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巖
摘要:貨幣政策是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效果取決于參與企業、政府、銀行和居民各方博弈的結果,地方政府作為傳導機制中重要的一環,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從地方政府干擾貨幣政策的根源與路徑等方面,研究了地方政府在追求區域經濟發展的同時,對貨幣政策時滯的影響,并提出相關的政策性建議。
關鍵詞:貨幣政策;政策時滯;地方政府
中圖分類號:F82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8)004-000-01
一、貨幣政策概述
1.貨幣政策簡介
貨幣政策是指中央銀行通過控制貨幣供應量以及調控利率,以達到物價穩定,充分就業,經濟增長,收支平衡的目標所采取的措施。經濟學理論指出,利率傳導、資產價格傳導和信貸傳導為貨幣政策的三大微觀傳導機制。在我國制度背景下,占據主導地位的為信貸傳導機制。因此,當出現投資過熱、產能過剩等經濟問題時,為使得投資過熱現象受到抑制,宏觀經濟合理運行,中央銀行就會采取緊縮的貨幣政策。反之亦然。
縱觀這幾年我國的貨幣政策,以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為例,中國人民銀行頻繁運用降準、降息等釋放流動性,試圖改善信貸市場融資環境以滿足實體經濟發展的融資需求,實施了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然而,信貸市場的融資環境并未立即得到明顯改善,即存在貨幣政策時滯。
2.貨幣政策時滯效應的形成與類別
貨幣政策的運行方式是宏觀金融當局分析并確定宏觀經濟金融運行的基本狀況和發展趨勢,在宏觀經濟金融運行顯著偏離運行軌道后,根據預定的政策目標采取相應的貨幣政策。整個過程必然經過許多環節,各環節之間并未即時傳導,存在程度不同的時間間隔,這就是所謂的貨幣政策時滯。貨幣政策時滯由內部時滯與外部時滯兩個部分組成。內部時滯是指從形勢變化需要采取行動,到政策當局認識到需要進行政策調控的時間距離,加上貨幣當局實際采取行動所花費的時間;外部時滯是指從開始實行經濟政策到對經濟變量完全產生作用所需要的時間。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使政府對內部時滯控制力增強,而外部時滯變得復雜。
地方政府作為貨幣政策的傳導部門,應當將政府制定的政策貫徹落實在當地,保持全國經濟的穩步發展。然而,隨著地方政府的經濟決策力和資源配置力不斷增強,在既定約束條件下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順應中央政府調控目標的意愿減弱,加之與商業銀行的密切關系為其干預信貸資金配置提供了可能,其支出行為與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目標發生了偏離,最終對貨幣政策的有效性產生影響,加劇貨幣政策外部時滯。
二、地方政府與貨幣政策時滯
我國地方政府為區域經濟增長而競爭,主要取決于我國政治集權—財政分權的政治經濟體制和以經濟增長為核心的政績考核體系,在市場經濟作用下,對貨幣政策的傳導起到了一定的干預作用。因此,我們認為地方政府有可能弱化了中央宏觀調控政策的有效性。
1.干預動機
為了激勵地方政府積極投身經濟建設,形成了以區域經濟增長為核心的考核體系,地方政府也在此過程中被賦予了一定的財政支配權力。首先,地方政府作為傳導機制中重要的一環,最主要的干預動機在于政績訴求與政治晉升。地方政會將主要精力放在可評估性較強的業績任務上,從而達到良好的政績評估和晉升途徑??v觀我國現狀,地方政府為了在競爭中取得優勢,將主要注意力轉移到信貸資金的控制上,這主要是由于轄區內的投資不僅可以拉動當地經濟增長,還有利于增加就業崗位、維護社會穩定。
其次,地方貨幣政策實施程度與實施效率難以評估,也為地方政府逃避究責提供了僥幸。另外,有些地方政府不重視區域內短期償債能力,巧妙運用長期舉債和還款之間存在的時間差,激勵其在有限的任期內顯著拉動本地經濟快速增長。
2.干預機制
融資約束理論指出,在不完備的信貸市場上,借款人存在融資約束,借款人融資的成本除了內部資金成本之外,還包括外部融資溢價。寬松的貨幣政策將會改善借款人資產凈值,促使其違約概率下降,降低外部融資溢價,最終導致借款人融資成本下降,反之亦然。不難得出,影響貨幣政策有效傳導的深層次原因主要是信息不對稱和交易費用,而高質量的地方政府可以緩解交易主體信息不對稱,降低交易費用。
地方政府與商業銀行之間密切的關系,也為其干預銀行信貸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地方政府手中掌握著大量的,如土地、礦產等商業銀行眼中最有分量的抵押物,所以商業銀行出于自身業務的考慮,也會迎合地方政府。
因此,當貨幣政策出現掉頭時,企業投資趨勢隨之變化,但受到地方政府干預較強的企業變化幅度較小,這一現象在政績訴求較高的地區表現得更為明顯。
三、政策建議
1.中央貨幣當局角度
(1)貨幣當局在制定及實施貨幣政策時不僅要選擇合適的貨幣政策工具,為達到既定目標,還需要區分經濟周期中的不同階段,把握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梳理貨幣政策傳導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從而使我國在實施一系列適合時宜貨幣政策后,實體經濟穩步回升到健康的運行軌道上。
(2)準確把握經濟政策外部時滯,是縮短下一輪經濟波動認識時滯的有效途徑,通過預測未來經濟走向,貨幣政策可以在調整當前經濟的同時,減小對未來經濟的影響。
(3)貨幣政策傳導主要是通過利率來完成的,進一步利率市場化是減少貨幣政策時滯的關鍵,但這也是目前我國存在的重大缺陷。
(4)中央政府應重視地方政府對貨幣政策有效性的影響,在貨幣政策實施過程中要密切關注地方政府的活動,按照各地的實際情況督促其執行中央貨幣政策。
2.地方政府角度
(1)加強地方政府控制,調整政績價值取向,完善政績評估體系。為了激勵地方政府積極投身經濟建設,中央政府應當因地制宜的運用對地方政府官員的選拔和晉升的絕對控制,同時應當建立不同的政績考核體系。
(2)提高地方政府質量。髙質量的地方政府能夠通過保護產權、降低稅負、提高政府效率、保持清正廉潔等手段參與經濟活動,為交易者營造好的經營環境,但又不過度干預市場正常運行。
(3)構建新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關系,促進中央與地方政府在貨幣政策傳導中的博弈應由非合作博弈向合作博弈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