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
摘要:我國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為企業的成長創造了巨大的機遇和空間,但是面臨的挑戰也是空前的。企業的失信問題嚴重阻礙了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讓企業面臨嚴重的危機。本文簡述了企業的信用管理缺失問題,探究了企業信用管理缺失的原因并總結了幾點解決問題的策略,以期對企業的信用管理工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企業信用;信用缺失;信用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8)004-00-02
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依賴于客戶的長期支持和彼此合作,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必須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全心全意為客戶服務。長期以來,我國傳統的企業為了維護客戶以及爭取更多的客戶,通過賒銷的方式刺激銷售額的增長。但是由于市場經濟的配套政策不健全,很容易導致信用缺失的企業拖欠賬款,讓企業付出慘重的代價。因此,面對這一問題,我國政府以及企業都必須反思信用的重要性,尋求高效的信用管理模式,創造一個和諧、健康的市場經濟環境,促進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
一、企業信用管理缺失概述
企業信用管理的缺失就是企業在信用度方面的缺失,在參與市場經濟活動中不遵守合同約定,不履行應盡的責任的行為。由于市場經濟的競爭殘酷,很多企業一味地追求經濟利益,在面臨有損自己利益的情況下喪失了基本的誠信原則,造成企業自身信用管理的混亂和缺失。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還處于社會主機初級階段,市場經濟發展還不算成熟,在關于企業信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還不健全,這就導致政府對企業信用問題的監管不力,也造成了企業在缺乏監管的環境下肆意踐踏企業之間彼此的誠信。因此,政府和企業應該借鑒學習先進的信用管理模式,在金融信用、營銷信用、產品信用以及售后服務信用等方面做出改善,構建我國企業高效的信用管理機制。
二、企業信用管理缺失的原因
(一)企業信用意識淡薄
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造就了這個逐利的社會生態,激烈的市場競爭讓很多的企業被淘汰出局,在面臨經濟利益的誘惑下或者殘酷的競爭下,很多企業都會逐漸喪失誠信為本的價值觀。企業的行為不會關注外界的看法和評價,長此以往企業之間的競爭就會淪為誠信喪失的畸形競爭。企業的領導層如果忽略了誠信的重要性,信用維護意識淡薄就會造成企業信用的嚴重缺失。企業之間貨款的拖欠,企業與銀行之間的債務糾紛,企業內部的利益糾紛等問題都嚴重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經營發展。
(二)信用管理機制及法規不健全
目前,我國關于信用問題方面的工作主要停留在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層面,信用教育和信用培訓都得到了明顯開展。但是,企業的信用管理問題不僅僅是信用道德規范能夠約束,而是需要強有力的法律機器進行規范和監管。然而,我國尚未形成適合自身的、切實可行的法律文獻來約束企業的行為。當然,企業信用監管領域的法律法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個漫長的探索過程。在我國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政府及企業自身的信用管理機制的缺失無疑會對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造成嚴重的沖擊。在缺少監管的狀態下,企業就會為了追求利益任意而為,不利于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生態的構建,長遠來說,對企業自身也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三)處罰力度不足,誠信缺失成本低下
由于缺乏法律法規的嚴肅性懲處,很多企業在失信之后只是受到行政性質的處罰,并未對企業造成太大的威脅。因此,失信企業在面臨信用危機遭受處罰之后不會去重塑自己的企業形象,而是想方設法的鉆行政法規的空子,盡量減少自己的損失,獲取更多的通過失信得來的經濟利益。歸根結底就是因為失信成本過低,造成了企業的僥幸心理從而重復失信。
三、企業信用管理缺失的對策
(一)樹立信用意識,加強自制自律
企業的管理人員應該積極地提高自己的誠信意識,加強對自身行為的自制、自律。要明白誠信是一個企業長遠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石,要想企業能夠在市場競爭中屹立不倒必須堅持誠信的信念,嚴格以誠信為本,以客戶為本,利用誠信促進企業之間的密切合作并且實現互利共贏。因此,企業的誠信管理除了基本的管理機制的輔助外,最重要的是企業內部的自我約束、自我糾察、自我監管。
(二)加快立法,嚴格實行法治監管
企業的信用問題除了企業自身努力提高自己的信用管理水平之外,也迫切的需要法律法規的監管。國家立法部門應該結合我國經濟發展的現狀和特點,聯系我國企業的信用管理缺失問題加快具有針對性的立法工作,通過法律法規的形式對企業信用問題進行監管。同時,堅決按照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的原則對企業進行監管。通過企業誠信監管部門將法律法規落實到實務中去,凈化市場經濟的生態,維護市場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
(三)轉變政府職能,引導企業誠信經營
政府部門是社會各個領域的領導部門和監管部門。作為權力執行機構和執法機構,政府部門往往就會一味地嚴厲執法而忽略了社會各階層的實際情況。企業是社會發展的輸血機構,政府在對企業進行監管的同時,應該積極地引導企業進行誠信經營,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競爭環境。政府部門應該從管理型轉化為服務型,從強制手段轉化為引導手段,通過人性化的方式對企業進行監管。另外,政府應該嚴厲打擊地方保護主義,消除市場競爭的不平等因素為企業的守信經營創造有利的環境。同時,政府部門的信用管理應該具有靈活性,對失信企業會采取懲罰,對守信經營的企業也應該進行獎勵,比如,在信貸、稅務、宣傳等方面給予支持,引導和鼓勵企業誠信經營。
四、結語
總之,誠信是企業長遠發展的重要基石,對企業的健康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誠信經營能夠讓企業獲得客戶的信賴,能夠為企業創造美好的聲譽,為企業創造更高的附加值,因此,企業的信用管理工作也是企業運營發展過程中重要的環節。企業自身對誠信的高度重視,對企業誠信榮譽的塑造為市場經濟的發展創造了和諧、穩定的基礎。政府的積極引導也為企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指明了方向,政府與企業的共同努力必定會促進市場經濟的輝煌發展。
參考文獻:
[1]顏偉忠,陳穎.中小企業信用管理研究[J].當代經濟,2015(18):16-19.
[2]叢浩.企業信用缺失的成因與治理[J].時代金融,2015(8):99-100.
[3]逄艷波,王海旭.中小企業信用缺失的成因及對策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4(4):107-108.
[4]欒弘勛.小微企業信用缺失的成因與治理對策[J].時代金融,2013(14):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