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鳳平
進入2018年,隨著比特幣價格劇烈波動,原本隱匿于比特幣背后的區塊鏈技術逐漸走到市場前端,并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短時間內,關于區塊鏈的研修班、培訓班、研討會在各地鋪開。今年3月,本刊記者有幸被邀請參加了其中3場關于區塊鏈的活動,直觀感受到區塊鏈的火熱程度。
區塊鏈技術被認為是繼蒸汽機、電力、信息和互聯網科技之后,最具潛力引發新一輪技術革命的核心技術。

Bigene數字基因發起人、區塊鏈技術研究者余偉華,介紹數字基因如何結合區塊鏈應用。
那么,區塊鏈到底是什么呢?區塊鏈技術本質上是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數據庫,通過P2P通信協議、分布式存儲數據庫技術、加密算法、共識算法等互聯網底層多種技術的整合,創造了一種按時間序列、按區塊記錄數據的模式,實現去中心化、點對點傳輸、透明、可追蹤、不可篡改、數據安全、信用的自我建立的功能,最終解決交易信任問題。
這種技術剛開始是如何出現的?區塊鏈最初由比特幣引申而來。2008年,日裔美國物理學家中本聰在其發表的論文《比特幣: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中,對區塊鏈概念進行了描述。這是區塊鏈概念的首次出現。
2013年,一個具有開源的智能合約功能的公共區塊鏈平臺——以太坊(Ethereum)發布白皮書《下一代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平臺》。2014年7月,以太坊進行了為期42天的以太幣預售。2015年,以太坊正式啟動以太幣的發行,標志著區塊鏈技術2.0時代正式到來,比特幣被認為是區塊鏈技術1.0。

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討會在北京召開,進一步明確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的戰略目標。2017年,中國區塊鏈應用研究中心(上海)正式揭牌成立。
2018年,杭州成為國內首個將“區塊鏈”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城市,且地位僅次于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力壓量子技術、商用航空航天等未來產業雄踞第三。杭州政府報告發布后的兩天,“2017全球區塊鏈企業專利排行榜”發布,杭州有5家企業上榜,且除了以49件專利獨占鰲頭的阿里巴巴外,其余4家企業都躋身前50。
其實,達沃斯論壇創始人施瓦布早幾年曾推介過區塊鏈技術,她說這是第四次工業革命代表性成果之一,“這是一項顛覆性的技術,極客和銀行業都為此興奮不已。”
中國并購公會創始會長、中國金融博物館(集團)理事長王巍認為,區塊鏈、科技金融和人工智能是中國全球領先的三個重要領域,可以參與全球相關領域的規則制定,因此必須抓緊此次機會。在他看來,區塊鏈雖然現在已經非常火爆,但實際上才剛剛開始。
在區塊鏈技術應用的熱潮中,科技巨頭獨占鰲頭,且早已紛紛入局,啟動區塊鏈的技術研發,比如阿里巴巴、亞馬遜、Facebook、谷歌、百度等。行業競爭暗流涌動,每個企業都企圖在區塊鏈這盤棋中能夠站穩腳跟。最近統計數據顯示,國內區塊鏈相關上市公司已增至約30家。
3月24日舉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年會上,螞蟻金服CEO井賢棟表示,未來一年區塊鏈很可能迎來泡沫的破滅,但這也正意味區塊鏈真實價值開始浮現。其實早在2016年,阿里巴巴已推出基于區塊鏈技術的積分商城——云優商城,為銀行提供基于區塊鏈的積分及分期場景,同期又推出基于阿里云平臺的郵箱存證產品——“法鏈”。2017年8月,阿里健康與江蘇常州市合作我國首個基于醫療場景的區塊鏈應用“醫聯體+區塊鏈”試點項目。
百度則布局金融支付、交易。2017年9月,百度發行了“中國首單應用區塊鏈技術的交易所ABS”,利用區塊鏈的去中介信任、防篡改、交易可追溯等特性,進行金融支付改革。2017年10月,百度金融加入Hyperledger“超級賬本開源”項目,成為基金董事會核心成員。
騰訊從供應鏈金融入手,與工行合作推出“微黃金”業務,之后又推出TrustSQL項目,旨在以區塊鏈為基礎設施構建安全高效的解決方案。2017年12月,騰訊發布“星貝云鏈”,這是國內首家與銀行戰略合作共建的基于區塊鏈的供應鏈金融平臺。
