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愛偉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從宏觀經濟運行到一些具體的行業領域都在發生著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我國的港口發展更是如此,在面臨諸多挑戰的同時也蘊含這重大機遇,本文將重點討論我國的港口業的發展現狀,經濟發展新常態對港口發展的影響以及在當前的宏觀經濟背景下我國港口發展的趨勢及路徑。
關鍵詞:新常態;港口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F55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8)004-000-01
前言
伴隨著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整個國民經濟進入調整期和機遇期,但我國港口業卻逐漸陷入持續低迷的困境,在未來發展中,不確定性因素也在顯著增加。那么,我國的港口業發展現狀究竟如何?經濟發展新常態對港口的發展又有哪些方面的影響?在當前的宏觀經濟背景下,我國港口發展的趨勢及路徑有哪些?這些問題是本文重點研究和思考的內容。
一、我國港口發展現狀
1.產業規模龐大
在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之前,伴隨著世界經濟的持續強勁發展,全球海運貿易也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貿易總量由2002年的61.20億t增長到2014年的 99.76億t。在此期間,我國港口業務也取得了長足發展,貨物吞吐量從33.00億t增長到124.52億t,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12.83%。如果按照基本的裝卸、倉儲和綜合物流費用收益測算,我國港口業的產業規模至少在五千億元人民幣以上。目前,在全球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排名中,我國分別有 8個和 7個港口躋身前 10 位。
2.地域發展不均衡
港口發展依托的核心資源是岸線,然而優質的岸線資源往往具有稀缺性。且一般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區,特別是低成本運輸要求的深水岸線,往往分布在一些海灣地區。因此導致我國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港口規模一般較大,如上海、香港、深圳、寧波-舟山港等均為大型港口,并形成了五大港口群:即環渤海、長三角、東南沿海、西南沿海和珠三角港口群。而與此相反的是,內河港口的發展卻顯得相對落后,一方面是規模較小,另外現代化程度也相對較低。
二、經濟發展新常態對港口發展的影響
經過數十年經濟的高速增長,原有的粗放式經濟發展方式已經不可持續,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長率有所回落。習近平總書記早在2014年就極富預見性的對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進行了全面而重要的闡釋。在我國經濟新常態下,經濟發展已表現為中高速增長、新的增長動力不斷涌現、經濟結構逐步優化、多方面挑戰并存等多方面特點,這就意味著今后我國的經濟將從原來的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從要素投入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由經濟結構的不盡合理轉為結構的逐步優化,從經濟隱含風險轉向面臨多種挑戰。
我國當前早已成為航運大國和港口大國,在對外貿易的運輸途徑中,90%以上都是由海上航運完成。而經濟發展新常態已經對我國港口發展產生了深刻的不利影響。物流產業下的港口業本應屬于朝陽產業,目前卻面臨來自國際港口的挑戰加劇、產能相對過剩和同質化競爭激烈等一系列問題。加之目前世界經濟仍在繼續深度調整過程中,整體復蘇乏力,我國進出口增速下行的壓力依然較大,增速放緩,港口集裝箱吞吐量也呈現中速增長的新常態,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導致我國港口業處于舉步維艱的生存狀態。
盡管面臨著如此多的困難,但未來我國港口業的發展仍然充滿可以預期的光明前景。在困難面前,港口業應當大膽創新,自我突破,不能再僅僅局限于其所處的物流行業細分領域,而應當進行港口資源整合,特別對是沿海地區幾個重要港口群的整合。這是提升我國港口整體優勢的有效舉措,也能夠有效應對當今國際經濟的不利環境和新常態下的一些不利因素。港口也的發展迫切需要通過革新,引領物流產業發展,進而實現自我的升華。
三、經濟發展新常態背景下我國港口發展趨勢和路徑
1.我國港口發展趨勢
早在2014 年,中哈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就已發布《關于推進港口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為今后的港口經濟發展做出了前瞻性指示和引導。根據文件精神并結合新常態下的經濟運行狀態,僅有一段時期,我國港口發展將會表現出以下幾點趨勢:首先,港口的服務水平將逐漸向一體化、差異化和高端化的方向發展。其次,在港口建設方面,將主要向深水化、集裝箱化方向發展。第三,在港口競爭方面,將主要向網絡化、集群化方向發展。第四,在港口運營管理方面,將逐漸向民營化和地方化方向發展。第五,港口的管理企業也會向整合化或聯盟化方向發展。
但同時也應認識到,由于我國港口發展存在地域不均衡特點,且不同的港口承擔的角色和任務也不盡相同,這就導致我國港口的現代化水平的提升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因此,港口發展也應當順應我國經濟發展的大方向和大趨勢,每個港口要立足于其腹地的經濟區位優勢,因地制宜,不斷發展。從宏觀層面來看,將來一段時期內,我國的港口很可能會表現出從沿海往內河流域的梯級發展趨勢。
2.我國港口的發展路徑
第一,要從宏觀上重點推進港口布局的整體優化。在此可以充分借鑒國內一些知名港口集團的成功整合經驗,更加積極地探索優秀的整合模式,從而實現區域港口在規劃、開發、建設和管理等階段的統一,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低效重復建設,使區域內港口的緊缺性資源在統一的規劃管理下實現優化配置。還要通過自由貿易區的建設來助推港口發展,進而實現區港聯動發展。
第二,大力推進沿海大型港口繼續向全面化、高端化方向發展。港口城市實施“以港立市、以港興市”等發展戰略,充分參與國際競爭。在提升港口的安全性和高效性的同時,要強化沿海港口與內河港口的配合,這樣可以拓展海港的經濟腹地,還能提升內河港口的經營管理和建設水平,從而實現互利共贏的效果。
四、結語
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我國港口在服務功能、服務質量、節能環保等方面還存在差距和不足,需要加快轉型升級,提高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水平,由單一的裝卸倉儲功能向物流、商貿、信息、金融等功能拓展,提升質量效益和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路峰.沿海港口如何應對經濟發展新常態[J].經濟,2016(9):00039-00039.
[2]由銳.經濟新常態下內控制度在港口業務管理中的作用及深化[J].商場現代化,2016(2):247-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