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洪全
摘要:如何利用“數字化”管理思想來促進財務管理轉型,不斷實現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改革創新,為企業營造出良好的財務環境,這是數字化時代下的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所必須思考的問題。本文就大變革環境下企業財務轉型進行了探究,闡述了大變革的現狀,深入探討了大變革時代企業財務管理轉型的途徑,旨在提高企業經濟管理水平和可持續發展,以供參考。
關鍵詞:大變革;企業財務管理;轉型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8)004-0-02
一、經濟發展的變革為財務管理轉型提出挑戰
全球經濟發展呈現出大變革趨勢。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過去近10年,國際經濟經過漫長的復蘇期后,從“危機慢擋”期轉入“增長快擋”期,全球經濟處于一個新周期的起點上。盡管全球最大經濟體的“退群”事件,試圖主導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修改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世界經濟的自由化和全球化進程遭遇強勁“逆風”,但《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確定了《RCEP協定框架》,為正式啟動的談判確定了更明晰方向,開放合作仍將是全球經濟不可逆轉的主流,進一步深化國際合作仍將是經濟全球化的總體趨勢。
國內經濟發展的呈現出大變革趨勢。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對外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一帶一路”戰略提出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合力打造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的新理念,中國與沿線各國在交通基礎設施、貿易與投資、能源合作、區域一體化、人民幣國際化等領域深度合作。“一帶一路”推進多邊跨境貿易,促進了國際經濟體的交流合作,有望構筑全球經濟貿易新的大循環,成為繼大西洋、太平洋之后的第三大經濟發展空間,中國將繼續為全球經濟的增長的提供主動力。
跨國經濟貿易的發展,給跨國企業的業務開拓提供了廣闊的領域,國際國內經濟的發展給企業財務管理的轉型提出了剛性需求挑戰。
二、信息技術的大發展為企業財務管理轉型提供技術支撐
隨著互聯網、物聯網的深度普及,人類社會已進入數字化時代。數字化正推動著產業與科技的變革。大數據既是政府進行社會管理、行政治理、宏觀調控的信息基礎,是企業贏得機遇、占領市場的利器,更是推動信息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資源。大數據涉及到決策支持、格式轉換、數據存儲、統計分析等技術。云計算、大數據正以勢不可擋的姿態席卷全球,并不斷改變著全球的公共治理、企業管理。財務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一部分,也正在受到數字化的沖擊與影響。數字經濟隨著大變革的新時代而來,物聯網與移動互聯網經濟快速發展,大數據與云計算相伴相長,區塊鏈、人工能能和信息技術突飛猛進,促進了思維變革、商業變革、和管理變革,數字技能和財務專業技能成為促進財務管理變革的關鍵要素。信息化技術的大發展為企業加快實現從傳統財務管理到“大財務”管理的轉型提供了技術支撐。
三、《會計法》的變革給會計行業生存和發展提出挑戰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取消了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拆除了會計行業準入的門檻。底層會計人員過多、中層會計人員供不應求、高層會計人員嚴重缺乏是目前會計發展的現狀。隨著經濟全球化、金融一體化的進程,財務管理、風險控制、預算籌劃成為財務管理的工作重點。會計人員的知識儲備已不適應新時代財務管理的需要,財務管理、法律、計算機的知識缺乏。信息技術裂變越來越快,人工職能已經走近身邊,大量的、重復性的、流程化的工作將被人工職能所代替,會計人員的生存和發展面臨被淘汰的挑戰。
四、企業財務管理實現轉型的途徑
(一)企業財務人員職能定位的轉變
