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周增
摘要:隨著公立醫院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人民群眾對醫療服務的需求不斷提高,醫療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醫院的業務、經濟運營持續向精細化、科學化、制度化的方向發展,優化患者診療流程成為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尤其是國務院辦公廳頒布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6年重點工作任務》中明確要求各類醫療機構要大力改善醫療服務,提升醫療服務水平,改善就醫感受,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為此,創新患者繳費支付手段以縮短患者就醫時間成為各醫療機構勢在必行的一項工作,同時公立醫院內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對新的支付手段下醫院財務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本文擬就醫院實行新型支付手段后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預交金 創新支付手段 財務管理
一、創新支付手段形勢下預交金管理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在傳統就醫流程中,醫院普遍實行預交金制度,即患者在就診卡中預存一部分資金,經醫生診斷開單后,各相關部門再進行記賬結算,即HIS系統,經此環節才確認醫院業務收入。最為原始的預交金收費方式由醫院收費窗口收取現金或借助銀聯POS設備進行轉賬,這一方式的優點是所有預交金數據直接計入醫院HIS系統,醫院財務管理人員只需核對當天現金繳存單據和轉賬賬戶金額即可控制預交金繳存環節的風險。但這一方式同時給患者造成不便,患者一旦出現預交金余額不足以支付診療費用的情況就需要奔波于診室與收費窗口之間。醫院考慮人力資源成本及房屋建筑固定資產利用率的情況下,一般無法在各診室樓層分別設置收費窗口,這就造成患者就醫感受不好。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來臨,支付手段的革新正在迅速改變人民群眾的生活,現代醫院管理正在積極順應時代變革的發展潮流,利用新的支付手段為患者營造一個便捷高效的就醫環境及確保醫院內部控制安全有效。目前,醫院正在使用的新的支付方式有以下幾種方式:
(一)自助服務終端
醫院通過在各診療科室場所投放自助服務終端設備使患者免于奔波,在診療場所就可以使用自助服務終端進行預交金充值。自助服務終端的預交金充值方式有現金和POS設備轉賬兩類,但目前自助服務終端使用的系統需要與HIS系統進行對接,由此自助服務終端POS設備轉賬將產生三方數據交互關系。如數據發送環節發生故障,則將造成當天收到預交金銀行存款金額大于HIS系統確認預交金賬戶金額,即產生單邊帳。財務處理過程中需確認為其他應付款,待故障處理完畢,HIS系統接收確認預交金賬戶后予以沖回至預收醫療款賬戶。自助服務終端的優點除了可以提高患者就診效率、減輕收費人員工作負擔等方面外,由于其可以接入醫保專用網絡的硬件介質,可以同時實現醫保結算、預約取號、自助掛號、清單查詢等多個功能,但自助服務終端設備的大量投放也為醫院運營增加了一定程度的成本負擔。
(二)微信、支付寶
微信公眾號平臺具有軟件覆蓋面廣、軟件開發成本低、運行效率高等優勢,得到現代醫院管理手段的青睞。微信及支付寶功能在充值繳費功能上具有以下優勢:①繳費方式相較自助服務終端更加便捷快速,患者直接使用手機網絡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充值繳費。②減少硬件介質環節可以大大降低數據交互出錯概率,提高繳費支付業務正確率。③充值平臺轉換為患者自身使用的移動設備可以大大降低自助服務終端維護等醫院運營成本,且軟件開發維護成本較低。
(三)醫院自行開發官方App
“互聯網+醫院”概念的提出和運用催生了醫院官方App這一醫院信息化運營管理工具,相較微信、支付寶平臺醫院官方App具有運營信息安全性更高的優勢,同時醫院官方App建立的網絡構架體系層級相較微信、支付寶平臺更高,支付方式可擴展至手機銀行等網銀支付手段。但由于其系統的獨立性,官方APP的軟件開發運營維護成本較微信、支付寶平臺高出許多,一般規模的公立醫院無法承擔高昂的開發維護成本,目前一些地區采取區域醫療資源整合后統一建立醫療服務運用App的做法。且初期軟件應用覆蓋率較低,需要經過宣傳推廣后才能取得較好運用效果。
二、關于支付手段創新形勢下預交金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綜上所述,目前公立醫院在改善患者就醫體驗的工作中針對自身條件的不同采用了不同形式的新型支付手段。但由于各地區、各醫療單位間存在信息化建設程度不同等原因,醫院預交金管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問題:
