錯音、難聽、“跑得慢”、手酸等方面。而這樣的困惑也會變得越來越濃,以至于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生疑問;老師則會認為學生不夠刻苦,達不到老師的要求……因此,尋求一種高效的教學方式以順應現代教育的改革,為新世紀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鋼琴人才,已成為當前高校鋼琴教育的關鍵問題。筆者從事多年高校鋼琴教育工作,就上述問題進行了長期思考,結合多年來的教學經歷,就鋼琴教學方式方面的拓展,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教學中注重博采眾長與自身知識的巧妙結合
鋼琴教師的教學魅力不僅體現為精湛的演奏技藝、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掌握現代教學手段、心理學以及相關的人文知識,而且體現在能將以樂譜為表征的作品的彈奏技術、對作品內涵的感受理解和表現力等融會貫通,并能自覺地運用于教學實踐中。鋼琴的教學方法、風格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20世紀的鋼琴演奏觀念與19世紀的演奏觀念相比,更加重視演奏家對作曲家創作意圖和藝術內涵的揭示,更要求演奏家具有淵博的知識和精深的修養。現代鋼琴教學更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目標,教師應從樂智的角度,激活學生身上休眠或半休眠狀態的音樂細胞,把學生潛在的音樂才能挖掘出來。因此,加強鋼琴教學情報的收集和研究,及時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經驗,進而提出新穎的教學思想,才會使鋼琴教學更趨于科學。
二、激發興趣愛好,注重個性發展,完善評價機制
學生由于受其性格特點、訓練程度等因素的影響,對樂譜、技法與表現力等方面的能力發展往往表現出不均衡、不協調性,甚至出現與老師的對立,這就形成了教學過程中的矛盾關系,阻礙了教學的順利進行。同時,學生不同階段的演奏水平使其對同一作品領會把握的程度也有差異。從國外同行的動態來看,鋼琴教學重點已逐步從單純討論演奏技術轉向如何培養學生的音樂性上,在教學中更加注重實際能力的培養而不僅僅是追求曲目的難度。
在鋼琴演奏上,所謂能力不僅是指彈奏的技能和曲目難度,更是指理解音樂的能力和表現音樂的能力。因此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激發其表演熱情,培養學生的表現欲望,使他們對學習的每一首樂曲“有動于衷”。教師要培養學生對音樂美的感受、理解和表現欲望,必須要盡力打開學生的心靈之窗,通過解說、比喻、啟發,使大多數學生產生迫切的躍躍欲試的表現心愿。在教學時力求做到集體教學與個別教學的有機結合,在集體課中有彈、有聽、有想、有議、有問、有答等,從而創造良好的授課氛圍;在個別課時,依據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采取鼓勵、建議、啟發等方式指導和激發其演奏。提倡學生互教互學,遇到問題難以解決時,教師除解決問題外,更重要的是將解決問題的方式交給學生,同時培養學生養成自己查閱音樂文獻資料的習慣,并引導學生開展鋼琴學習研討活動,進而形成集學習、探索、研究、進取為一體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整體音樂素質。
三、不容忽略的終極訓練——黑暗訓練
黑暗訓練是一項非常關鍵的終極訓練,也是傳統教學中不多提及、易被忽略的一種訓練。概括講,黑暗訓練有如下優點:
其一,幫助熟悉音符間音程關系。在彈奏快速度樂曲的時候,以視力幫助找音已變得困難,尤其在舞臺演奏時,不同的鋼琴往往帶來迥異的鍵盤感覺,不可能有很多時間來適應;加上演奏者不自主的緊張,強烈的鎂光燈和各種色燈投射,都會干擾演奏者的正常視覺,甚至會出現大跳時找不到音的尷尬。所以盡量減少視覺的幫忙,是保持以不變應萬變的保證。
其二,保護視力。多數彈琴者因長時間大量視譜易導致視力下降,黑暗訓練提倡背譜,盡量在基本練習時閉眼,做到少用眼多用耳。
其三,更能使演奏者集中注意力聽賞自己彈奏的音響效果。
四、注重過程體驗,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演奏是高級的音樂闡釋行為,對技巧、心理的要求很高。啟發和引導學生自覺、主動地學會理解和分析樂曲,并且找到相應的鋼琴表現手法,使彈奏者盡可能早些(在初步熟悉作品和大致掌握以后)弄清楚我們稱之為藝術形象的東西,也就是弄清楚音樂的內容、意義和它的意境的實質,使他們能從理論的角度詳盡地分析所彈奏的作品。
音樂是表演的藝術,要鼓勵學生注重過程體驗,有些樂曲我們可以聽演奏的錄音,但自己動手和只聽一聽的感觸是大不一樣的。通過演奏放射出內心積蓄的藝術火花,在心靈上感受到美的震顫,從而把音樂體會的培養升華到一個新的境界。在演奏過程體驗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對所學知識有所選擇、判斷、解釋、運用,從而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最終有表現力地創造性地演奏全曲,達到以人為本的教育精神和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