傳統的財務業務僅限于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根據準則的要求處理會計業務,提供事后的會計信息與分析。新形勢下,財務管理的工作重點由核算型向籌劃型轉移。財務人員需要提高政治的敏銳性和鑒別力,把握經濟發展的趨勢,以政治立場校準會計的發展路徑。準確學習、把握黨和國家的新政策、經濟發展的新變化,樹立會計工作要圍繞企業的發展戰略、服務于企業發展的理念。以促進企業發展作為會計工作發展的最高目標,善于發現企業運行中面臨的關鍵性問題和主要矛盾,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方案,將財務的發展與企業的發展聯系在一起,財務管理才能凸顯成效,才能提升財務人員在企業中的價值。
(二)財務管理的知識體系轉變
傳統的財務管理主要體現在會計核算、財務預算與決算報表的編制、財務結果的分析、企業的內部控制環節,適用于經濟業務的事后管理。管理會計知識欠缺,導致企業財務管理者不能夠依托共享財務的大數據優勢,運用商業智能工具挖掘數據價值,不能夠更深層次地、多維度地分析問題并向管理層、決策層提供更有價值的數據分析及管理建議,不能滿足提高企業風險防范和控制的管理要求。隨著經濟的高速高質量的發展,諸如PPP項目、EPC項目以及跨國貿易等新型的業務的發展,對財務人員的數字技能和專業技能提出了越來越高的需求。財務人員的知識體系的完善已經迫在眉睫。高質量的經濟發展階段,財務管理要從業務的前端開啟,貫穿于業務發展的全方位、全過程。金融管理業務需要金融知識的支撐,經濟糾紛業務的管理需要法律知識的前端管理及事后處理,財務管理的智能化需要計算機技術等等。企業的財務人員應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完善多維度的知識體系搭建,實現“核算財務”向“戰略財務”的轉變,充分發揮財務管理的職能作用,更好地適應新形式下經濟管理地需求,實現財務人員在企業管理中的價值創造。
(三)財務管理要由靜態化向動態化轉變
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下,業務系統中的數據與財務系統中的數據是相互獨立的,業財之間存在系統壁壘,數據鏈是斷開的,數據的統計口徑難能統一。企業經濟分析報告的形成要先由財務系統審核財務數據信息,再結合業務系統的數據,分析評價完成。各系統之間進行簡單的數據傳遞,沒有實現業務財務的充分融合。財務管理與業務管理相互獨立,財務核算是事后的管理,財務管理沒有深入到業務的動態管理中去,是靜態的管理,一定程度上導致管理數據信息失真,信息傳遞效率低下或者受到其他因素干擾,致使信息延誤。財務報告數據的真實性與及時性,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報告使用的有效性。
在數字化經濟時代,數字化環境的不斷完善以及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屢屢突破,為企業實現業財融合提供了技術條件支持。企業要想實現財務業務一體化就必須依靠計算機信息技術,要從企業自身經營規模及經營特點出發,結合現代管理理念,充分引進、開發先進的信息管理系統,進而形成一套適合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統,為企業搭建先進的信息管理平臺。財務與業務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實現業務全流程管理,實現財務管理動態化。財務人員通過信息管理平臺,實現企業預算籌劃、資源配置及績效考核的統一管理,以企業的發展戰略為導向,調度企業的生產經營,引領業務發展的方向,實現財務的靜態化管理向動態化管理的轉變。
(四)企業財務報告向易用性、大數據分析方向轉變
企業財務報告的使用者包含內部管理者及外部使用者,根據業務需要,各自關注的財務指標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別。投資者(股東)最關心的是投資的風險和投資回報,閱讀與分析報表的重點是企業的獲利能力、投資回報率及企業經營的風險水平;債權人最為關心的是企業償還債務的能力,關注的是現金凈流量和還本付息的能力;供應商關注企業短期償債能力;董事長關注的是投資回報和總體經營情況;總經理關注的是企業的經營成果,各項考核指標的完成程度和績效獎勵信息;副總經理關注的是分管業務指標的完成情況;職工關注的是工資獎金,對企業的獲利能力和償債能力比率都會予以關注。
傳統的財務報告的專業性術語太強,不利于不同專業水平的使用者的使用;報表的種類是統一的,無法滿足個性化的報表需求,報表的易用性不強;傳統財務報表是對事后經濟數據的統計分析,是靜態的報表,報出的時間在經濟事項后而且不及時,致使所反映的信息的時效性差,利用率水平低。數字化經濟時代,經濟信息訊息萬變,對財務報告提出更高要求。所提供的報表能夠反應經濟事項的全過程變化,要求提供實時的、動態的財務報表,變事后報表為事中報表,提高報表的時效性。企業財務應該根據不同的報表使用者,設計個性化的報表格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反映不同的經濟指標,提高財務報表的使用率和個性化需求。
