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翔
摘要:本文全面分析公立醫院財務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提出規避和預防失真的治理方法,有助于公立醫院管理決策層做出正確的決策。介紹了財務會計信息及財務會計信息失真的分類,探討了財務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并提出了治理對策。
關鍵詞:財務會計信息失真;財務會計信息質量;公立醫院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8)004-0-02
財務會計信息失真嚴重損害投資者的利益,造成國有資產流失,擾亂我國資本市場的經濟秩序,危害社會穩定,滋生和掩蓋腐敗,對財務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治理緊迫而艱巨。新醫改背景下的公立醫院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監管是深化醫療體制改革的重點和難點之一,所謂的財務會計信息包括公立醫院對自身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進行主動披露的財務報告、有關的審計報告及其它有關的財務信息,可以說,財務會計信息的真實性直接決定著公立醫院能否平穩健康的運行。因此,全面分析公立醫院財務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提出規避和預防失真的治理方法,有助于公立醫院管理決策層做出正確的決策,對建立起服務性和公益性的醫療機構作用重大。
一、財務會計信息及財務會計信息失真的分類
1.財務會計信息的含義
財務會計信息是指財務會計信息主體根據國家會計法和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提供的一種專業語言文字信息。由于財務會計信息主要通過財務報告和審計報告進行披露,所以財務會計信息界定為反映公立醫院經營狀況和財務成果的財務報表,包括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所有者權益表及附注和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隨著經濟的繁榮發展,公立醫院對投融資需求的增大,投資者對財務會計信息的透明度要求也越來越高,透明度列為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的關鍵特征之一。
2.財務會計信息失真的分類
真實的財務會計信息是指財務會計信息的產生、披露符合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特征,能夠真實地反映公立醫院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因此,財務會計信息失真是指財務會計信息的產生、披露有失公允,不能客觀真實地反映公立醫院的醫療經營活動。
財務會計信息失真可以分為主觀失真和客觀失真兩方面,客觀失真主要是由于相關會計制度的不完備性和公立醫院治理結構的不合理性造成的;主觀失真主要是由于人為因素導致的,又可以劃分為故意和無意兩類。故意失真分為合法操作和違法操作。在不違背法律要求的前提下,利用會計制度的漏洞,對會計進行盈余管理的界限超過一定范圍則構成違法操作。無意失真分為過失性失真和非過失性失真,過失性失真由于工作疏忽導致的,非過失性失真則是因會計人員自身專業素質和實踐能力不夠引起的。本文所界定的財務會計信息失真是指財務會計信息主觀失真中的故意違法操作和無意的非過失失真。
二、財務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
1.對國家宏觀方面的危害
公立醫院作為國家統計的基層單位,其財務會計信息不實會直接導致國家統計數據失實,這會導致國家宏觀政策制定出現偏差,影響國民經濟運行秩序。財務會計信息失真直接侵蝕了國有資產,影響國家的財政收入,據報道,國家每年由此而流失的稅收近1000 億。同時,由于財務會計信息失真,使得有些核算資料嚴重不準,掩蓋了某些矛盾,造成國民收入超量分配,消費基金過于膨脹,使國家宏觀調控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嚴重影響了國家經濟預測和決策。特別是失真的財務會計信息傳遞給全社會,導致諸如關于國民生產總值、國民收入等統計資料誤傳給國家計劃、統計部門,憑以此制定的國家長短期計劃和宏觀調控政策就會起誤導作用。
2.對公立醫院微觀方面的危害
