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梅
摘要:人口老齡化是當前重要的社會問題之一,中國也已進入了老齡化社會,養老問題變得尤為突出。居家養老的傳統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日益嚴峻的養老要求,民辦養老機構作為一種介于政府與家庭之間的新型養老形式,能夠有效緩解老年人口的養老問題。而且推進社會化養老,大力發展民辦養老機構是各級政府為構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和諧社會的重要政策舉措,但是,民辦養老機構在運轉過程中卻存在一定的困境。因此,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推動民辦養老機構的發展,提高養老的社會化水平。
關鍵詞:民辦養老機構;發展困境;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C913.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8)004-0-01
2017年,江都區60歲以上人口為24.11萬人,占全區總人口的23.3%,業已進入老年化社會。而養老服務業卻仍處于一種尷尬的境地,一方面養老服務的市場需求較大,另一方面公辦養老機構供給相對不足。根據《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精神,要求各地把發展健康服務業放在重要位置,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體系,促進本地區健康服務業有序快速發展。因此必須大力扶持民營養老機構,發展新型健康服務業。
一、民營養老機構的基本情況
1.機構數量較少。目前,江都區已投入運營的民營養老院僅2家,分別是位于大橋鎮的“幸福家園”和城區的“好蘇嫂”托老院,共擁有208張床位。
2.服務內容單一?,F有的民營養老機構主要開展長期照料服務和臨終關懷服務。如“幸福家園”主要是以長期生活照料為主?!昂锰K嫂”收住的對象中主要是生活半自理、完全不能自理和需要臨終關懷的老人。
3.經營利潤微薄。民營養老機構的收費標準低、各類設施投入大、人員開支不斷提高等,讓民營養老機構處于微利運營的狀態。例如“好蘇嫂”每張床位的收費在2300元/月左右,由正常收費1100元/月+護理費1200元/月構成,微薄的利潤來自于護理費。
二、扶持民營養老機構的意義
1.彌補政府養老的空缺。全區的敬老院收住對象主要為五保老人,公辦福利院主要收住一些離退休老人,提供一些生活照料。而我區“好蘇嫂”托老院接受的都是重病臥床和需要臨終關懷的老人。入住老人中37人為重癥臥床,44人為老年癡呆,11人為臨終關懷。至2013年起,送走了87位臨終關懷的老人,83位老人康復回家。有效彌補了公辦養老的空缺。
2.增加就業崗位。養老機構需要大量的服務人員,這為社會提供了較多就業崗位,增加了社會人員的就業機會。以“好蘇嫂”為例,招收了護理人員40名,醫生護士4人,共提供崗位44個。
3.盤活閑置資產。民營養老院一般都是租用一些廢棄的廠房、學校等,減少了閑置資產的浪費。如“好蘇嫂”托老院就是租用仙女鎮敬老院的閑置房屋,實現了公用資產利用的最大化。
4.減輕家庭壓力。隨著雙獨家庭的組合,傳統的家庭結構發生了改變,每個家庭需要照顧4個老人。年輕人外出務工,形成大量“空巢老人”,一旦有老人生重病,他們無暇顧及。民營的重病護理、臨終關懷正好解決了這一燃眉之急,有效減輕了家庭壓力,維護了社會的和諧與發展。
三、民營養老機構存在的問題
1.生存壓力大。公辦養老機構由國家劃撥土地、人員有事業編制,并給予財政補助,很少考慮市場方面的問題。而民營養老機構要考慮到房租、人員工資等運營成本,必須面對市場,與公辦機構在不同起跑線上。全區民營養老院共有208張床位但入住老人只有十幾人,每月收費在1600左右。如果他們按照公辦的收費標準會無利可圖,所以他們寧愿床位空著,也不愿意虧本經營。
2.風險成本高。養老服務屬于高風險行業,相對于公辦機構,民營養老院“風險成本”更高。有的小規模民營養老院,甚至能因為一次意外事故就賠得關門。國家目前這塊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一些子女則將養老院當成老人的最終監護人,經常與養老院發生一些矛盾糾紛,這為民營養老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多困難。
3.人員隊伍不穩定。由于工作時間長,收入待遇差,社會地位低,員工基本未辦理社會保險,致使服務人員隊伍極不穩定。年輕人嫌臟、中年人難為情、年齡偏大的又干不動等,有的崗位一年甚至換人5次以上,這就造成了護理人員奇缺的現狀。
4.管理服務水平低。養老服務業要求管理和服務人員具備一定的醫療、護理知識。但目前民營養老院的專業醫護人員很少,護理人員主要是下崗職工和農村婦女,普遍缺乏專業知識,經簡單培訓之后就上崗工作。同時,由于沒有行業組織和服務標準及規范,難以進行質量評定和監控。
四、大力扶持民營養老機構的一些建議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應制定全區養老服務業的專項發展規劃,并納入江都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整體規劃。大力支持并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可以采取資金補貼、公建民營、民營公助、稅費優惠、信貸支持、購買服務等政策措施,大力發展民營養老機構。切實按照 “政策引導、政府扶持、社會興辦、市場推動”的原則,加快民營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2.加大政策執行力度。政府為支持民營養老業,在稅費減免、財政補助、社會融資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但有些政策在落實過程中并未及時到位。要對扶助政策的落實加大檢查、執行力度,對已出臺的政策,督促落實,及時檢查、評估,以檢驗政策的有效性。并通過政策和市場雙向引導,使其走上健康發展之路。
3.加大行業監管力度。制定和完善養老服務業的行業規范和質量標準,規范養老機構的收費標準、服務范圍和服務質量,加強對養老機構在基礎設施、日常管理、安全防范、服務質量和人員隊伍等方面的監管。建立養老服務質量評估標準,加強監督管理和考核評估,提高民營養老服務水平。
4.加大人員培訓力度。區職教集團和各成人教育中心校設立養老服務培訓課程,對民營養老服務從業人員開展培訓,同時對培訓實行政策支持,努力建設專職的養老服務業人才隊伍。定期組織民營養老機構負責人交流培訓,現場觀摩等。通過政府引導和鼓勵,促使民營養老機構建立和提高品牌意識,逐步做大做強,推動全區健康服務業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朱濤.社區養老機構結構功能的城鄉比較研究——對杭州地區城鄉三社區的個案調查[J].西北人口,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