財務報告向大數據分析方向轉變。財務報告不僅要從企業自身角度出發,與以前年度對比,分析企業的業務增長水平,更要從大數據著手,從國內、國際行業角度分析,測算企業發展的國際化水平;對比國際標桿企業,分析內在發展差距,為報告使用者提供全方位的數據分析資料。
(五)建立財務共享服務平臺
財務共享服務平臺是依托信息技術、云計算和大數據,以財務業務流程處理為基礎,通過將易于標準化的業務進行流程再造與標準化,將不同地域的實體的會計業務匯集到財務共享中心統一處理的管理平臺。
經濟全球化和高新技術的發展導致了財務共享服務的產生。大變革環境下,傳統模式下的財務管理,企業會計的人力和物力資源不能滿足對全球經濟業務的管理需求。信息技術方面,利用各種新興的技術手段,搭建財務共享服務平臺,將全球范圍內的會計核算集中起來,提高財務工作的效率,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
財務共享服務平臺建設要周密籌劃,分步實施,要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分步驟進行平臺建設,分階段輸出建設結果,先確保平穩過渡再力求精益求精。一般分為并非完全割裂的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全業務報賬階段,就是將費用報銷、財務核算、資金管理等業務實現共享平臺運行,只能滿足我們財務核算需要。第二個階段是業財融合階段,把和財務管理緊密相關的合同管理、成本核算、物資管理進行融合,初步實現企業內部業務系統與財務系統的對接,打通業務壁壘,提高數據傳遞的及時性、準確性;建立企業內部資金管理系統,實現資金的集中管理。第三個階段是業、財、資、稅一體化階段,在融合業務的基礎上,強化稅務管理和資金管理。通過銀企直連方式,實現企業與銀行業務的對接,提高資金的結算速度和使用的安全性,提升財務價值創造能力;通過與稅務系統直連,實現企業稅務管理的標準化與自動化水平。第四個階段是智能化階段,做到數字化業務處理。建設管理者駕駛艙展示平臺,為企業的不同層級的管理者實時地提供指標數據,對比國內國際行業指標,實時掌握經濟發展的現狀,提高企業管理化水平。建立與外部互聯網的對接系統,實時為外部報表使用者提供財務數據信息。通過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分析,使共享中心從傳統報賬平臺向智慧型大共享平臺邁進,為企業決策的有力支撐,實現財務信息系統與管理信息系統的數據融合。
“財務管理向”三個業務中心“轉變。伴隨著財務共享平臺各個階段建設的進展,企業的財務管理在職能上逐步向以財務共享中心、資金管理中心、風險管控中心為業務核心的三個管理中心轉變。一是財務共享平臺集中化、標準化、流程化的核算模式,使其實現了企業數據的及時有效歸集,為大數據分析提供數據支持;通過向前端業務財務提供咨詢與指導,進行業務培訓,有效提升企業的業務管理水平,從而形成以業務咨詢服務和企業業務核算為核心的財務共享中心。二是企業內部資金管理部門通過企財直連、銀企直連的方式,統籌管理企業的資金,逐步形成以資金管控為核心的資金管理中心。三是從管控經營風險的角度分析,共享中心不再僅僅是為管理層提供數據支持,而是直接參與各種風險的管控。傳統的總部戰略財務已經完全或部分脫離了具體的執行性財務工作,財務共享中心能夠直接發現和屏蔽業務風險,由共享中心制定或提出風險管控建議更及時有效,配合企業財務管理部門及其他業務部門的風險控制管理,將成為企業全面的企業風險管控中心。
五、結語
綜上所述,企業的財務管理轉型離不開數字化時代的推動,只有將數字化與財務管理轉型相互結合,建立一套以大數據技術為根基并且適合自身的財務管理模式,才能夠實現企業的長遠發展。企業財務轉型任重道遠,認識到財務轉型的重要性并付諸實施,才能提高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促進企業獲得健康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徐云鵬,王月.“互聯網+時代”的企業財務轉型問題探究[J].經營管理者,2017(30):20-21.
[2]王永姬.試論如何加快企業財務轉型,提升財務價值[J].現代經濟信息,2017(11):240.
[3]李贊.企業財務工作的轉型與創新探析[J].中國總會計師,2017(5):101-103.
[4]曾長華.大數據背景下的財務管理轉型思考[J].現代國企研究,2017(6):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