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禎
摘 要 拼音教學是“以人為本”的素質(zhì)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學生識字、認字的需要。拼音教學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學習規(guī)律。作為教師,不僅要明確漢語拼音教學的教學目標,而且還要不斷探索拼音教學的最佳策略,多利用游戲教學法、自編兒歌、口訣等實之有效的方法積累經(jīng)驗,使學生獲得聽、說、讀、寫的語言運用能力,并建立起良好的語言習慣。
關鍵詞:小學語文?? 拼音教學
拼音,一個個抽象而又枯燥的符號,一連串容易與英文相混淆的字母,成了小語教學的第一道關卡,也在剛邁入小學門檻的孩子們心中架起了第一道很難逾越的鴻溝。然而作為識字教學的拐棍,拼音卻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小學的拼音教學是一年級學生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同時拼音又是學習語文的基礎、只有把基礎學好了,才能進一步更好的學習語文,并利用拼音識字、學普通話、查字典等。因此,如果說我們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那么拼音教學就是基礎中的基礎,我們必須抓好拼音的教學,這樣做意義是很深遠的,不僅為今后的識字打好基礎,更主要是發(fā)展了學生的語文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語文的情感。
一、明確教學目標,重視漢語拼音教學
在第一學段(1-2年級)識字與寫字的目標中,課標指出:要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diào)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能準確地拼讀音節(jié),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jié)。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
這是國家對所培養(yǎng)人才的基層目標,也是對起始年級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一個要求,是我們應盡的職責,是必須要認真完成的任務。
漢語拼音是學習漢字的基礎,也是學習漢字的一種工具,學習拼音的第一大障礙就是拼讀問題,如果拼不準,讀不好,會給進一步學習漢字造成一連串困難,直接影響到語匯的記憶和積累,甚至會對學習祖國語言失去信心。
二、在教學中要主動地去挖掘、運用興趣因素
《語文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第五條中指出,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語文學習規(guī)律,選擇教學策略;漢語拼音教學要盡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與學說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因此,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中,教師要改變“教師范讀,學生跟讀”的傳統(tǒng)的拼音教學模式,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把拼音教學與聽、說、寫、拼等學習內(nèi)容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在教學中適當穿插一些有趣味活動的游戲和競賽,通過生動活潑的形式來加快認讀,促進記憶,熟練拼讀。通過這些游戲和競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與興趣。
我們要幫助學生把艱苦的學習變?yōu)榭鞓返南硎埽浩匆艚虒W的過程確實是煩瑣的,但是學生一旦對拼音產(chǎn)生了興趣,有了一種學習拼音的強烈欲望,辛苦和困難就不會放在眼中,甚至還會把它變成一種喜好和享受。
三、借助兒歌,插圖等巧記字母
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還處在早期發(fā)展階段,記憶的最大特點是直觀性和形象性,單純的拼音字母對他們而言是抽象的,也是毫無意義的。
現(xiàn)實中,兒童是愛說、愛動的,因此,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五個解放”,其中之一就是“解放兒童的嘴巴”,讓他們多說,讓他們多問。兒歌可以算是拼音教學方法中的“元老”,它的特點是接近兒童生活,讀起來朗朗上口,既好聽又好記,小學生非常喜歡,同時它又巧妙地結合了拼音字母的音、形,如:嘴巴張大a,a,a? ,嘴巴圓圓o o o ,嘴巴扁扁e e e,嘴巴突出u u u ,這是把字母的發(fā)音與兒歌結合起來了;又如兩個門洞m m m,一個門洞n n n,一根拐杖f f f,這是把字母的形狀與兒歌結合起來了;再如,小馬跑步d d d,魚兒跳水t t t ,這是把字母的發(fā)音與兒歌結合起來了。這些兒歌輕松活潑,學生不用花多少時間就能熟記于心,從而記住字母的發(fā)音與形狀。
四、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現(xiàn),圖音結合,色彩記憶
多媒體計算機的聲、光、色、形能給學生以新異的刺激感受,激發(fā)興趣,展現(xiàn)色彩鮮艷的情境圖把學生帶入了美的境界,進行美的享受。讓學生在感官認知的基礎上掌握所學知識。
如在看圖說話時,尋找圖形與字形,圖意與讀音的相同點如教學單韻母ü:圖上畫著條翹著尾巴的大紅鯉魚在吐泡泡。出示投影片學生仔細觀察。這田圖上畫著什么?它在干什么?它跟單韻母ü什么相似點?學生仔細觀察后得出答案:單韻母ü的發(fā)音和鯉魚的“魚”第一聲相同。翹著尾巴的大紅鯉魚的身子就像單韻母ü,紅鯉魚吹泡泡就像是ü上的兩個小賀點。學會比較,為后面的讀音記形奠定的基礎。
采用不同顏色制作圖片、幻燈片也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知。有個孩子就曾拿著自制的拼音卡片對我說:“我以前者分不清聲母z、c、s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zi、ci、si,可現(xiàn)在我一看見卡片上的顏色,我就知道它叫什么了,因為我把聲母全部涂成了紅色,把整體認讀音節(jié)涂成了藍色。”受到這個孩子一番話的啟發(fā),我課件的“拼音角”也利用了不同顏色來書寫;紅色代表聲母,黃色代表整體認讀音節(jié),黑色代表韻母。這種符合兒童認知特點的教學設計我想可能比老師直接把知識灌輸給他們要深刻得多。
五、巧創(chuàng)兒歌,記憶字形。
根據(jù)兒童的語言發(fā)展的特點。學齡兒童特別喜歡一些順口的兒歌。若把它與記字形聯(lián)系起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教材在編排上抓住了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拼音教學內(nèi)容中編排了大量的兒歌,有機地把拼音與識字結合起來,我認為這種安排不僅是鞏固和運用漢語拼音,還在于運用漢語拼音學習一部分構字率較高的獨體字,為學習合體字準備條件。如如“馬蹄印兒ddd”、“右上半圓ppp”、“傘柄朝下ttt”、“9字加彎ggg”等。在教“ing”這個后鼻韻母時,我問他們怎么記住這個韻母的發(fā)音,有個孩子站起來說,她要用兒歌來記:“天上一顆星,樹上一只鷹,墻上一顆釘,地上一塊冰。”這樣大大地提高了學生記憶的效率。
六、嚴格要求,堅持不懈
教完拼音字母及拼讀方法,并不意味著完成了拼音教學任務。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持之以恒,嚴格要求學生遵守拼音規(guī)則。一開始由于教時強調(diào)口型、舌位,發(fā)得較準,慢慢地由于疏忽,學生容易把翹舌音讀成平舌音,后鼻音讀成前鼻音,造成平翹不分,前后不分。教師要不斷正音,不斷提醒,并及時表揚發(fā)音準確的學生,形成正確拼音的風氣。
參考文獻:
[1]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漢語拼音教學研究》
[2]快樂寶貝叢書之《快樂教學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