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才
摘 要:學校文化建設是全面落實黨和國家教育方針,實現教育全面、和諧與多樣發展的一個重要舉措,也是新時期深化基礎教育改革,提升學校競爭力的一個重要任務。
關鍵詞:和雅文化?? 語文閱讀教學
文化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成果,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歷史積淀。教育文化是人類認識教育和改造教育的成果。學校文化是教育文化的組成部分,是一種具備系統性要求的組織文化,是學校主體成員共同追求的價值觀念及行為方式。
一、“和雅”教育文化的依據
和雅:一是溫和文雅。《宋書·殷琰傳》:“琰性和雅靜素,寡嗜欲?!薄杜f唐書·文苑傳中·賀知章》:“賀知章,器識夷淡,襟懷和雅,神清志逸?!鼻逶丁峨S園詩話》卷十:“先生(指鄒泰和)戊戌翰林,和雅謙謹?!惫簟毒矶罚骸澳阋幘匦?,你和雅些,不要拉我的手巾呀!”二謂樂曲的聲調和諧雅正。北齊盧思道《遼陽山寺愿文》:“洞穴條風,生和雅之曲;圓珠積水,流清妙之音。”《資治通鑒·隋文帝開皇九年》:“及奏《黃鐘》之調,帝曰:‘滔滔和雅,甚與我心會。”三指詩詞的風格和平雅正于李東陽?!睹魇贰と辶謧鳌罚骸笆苤诶顤|陽,為詩文,典重和雅,以東陽為宗?!鼻尻愅㈧獭栋子挲S詞話》卷三:“丁飛濤亦工為艷詞,較周冰持為和雅?!辈僧牎缎颉罚骸耙鄧绦郧殚e雅……故其為詩,沖淡和雅?!?/p>
1.繼承中華傳統美德,主張“和雅育德論”。“和雅”文化遠古有之,博大精深?!吨芤住酚商斓酪龑藗兊牡赖滦摒B與實踐,終極目的是人們的道德修養與實踐構建理想社會?!昂脱拧苯逃幕?,倡導師生之間、師師之間、生生之間、師生與學校之間相互理解、寬容、賞識、信任,促進人們說雅言、行雅事、養雅趣,建設和諧的社會關系。以“和”養德,以雅養心,以和雅引領,走進經典育美德。
2.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主張“主體和雅論”。人本身有求和求雅的本能,這是道德的精神需求,當道德成為一種需要和愿望,作為道德主體的人在追求中就能體驗到滿足與快樂,從而使樂善愛人成為一種自覺而快樂的事情。即在傳統的基礎上,構建“主體和雅論”。
二、和雅文化:建構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基點
傳統文化具有無形的穿透力與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影響力,沒有任何人可以跳出歷史之外、超越傳統文化去理解、解釋和處理某一對象,只要人存在于歷史之中,他就會被傳統賦予某種文化“前見”,即一種特定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風俗習慣與心理素質等。那么,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建構與實施就不可能不帶有這種文化“前見”的烙印。正如魯潔教授所說:“傳統既是歷史又是現實,這是歷史在現實中的沉積。它不僅作用于過去,而且構成為一種強大的現實力量作用與當前乃至未來?!币虼耍谥袑W語文閱讀教學的建構過程中,傳統文化與我們民族的語言一起融注在我們的血液中,成為無形的力量,滲透在閱讀教學的目標確立、內容選擇、實施過程與評價之中?!镀胀ㄖ袑W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指出:“通過對語文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要素的整合,切實提高語文素養?!边@一課程目標的提出,表明了閱讀教學已不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和訓練答題能力的機械操作過程,而是以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為目標的整合過程,是“促進生命個體總體生成的過程”,表現出的是對人的關注,而這一點恰恰與我們傳統文化中的“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不謀而合。在閱讀內容的選擇上,課程標準突出了學生身心發展和文化內涵,指出內容的選擇要“關注人類、關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要“注重繼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主義情感”。這樣的選擇無不體現著中華民族“天人協調”、“兼容并蓄”、“自強不息”和“矢志愛國”的傳統文化精神。在閱讀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傳統文化也起著“前見”作用,影響著老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思維方式。在對閱讀教學的評價中,課程標準建議:“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評價要“面向全體學生”,要“發揮診斷、激勵和發展的功能”。這樣的評價方式,尊重的是學生這一主體,立足點是學生的全面發展,體現的是“以人為本”的思想和一種人文關懷。
三、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對和雅文化的傳承和突破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要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一種文化的發展,必須以對傳統文化的傳承為基礎,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完全與傳統文化決裂,重新投入另一種文化的懷抱。中國的傳統文化,歷盡百年劫波,一經新文化運動,二經建國后的文化大革命,三經八九十年代中國商品經濟大潮的沖擊,如今在國人的思想中還能剩下多少呢?杜維明教授曾經說過:“我們看中國這一百多年,其間受到很多屈辱,而我們自己走的這條路,到今天看來,科學主義、群眾路線等等,和傳統文化的豐富相比,它有一種矮化、狹隘的趨向,很多(傳統)資源被消解了?!币虼耍陂_展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時,我們要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因為語文教育不僅是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中國傳統文化賴以延續和發展的基礎。傳統文化是靠語文教育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并在傳承過程中對先在的文化加以選擇性的吸收與能動性的揚棄,以至不斷發展、超越和創新。傳統文化以其強大的精神凝聚力,積淀、滲透、內化于每一代華夏子孫的心靈深處,不斷激活民族的生命潛質、生生不息。
語文是人的一種生命活動形式,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梢哉f,人就是在語文文化中生存、生活與發展的,正如海德格爾所說:“語言是存在的家園”。我們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傳統文化關系的探求,目的是喚醒人們的文化意識,使閱讀教學的過程成為學習繼承和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使閱讀教學成為同傳統文化對話和構建的活動,使閱讀教學成為陶冶人性、促進生命個體總體生成的文化過程??傊?,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應固傳統文化之“根”,求新文化之“源”,立足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 吳寧康:《教育社會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30頁
[2] 曹明海、陳秀春:《語文教育文化學》,山東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8頁
[3] [英] 馬林諾夫斯基:《文化論》,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1年版,第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