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來,隨著內蒙古地區經濟快速發展,農村牧區經濟得到了普遍提高,但實際發展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也大大影響著本地經濟發展的進程。因此,本文以烏拉特前旗大余太鎮為主,對其農村牧區經濟發展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對策。
關鍵詞:內蒙古;農村牧區;經濟發展;問題
中圖分類號:F326.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8)004-0-01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一項重大任務,而其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就是如何促進我國自治區農牧區經濟發展。作為農牧民較多的內蒙古自治區,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任務下,我們需要做好充分的了解和對策。
一、內蒙古農村牧區經濟發展現狀
以烏拉特前旗大余太鎮為例,這里靠山臨鎮,全鎮轄地940平方公里,總農牧民人口約為3萬人,共有10個行政村。大約有30多萬畝耕地面積,100多萬畝草木場,有著豐富的農產品,但深入研究發現,這里的農畜產品加工轉換增值能力較低,也遠遠低于其他地區。
二、內蒙古農村牧區經濟發展中的問題
1.農戶土地不均勻
烏拉特前旗大余太鎮10個行政村中其中有2個是牧業村,其他8個是農業村,所以大佘太鎮以種植業生產為主。土地作為農業的根本,是農民生活、生產的基礎,由于歷史和個人原因,個別農牧民土地少。由于土地分配不均,加之沒有形成特色的農牧業新技術,造成農產品積壓情況嚴重,大大影響了農民和牧民的經濟收入。
2.農民盲目種植
勞動力資源是最為主要的資源,而烏拉特前旗大余太鎮農村和牧區擁有著眾多勞動者,但勞動者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農民普遍存在盲目種植,加之農作物銷售市場環境影響,每年種植下大量葵花、玉米、葫蘆籽等存在滯銷問題;由于缺乏防護技術,面對農作物受到如玉米紅蜘蛛病,葵花爛根病及葵花列當寄生蟲等病蟲害侵害時,農作物產量更受到影響,甚至引起絕收。這些問題直接影響了農民的經濟收入,也嚴重影響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3.基礎設施不完善
缺乏完善的農業基礎設施,在自然災害面前農民抵御能力較弱,影響了農業的發展,這是造成烏拉特前旗大余太鎮經濟發展水平落后的一大原因。雖然近些年,國家對烏拉特前旗大余太鎮進行了萬畝高效良田改造、節水灌溉工程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但是對于人多地貧的現狀,還顯不足。尤其是近些年地下水位下降嚴重,機井水量減少,電費和水費增高,農民澆水困難,增加農民之間矛盾同時也加重了農民的負擔,影響當地經濟快速發展。
4.自然環境的影響
烏拉特前旗大余太鎮位于后山地區,路途遠,境內無高速公路通過,交通條件不算便利,地理上就影響了經濟的發展速度。再加上氣候環境因素的影響,每年春季風沙刮過,造成部分農作物受損,農民還需進行第二遍種植,降低了作物產量,極大影響農牧民經濟收入。
5.農村合作社規模小、農業信息滯后
烏拉特前旗大余太鎮合作社還處于完善中,全鎮多家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并不單單只是生產合作性組織,同時還進行著生產、銷售農畜產品的工作,但合作社成員并不多,各合作社生產的產品單一,農業信息滯后,真正經營運轉發揮作用的合作社并不多,對農牧民的吸引力并不大,帶動效應并不顯著。
三、加強內蒙古農村牧區經濟發展的對策
1.構建農牧業增效增收機制
政府加大力度對農牧民進行補貼,讓烏拉特前旗大余太鎮農牧民切實感受到來自政府的關心。建議加大財政類補貼,為農牧民提供更加完善的財產保險、種植業保險、養殖業保險等,完善現代市場中農畜產品流通體系,確保可以正常的、有序的流通農畜產品。
2.加強建設農村牧區生態環境
加大力度建設農村與牧區生態環境,完善農牧業生態建設保護機制,構建生態保護屏障,真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加大力度治理工礦企業污染,大力建設農村與牧區新能源,有序促進改造烏拉特前旗大余太鎮農村牧區人居環境。
3.加快引進農牧業科技創新技術
加快創新農牧區機制,推行科教興農戰略。切實提高農畜產品競爭力,加快速度轉變農牧業科技成果,對農村與牧區高新技術產業大力發展,多方面、全方位提高農牧民科技文化素養,實現農村牧區經濟快速發展。
4.加快建設農村牧區基礎設施
加快速度建設農牧區基礎設施,改善農牧區生產環境,加快健全農牧業基礎設施管理制度,加快建設農村牧區水利業,注重建設農村牧區基礎設施。同時,在建設好基礎設施后,還需要引導農牧區人們積極學會利用基礎設施,充分發揮基礎設施作用,這樣才能夠為提高農牧區經濟發展水平奠定堅實基礎。
5.建立完善的經營制度打造專業的農村合作社
構建新型農牧業經營體系。推進多種農業經營方式齊頭并進,如:家庭經營、企業經營、合作經營等,發展形式多樣的規模經營,完善農牧業社會化服務結構體系,加快改革和發展供銷合作社,完善農業區基本經營制度,以制度的力量來促進烏拉特前旗大余太鎮農牧區經濟可持續發展。注重典型引路,高度重視發揮農村合作社作用。政府應重點培養和扶持基礎條件好、帶動能力高的專業合作社。并轉變合作社職能,提高服務職能,打造服務平臺,及時提供農產品技術、價格信息、政策咨詢、市場供求信息等,增加各大合作社之間更好的合作,讓合作社這一組織機構在當地農村起到真正的帶頭、模范、引領的作用。
四、結語
總而言之,內蒙古烏拉特前旗大余太鎮農村牧區經濟的發展應結合自然經濟條件、經濟環境,因地制宜地發展,為農牧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在確保地區農牧業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進而促進內蒙古地區經濟取得實質性提高,同時使當地農牧民過上幸福的小康生活。
參考文獻:
[1]吳晶英.內蒙古農村牧區產業結構調整與可持續發展影響因素及偏差分析[J].中外企業家,2017(21):1-3.
[2]栗林,辛慶強,吉鵬華.內蒙古農村牧區經濟發展存在問題與對策[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4,35(12):64-66.
作者簡介:郝秀清(1976-),女,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人,大專,中級經濟師(財政稅收),內蒙古地區西部鄉鎮農業經營管理站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