(一)預交金支付多渠道進入預交金賬戶,缺乏統一對賬平臺進行清查核對
目前,由于各支付平臺的軟硬件開發單位聯系合作的金融機構不同未能形成統一結算的載體模式,通常情況下各支付模塊多存在各自為政的情況。但所有的支付平臺最終都需要接入醫院HIS系統的預交金管理模塊,由此產生多個三方數據核對的情況,為醫院信息部門、財務部門增加了工作負擔。三方數據核對主要存在數據傳輸時間口徑、數據傳輸故障處理方法等方面的差異,也為醫院財務管理帶來權責不清等問題,使醫院資金管理存在潛在風險。
(二)“T+1”對賬模式容易產生對賬沖正滯后問題
目前醫院預交金新型支付模式下由于網絡故障、硬件介質故障、銀行到賬業務(如電子現金)等方面的原因難免出現差額,并且由于醫院預交金業務數量較多,銀行對賬單多采用“T+1”模式,即業務日期次日將入賬明細匯總發送至醫院財務部門核對。由此產生患者預交金資金無法實時確認是否到賬、預交金資金次日延遲到賬等問題,如果發生預交金業務數據故障,醫院財務部門無法及時對賬務進行沖正。
(三)信息化平臺未形成系統的業務處理流程
由于創新支付手段多會形成銀行
——充值系統——HIS管理系統的數據流轉模式,且HIS系統目前無法兼容充值平臺信息,所以醫院目前大多也未及時完善更新預交金管理制度和相應的工作流程。例如:患者完成就醫環節后辦理就診卡銷戶業務,收費窗口業務人員由于無法從HIS系統終端查詢患者是否存在預交金充值失敗且未進行沖正情況,以及問題二中涉及的對賬沖正信息滯后問題可能造成后期財務人員對賬務進行沖正時可能誤沖賬戶的問題:患者進行多形式支付手段充值后,最終余額進行退款方式也存在爭議。
三、關于支付手段創新形勢下預交金管理工作的幾點建議
(一)加強信息化建設,建立統一高效的預交金三方對賬平臺
預交金三方對賬平臺的設計思路主要由金融機構預交金入賬記錄向充值平臺軟件記錄、醫院HIS系統預交金充值記錄逐層滲透延伸,對賬記錄應以金融機構或充值模式不同區分模塊進行核對,每條明細記錄必須同時滿足三方流程的完成條件才形成充值成功記錄。如果未能完成充值流程,則在滿足資金管理安全的前提下根據系統記錄的原始充值路徑退回患者預交金充值款項。金融機構入賬記錄建議應通過接口進行系統數據的實時更新,系統通過數據匹配結果進行實時跟蹤處理,確保預交金充值業務的成功率及財務信息的準確性。同時,將三方對賬平臺數據連接至醫院HIS系統,使醫院收費窗口終端、財務管理軟件可以根據各級權限顯示調閱患者就診卡賬戶等各方面數據及相關統計報表。
(二)更新醫院收費窗口工作流程,加強相關人員業務培訓
通過支付手段的升級更新,醫院收費窗口人員的收費業務工作量將大幅度減少,但醫院財務部門應組織人員根據目前醫院支付手段更新窗口業務的工作流程并進行培訓。其中鑒于保護患者賬戶資金安全、防止出現套現資金等方面因素考慮,醫院對患者退款業務實行“先進先出、對應退款”的處置原則。例如:某患者在醫院完成就診流程后到醫院窗口申請將就診卡余額退回,收費窗口業務人員通過HIS系統終端查詢患者就診卡金額情況如下:患者分別于1月3日以現金形式存入200元,2月5日以微信充值方式存入300元,3月18日以信用卡充值500元,共計預交金金額存入1000元;而患者就診需結算支付診金415元,剩余585元預交金余額要求辦理退款業務。根據“先進先出、對應退款”的退款處置原則,HIS系統將判斷退回患者原微信充值賬戶85元,退回患者原信用卡充值賬戶500元。
(三)完善管控措施,健全相關財務監督機制
針對目前醫院預交金管理“渠道多、方式多、機構多”的現狀,財務管理人員需要及時更新相關知識儲備,利用信息化工具對醫院預交金情況進行梳理、整合,預交金賬戶應做到“一日一結、一日一對”。醫院應指定專人負責,根據不同充值平臺核對門診、住院各充值方式的HIS系統統計報表金額、出納當天繳存現金報表金額和金融機構當日入賬金額。門診、住院收費窗口需加強對退費業務處理的審核工作,通過報表預交金余額與現金、金融機構資金專項核對確保預交金賬戶余額正確,責任落實具體到個人,防止出現舞弊現象。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創新,我們相信未來還將有更多適用于醫療行業的金融科技產品問世并得到廣泛運用。預交金管理工作作為醫院財務管理的重要環節和內容,其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也應與時俱進,以“患者便捷高效、資金信息安全”為管理目標,結合本單位具體實際情況及時更新工作制度流程,確保醫院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共同提升。
參考文獻
[1]陳少波.淺談住院結算預交金的有效管理[J].經濟師,2015,4:117-118.
[2]王永照,崔慧婷,于炳江.醫
院門診預交金模式設計的難點及對
策分析[J].中國總會計師,2015,4:
118-119.
[3]鐘云峰.多種付費形式下住院預交金處理方法探討[J].衛生經濟研究,2014,4: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