失真的財務會計信息直接扭曲微觀經濟運行的真實面貌,使公立醫院醫療經營管理建立在失真的財務會計信息基礎之上,危害現代醫院制度的建立和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同時也破壞了公立醫院的聲譽,影響了公立醫院的發展。隨著我國公立醫院的不斷擴展,公立醫院的國有資產極度膨脹,某三甲公立醫院臨床醫技科室45個,職工人數約2800人,病床數約1000張、日均門急診量5400人次,年住院病人約3萬人次,年手術量2萬余例,要應付這些醫療活動和人員開支,國有資產就得不斷的投入。財務會計信息失真使得公立醫院國有資產家底與賬目不清,易造成資產流失,給國家帶來財產損失。與此同時,財務會計信息失真嚴重影響到公立醫院正常醫療活動的內部管理,阻礙公立醫院決策領導層的分析判斷,在這些虛假的財務會計信息數據被公立醫院管理決策層用來經營決策,其經營決策的戰略會被嚴重扭曲,使公立醫院醫療工作陷入決策失誤的危險之中。
3.影響公立醫院的有效監管
相較于醫療服務的提供者,無論是醫生、藥師或者護士而言,醫療服務的買方,即患者往往在醫學知識上處于極端劣勢。除非是常見病或者反復發作的疾病,否則患者一般只能被動聽從醫生的判斷。其次,醫療服務是一種缺乏需求彈性的商品,一旦患者患病,其對于醫療服務的需求基本不會因為服務價格的上升而減少。再有,醫療服務作為以一種后經驗物品,患者即使購買服務后,也仍然難以確定其質量和價值。甚至經過長時間和多次使用,醫療服務的質量對于很多患者而言仍然不清楚。因此,很明顯醫療服務市場具有嚴重的信息不對稱性。財務會計信息失真使財政、稅務、審計各部門難以對公立醫院的經營行為施以有效監管,給公立醫院某些違法行為滋生提供了溫床。
三、財務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對策
1.加大對公立醫院財務信息的監管力度
2010年公布的《關于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健全公立醫院監管機制”。公立醫院承擔著提供整個行業內絕大多數醫療服務的重任。因此,公立醫院監管應該包含兩個層次的內涵,第一層內涵是對于醫院行業經濟性的監管,又可以進一步細分,對醫院準入、醫院內部醫護人員準入、制定醫療服務價格的監管;以及社會性的,對醫療服務安全性、醫療服務公益性、醫療服務可及性的監管。第二層內涵是對公立醫院的具體運營的管理,包括發展規劃、資產使用情況、財務情況、運行效果和效率等監管。在醫療服務效率上,應重點監管減少醫療費用、醫療資源有效配置、醫療保障收支平衡等財務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在公立醫院行為上,應重點監管醫療價格合理、醫院可持續發展、以及對醫護人員的有效激勵和約束等財務會計信息。
2.加強內部監管來提高經營效率
首先,應對公立醫院進行嚴格的內部審計,通過內部的審計可以起到內部監督的作用,對會計人員可以發揮到制約的作用,可以提高會計人員的謹慎性,減少錯誤的發生,對財務會計信息進行真實的披露,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其次,對會計人員進行相關的培訓,讓他們了解會計準則、醫療政策,實時跟進醫療改革的各項政策,保證準確的賬務處理和真實準確的信息披露,盡量避免主觀上的錯誤。再次,對公立醫院相關的工作人員進行良好的職業道德洗滌,比如說可以提高他們的品質特性能力,例如謹慎性,在對一些財務會計信息的進行處理的過程中,一些會計方面的知識需要進行主觀判斷,比如需要對會計估計進行變更、對重要性的性質和金額進行主觀判斷等是會對財務會計信息產生影響的,因此作為一名會計人員如果不具備謹慎的品質,將會影響財務會計信息質量。
3.完善相關法律的監管體系
有了法律,才有了標準,監管部門才能很好地執行,公立醫院才能很好地遵守,法律本身具有強制性,有了法律,可以迫使效果更佳,很好地引導公立醫院提供真實有用的信息。首先,在利用法律進行強制監管的同時,也要對公立醫院進行意識的培養。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手段,要軟硬結合,讓公立醫院從內心重視財務會計信息的質量,才能從根本上很好解決信息虛假的問題。其次,監管部門也需要做到實時與公立醫院取得聯系,對于公立醫院出現的問題,監管部門要與公立醫院溝通,進行糾正,避免類似不良的行為再發生,同時公立醫院自身也要對于監管部門提出的建議進行積極改正,提高財務會計信息質量,以此提高公立醫院形象和公立醫院價值。最后,監管部門也可以利用網絡進行宣傳,比如微信、PPT等,達到提高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辛夢鴿.企業財務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淺析[J].商場現代化,2015(5).
[2]曹麗.淺談財務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對策[J].企業技術開發,2015(10).
[3]李娜.試析企業財務會計信息失真的防范措施[J].時代金融,2016(8).
[4]洪玉琪.財務會計信息失真及監督弱化的對策[J].經貿實踐,2017(12).
作者簡介:昂 翔(1982-),男,漢族,山東滕州人,本科學歷,中級經濟師,主要從事財務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