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微
摘要:在事業單位改革過程中,完成了事企分開,但是執行過程中,有很多單位還存在一部分有撥款、一部分沒撥款的問題。沒撥款的單位該如何完成改制過程中的吃飯、靈活經營等問題,值得我們去探討。本文從事業單位撥款不足或者無撥款的角度出發,探討如何在單位靈活應用承包經營和承租經營,從而使單位、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有一席之地。
關鍵詞:事業單位 承包經營 承租經營 靈活應用
今年是事業單位改革攻關年,到2020年基本完成新的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此過程中,事業單位工作體制已經分開了,該啃的硬骨頭也快啃完了,剩下了的就是,沒有撥款或者撥款不足的單位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找到自己生存方法和完善生存技能了。
一、事業單位改制后目前經營現狀
事業單位改革從2011年國家提及,到2015年完成分類,到現今,已經過去了6年了,事業單位員工從最開始的驚恐、慌亂,到現今的麻木,像是經歷了半個世紀之久。被事業一類的規范框住了,工資漲了,福利少了,獎金不能發了,績效只能發少部分了,很多條條框框限制了出去找項目的人,這也不能干,那也不能干,再加上當初財政不足,事業一類撥款不足,事業單位經歷了改革的陣痛。
現今事企分開了,一類的撥款已經到位,二類單位和企業已經完全分開,企業遵照企業的管理,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的模式,開始慢慢走上正路。但前些年留下的后遺癥,包括客戶的丟失,吃大鍋飯的心里陰影,人事方面關系戶的進進出出等。當然也有好的基礎,一部分人特別是業務人員,已經習慣了走市場,習慣了多勞多得,習慣了靠自己的雙手賺錢吃飯。目前最難的,應該是管理層的思路問題,能否像大部分業務人員那樣,有市場思維,并能在萬難中推動前行。
二、承包經營和承租經營概述
(一)承包經營概述
承包經營是指企業與帶頭承包人或承包隊伍簽訂一定期間的承包經營合同,將企業的經理管理自主權在某一方面全部或者部分包給承包經營者的行為,由承包者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對經營成果全部或者部分享有的一個完整的過程。按照承包方式分為以下幾種:
1、承包者以發包人的名義對外行使經濟活動
承包者以發包人的名義對外行使經濟活動,合同簽訂、業務處理、賬務往來等均以發包人的身份進行,由發包人承擔法律責任。產生的經營成果,由承包者上交一部分管理費、得到一部分利潤的分紅權,承包期滿,承包人主動退出等方式進行。
2、承包者以自己的名義對外行使經濟活動
承包者以承包者自己的名義對外行使經濟活動,合同簽訂、業務處理、賬務往來等,由承包人自己承擔法律責任。產生的經營成果按照當初簽訂的承包協定處置,或者上交管理費,或者上交一部分利潤等。這個時候承包者有可能是個人承包者,也可能是法人承包者。
(二)承租經營概述
承租經營是指企業與承租者簽訂一定期間的承租經營合同,將企業的部分業務或者部分地區的全部業務租賃給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經營,承租者取得一定的生產經營權同時向出租者交納一定的租金收益,承租經營成果與出租者無關的一種行為。
三、承包經營與承租經營的應用
承包經營和承租經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事業單位靈活經營的問題。有承包經營或承租經營能力的個人或者隊伍承擔起企業運營過程中自己不能解決,但是單獨交給一個隊伍解決或者能解決的更好。比如說地質隊伍的野外工作手段中需要承包、承租的部分,如鉆探施工、槽探施工、工程勘察部門、測繪隊伍的承包承租、外省分院的完全承包承租、新辟業務的承包承租等。
如何靈活運用承包經營和承租經營,主要取決于以下幾點:
(一)業務承攬的需要
在實際工作中,如果需要高資質、高標準去承攬業務,一般法人、個人無法承攬或者無資格承攬時,那就得借用原有企業的資質了,承租人或者承包人以發包人,出租人的名義出去承攬項目,拿到項目后,交納一定的管理費,或者上交一部分利潤的方式實現承包承租經營。實際工作中,像這種需要高資質高要求高標準才能拿到的項目,有人開展的是掛靠經營,里面存在的風險在于掛靠經營本身是不合法的。兩者的區別,前者承租、承包牽頭人是發包單位的職工,而后者承租承包牽頭人完全就不是發包單位的職工。
(二)提高效率的需要
事業單位的弊端很多,其中最讓人頭痛的一項就是大鍋飯。干與不干一個樣,多干少干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跟承包承租者要效率,干得多拿得多,跟業績完成掛鉤。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一定程度上,把經營自主權交給了承租承包人,讓其可以根據市場的需要靈活內部的管理模式與機制。
(三)稅務籌劃的需要
在實際業務中,不同的主體稅收機制不同,營改增以后稅收上出現很多可以考慮的部分。一般納稅人與小規模納稅人之間,小規模有銷售額500萬元的限制,但是500萬元以內卻只有3%的增值稅額,在工程類的企業中,這類發票使用是最廣的,不得抵扣,納稅簡單,稅率低。一般納稅人6%的增值稅額,比小規模多了3%稅務成本;個體工商戶與企業法人之間也有不同,個人工商戶月銷售額3萬元以內的享受免稅優惠,企業法人卻沒有;查賬征收和核定征收之間也有很大的差別,在成本核算不準確或者不能核算成本的情況下,核定征收就顯示出很大的優勢,直接在交納增值稅的同時,定額上交3%的企業所得稅。查賬征收卻沒有這樣的優勢。一般納稅人在一般情況下無法實現核定征收。稅務方面的優惠政策在承包承租經營過程中靈活使用,可以一定程度上節約很多稅務承包,更能方便業務開展。
(四)業務開展的地域需要
事業單位在業務擴展過程中,需要進軍全國市場,在其他省份、市縣開展過程中,由于監督不到位,刺激牽頭人多領項目,多干項目,一般情況下采取承租經營的方式開展。承租經營的好處就是上交固定的管理費用,不糾纏市場的波動,業績的好壞,隊伍的穩定,資金的多少等。如以單位的名義設立某某分公司等。
四、結束語
究竟哪塊業務開展承租承包經營,究竟采取承租承包經營的哪種模式,這都需要根據實際工作需要來靈活應用。總的原則就是提高效率,分散風險,擴大產值,節約成本,優化結構,提高利潤。本著這些原則為出發點,優勝劣汰,把承包承租經營模式運用到不同的業務中,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