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鵬
陶瓷和豆腐的奇妙偶遇
一次與前輩的交談,設計師盧雨夢無意中受到了啟發,馬上前往瓷都景德鎮,開始了一場陶瓷豆腐的設計旅程。創作初期,盧雨夢首先想到的不是商店切好售賣的豆腐形象,而是小時候關于傳統豆腐的不同印象。過去街上老阿姨賣豆腐時,會掀起木盆中一層豆腐布,迅速用刀切下一塊熱氣騰騰的新鮮豆腐。南京的童年記憶,是盧雨夢設計之旅的根基,也是后來陶瓷豆腐制作時的參考。
“我所認為的設計與文化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這次運用具象的手法,結合陶瓷語言,來詮釋東方美學的現代實用性。”中國豆腐(CHINA TOFU)的外形設計、作品尺寸、制作方案,泥制選擇、配釉、手工制作、燒成氣氛和溫度,以及最后的包裝設計,全部都由盧雨夢一個人完成。“我是一個設計者、手作人,我不愿意做流水線的東西,所以我需要每一個細節都做到位。我希望把最合適的作品帶給欣賞它們的人。”
不管是勾畫陶瓷豆腐草圖,還是陶瓷器物的燒造,以及最終的包裝設計,設計師盧雨夢全程以手工匠人的嚴謹態度,對待作品的每一個細節。比如,在陶瓷豆腐的造型制作上,原本可以選擇直接在豆腐架子上灌漿的便捷方法,然而,盧雨夢為求得傳統豆腐的狀態,費時費力地在豆腐模型表面又鋪上一層豆腐布。這樣一來,大大提升了豆腐模型的破損率,但是盧雨夢認為:“豆腐略微有些變形和坍塌的樣子,是它最自然的美感。還原豆腐本來的形態和肌理,這是人工模仿不到的,差異的形態也剛剛好。”經歷了泥質與釉料的調配、燒造溫度的調控等工藝環節,窯爐旁的盧雨夢終于在來來回回的試驗中,等待出了陶瓷奇妙的天然紋理和豆腐般溫潤的釉色。
越自然 越細膩
陶瓷豆腐燒成以后,在豆腐的自然形態下,衍生成了茶具、調味罐、儲物盒、花插的陶瓷豆腐系列作品,滿足于當代人日常生活的使用。詩人李白曾有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詩句,在盧雨夢的陶瓷豆腐里,則又可以解讀為“清水出豆腐,天然去雕飾”。當人們將茶水注入杯中,捧起帶有豆腐紋理且溫熱的茶杯時,溫和平靜的暖意直達內心。
談到陶瓷豆腐時,盧雨夢說:“這種發現平凡生活中的尋常美,也正好是我想表達的東方美學。”她希望在當代人的生活中,通過個人獨特的解讀,尋找到東方美學的詩意。陶瓷豆腐系列作品,更是入選參展了2016年的上海設計周和倫敦100%design展,獲得了環亞杯中日交流展金獎、紫金獎銀獎。
蘊含著中庸之道的陶瓷豆腐,以不爭不搶的平和姿態,進駐到了時尚買手店什物當中,又在潮流風尚中散發出靜謐平和的氣質。陶瓷豆腐從博物館和買手店中,吸引了一批追求極致生活美學的人,逐漸打開了消費的市場。
一塊豆腐,激發盧雨夢的設計創意。她平和細膩的處理手法,將豆腐的尋常美,延伸到了清白的自然意境和人生狀態。對于焦慮浮躁的都市人來說,在大魚大肉之余,吃上一塊豆腐,喝上一盞陶瓷豆腐泡的茶水,也許能夠獲得精神上的清零與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