在中國企業向區塊鏈發力的同時,世界各主要經濟體及重要國際組織均在對區塊鏈技術加快布局。美國國土安全部對6家致力于政府區塊鏈應用開發的公司給予補貼,讓企業研究政府的數據分析、連接設備和區塊鏈技術。法國財政部已宣布一項法令,將允許部分未上市證券的交易使用區塊鏈技術進行,這在歐洲尚屬首例。
不久前,星巴克也加入到布局區塊鏈的企業當中。星巴克董事長霍華德·舒爾茨也稱,星巴克很可能將區塊鏈技術作為新支付APP的一部分,“區塊鏈技術可能讓星巴克應用程序處于領先地位。我相信我們正邁向一個新的時代。”
不少人最初想了解區塊鏈,主要是被比特幣、以太幣吸引。事實上,這只是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應用的一個很小的方面。由于具備獨特的優勢,如數據的確權使用、價值的高效傳輸等,區塊鏈技術可以被廣泛應用于很多行業,比如數字內容版權保護、產品溯源、金融服務、合同契約、慈善公益、物聯網等。
在一次區塊鏈培訓會議上,Bitgene數字基因發起人、區塊鏈技術研究者余偉華從實際項目出發,介紹了數字基因是如何結合區塊鏈落地應用并影響實際生活。他指出,傳統模式下,內容(如圖片、文學作品)大量的收益都是中心化的機構直接獲得,而優秀的內容產生方其實沒有獲得很多收益。然而,基于區塊鏈去中心化的方式,幾乎全部的收益都將歸數字內容的所有者,從本質上帶來生產關系的變革。
值得關注的是,數字基因鏈項目的技術創新點在于通過在數字內容當中植入數字基因信息,同時把數字基因信息也植入到區塊當中,實現在實際應用場景中,包括在區塊鏈里面,這些數字內容都能夠得到很好的追溯。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版權保護和確權。
2018年3月,瑞年集團宣布引進美國LSC·RD區塊鏈技術,并著力將區塊鏈技術的安全信任機制應用于保健食品溯源領域,致力于打造健康產業安全可信的溯源生態體系,同時瑞年集團成為了國內首家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保健食品溯源的企業。如果這項技術可以被廣泛地應用于食品溯源,那么將很好地解決食品安全問題。
王巍認為,區塊鏈技術的實際應用非常廣闊。據他介紹,美國司法部曾利用區塊鏈技術抓到40多個哥倫比亞的毒梟,“因為他們(毒梟)錢洗錢,但不知道密碼不能篡改,交易全部可以回溯,美國司法部通過區塊鏈的方式,將(追蹤)幾十年的毒梟一網打盡。”
他指出,區塊鏈技術還幫助海地更好的完成災后救助工作。2010年海地發生里氏7.0級大地震,政府辦公大樓坍塌,許多核心檔案損毀,使得救災過程中無法分辨哪些是需要救助的窮人。通過區塊鏈接技術,互相交叉認證達成共識的方式,海地花了4個月的時間,恢復了70%的檔案。
隨著區塊鏈技術越來越受重視,業內出現了嚴重的炒作風氣,因此在關注新技術應用價值的同時,也要時刻警惕潛在風險。如今,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是,既要對區塊鏈技術有足夠的信心并呵護其成長,與數字貨幣炒作區分開,又不能過分“神化”區塊鏈,使其扎扎實實在“人間”落地應用,從具體的業務場景出發,解決實際問題,加速行業變革。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法與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濤指出,區塊鏈是一種技術,技術本身無罪,區塊鏈技術是值得支持和鼓勵的。關于區塊鏈的應用還有很多空間,不應該因為一個事情或者一個風險就貶低區塊鏈。
在落實互聯網金融行業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保障方面,業內人士認為可以分為三個方向:一是在監管上,要健全監管機制,進行事前預警,引導健康有序發展;二是在企業方面,要提升平臺合規性與平臺安全實力,進行投資者教育;三是對金融消費者個人來說,要加強個人投資理財的能力,警惕陷阱,擇優投之。
國家層面的探索也已經開始。3月23日,工信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發布消息稱,將研究探索區塊鏈在工業領域的應用。此前,工信部表示,正在籌建全國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探索形成完備的區塊鏈標準體系,更好地服務區塊鏈技術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