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蘊
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中國互聯網協會分享經濟工作委員會近日聯合發布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年度報告(2018)》顯示,我國共享經濟繼續保持高速增長,2017年我國共享經濟市場交易額約已達49205億元。同時,報告還預測,未來五年,我國共享經濟有望保持年均30%以上的高速增長。農業、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有可能成為共享經濟的新“風口”。

“報告提出了反映我國共享經濟發展最新態勢的六個方面數據、八個基本判斷和五個發展趨勢。同時還反映了2017年中國共享經濟規模、就業影響、公共參與、市場融資和獨角獸企業的情況。”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于鳳霞說。
據悉,本次報告是國家信息中心與中國互聯網協會分享經濟工作委員會合作研究的第三份共享經濟年度報告,對2017年中國共享經濟發展的現狀、問題以及趨勢進行了全面分析。報告提出,在積極鼓勵共享經濟發展的同時,針對實踐中出現的突出問題,尤其是直接影響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量身定做監管制度成為大勢所趨。
共享經濟是創新發展的結果,也是創新發展的動力源泉,正在改變全球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報告指出,中國共享經濟發展時間雖然不長,但在市場規模、創新應用、國際影響力以及制度創新探索等方面都走在了世界前列。
首先,新模式應用領跑全球。過去5年,中國共享經濟已經滲透到交通出行、住宿餐飲、文化創意、教育培訓、醫療診斷、制造服務等多個細分領域,產生了豐富多彩的新產品新模式,對全球共享經濟起到了創新引領效果。以共享單車為例,國外共享單車市場多是插卡繳費、固定位置,而我國的單車則利用移動支付、GPS定位、App掃碼功能,打造了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
其次,企業全球競爭力明顯提升。在全球十大獨角獸榜單中,中美兩國各領風騷,滴滴出行、新美大、今日頭條、陸金所4家中國共享經濟企業位列其中。中國共享經濟企業國際化步伐顯著加快,通過海外業務拓展、國際化投資與合作等方式,大幅提升全球競爭力。共享單車在短短一年時間內,已經在全球20多個國家布局,成為“中國智造”新型代言人。運滿滿研發了越南語、阿拉伯語、俄語等多語種的國際版App,將服務范圍拓展至中亞、東盟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小豬短租在線房源已經覆蓋全球100多個城市,在有華人的歐美國家,幾乎都有小豬的房源。VIPKID推出全球首個100%浸入式教學在線少兒中文教育平臺,正式發力中文出海業務,成為中國文化出海“新名片”,平臺學員來自美國、加拿大、埃及等28個國家和地區,中文教師申請人數超過4000余人。在近三年時間里,滴滴出行通過投資或產品技術合作等形式,將全球合作網絡延伸至北美、東南亞、南亞、南美等1000多個城市,覆蓋全球70%以上的市場。
此外,制度創新探索也引領全球。面對蓬勃發展的共享經濟,我國積極鼓勵市場準入的開放和業務模式創新,為各類共享經濟新業態創造了更充分的發展空間。十九大報告、政府工作報告以及相關戰略規劃,都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共享經濟,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也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共享經濟發展的政策文件,充分反映了我國政府大力發展共享經濟的堅定決心。以網約車為例,我國是全球首個承認網約車合法地位的國家。
中國共享經濟領域的創新創業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報告同時指出我國共享經濟的快速發展仍然面臨諸多挑戰。法律法規不適應、公共數據獲取難、統計監測體系亟待建立等共性問題依然存在,2017年用戶權益保護難題進一步凸顯,新業態發展與傳統的屬地管理、城市管理以及理論研究滯后的矛盾更加突出。
用戶權益保護問題主要體現在:一是用戶隱私保護與信息安全面臨挑戰;二是押金風險集中爆發,引起社會廣泛爭議。報告因此提出,在平臺責任界定不清、誠信體系不健全以及先行賠付機制缺乏等情況下,共享經濟面臨“監管難、取證難、維權難”的挑戰。如何有效保護用戶權益,成為未來共享經濟健康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就新業態與傳統屬地管理的問題,報告認為,共享經濟時代,條塊分割的治理組織架構亟需優化。傳統監管體系強調屬地管理、行業管理、科層管理,與共享經濟的跨區域、跨部門、跨行業等發展實踐的現實需求不匹配,“一個平臺、服務全國”的運營特點與傳統的屬地管理制度之間的沖突日益凸顯。
在城市治理方面,報告指出,由于城市規劃、配套設施、管理方式以及共享資源投放等多種原因,一些新的共享業態與城市管理方式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考驗著城市管理者的智慧。以共享單車為例,平臺企業為了迅速搶占市場,導致短期內單車投放數量急速增加,甚至超出城市可承受范圍,再加上現有城市規劃中在慢性交通系統管理方面存在的規劃建設不足、智能化管理水平不高等短板,以及用戶自覺有序停放意識薄弱等原因,導致車輛亂停亂放問題嚴重。
快速創新實踐與理論研究滯后也是一個重要問題。報告發現,盡管共享經濟引發的社會關注越來越多,政府、平臺企業、研究機構對共享經濟的理論思考也更加理性與深入,但與快速發展的實踐相比,理論研究仍顯滯后,難以有效支撐政府的政策制定、行業監管以及企業創新實踐的需要。目前來看,如何界定平臺企業責任和壟斷行為,是理論研究的兩個難點,而共享經濟統計監測和價值衡量體系也亟需建立。
報告認為,我國已經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共享經濟是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矛盾、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未來幾年,在理念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制度創新加速推動下,我國共享經濟將呈現出一些新的發展趨勢。
一是預計未來五年,我國共享經濟有望保持年均30%以上的高速增長。
二是共享經濟將從起步期向成長期轉型。共享產品和服務的領域越來越廣;平臺企業間的競爭將日趨激烈,行業并購越來越多,精細化運營成為企業競爭焦點;政策導向更加注重共享經濟整體發展質量的提升。
三是農業、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有可能成為共享經濟的新“風口”,這些領域的共同特點:民生關切、痛點明顯、市場需求大、商業模式正在積極探索中但尚未成型。
四是在積極鼓勵共享經濟發展的同時,針對實踐中出現的突出問題,尤其是直接影響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量身定做監管制度成為大勢所趨。與此同時,多方參與的協同治理體系建設將加速推進。
五是共享經濟與信用體系的雙向促進作用將更加凸顯。共享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將為信用體系建設提供數據和技術支撐。
六是共享經濟的治理需要全球共同努力。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進入關鍵時期,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日益成為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共享經濟全球化步伐加快,面對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不同規章制度的巨大差異,全球化協同治理需求明顯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