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對審計業務要求也逐步提高。然而我國的審計外包業務發展較晚,因此相對于國外有著不小的差距,在實踐上也缺乏經驗。因此本文對中國內部審計外包策略進行了系統性的分析,具體探討了內部審計外包的各類問題,選擇的形式以及一系列的關于操作外包的內容,并在實際應用中提出了中國內部審計外包發展措施。
關鍵詞:內審外包;審計質量
中圖分類號:F239.4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8)004-0-01
一、前言
內部審計外包可以優化公司治理模式,提高審計質量,提高內部審計的獨立性,使企業和其他功能的核心競爭力的成本效益得到平衡和加強。本文對中國內部審計外包策略進行了系統性的分析,并在實際應用中提出了中國內部審計外包發展措施。希望通過本文研究可以促進企業的發展。
二、內審外包概述
內部審計外包也被稱為內部審計外部化或內部代理審計,它是指將組織的內部審計職能部分或全部通過合同委托給具有專業資格的機構或個人來執部審計人員,也可以是外包公司。外包是指組織上把一些重要且非核心的業務職能交給組織外部的高級廠家承包,可以節約知識和資源,專注于組織內具有競爭優勢的核心業務,為客戶提供最佳的價值度和滿意度。外包反映了一個現代的概念,達到降低成本、提高使用率、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和提高快速反應能力的作用。
三、制約內審外包服務發展的原因
1.相關法律機制不完善
大多數中國的法律和法規只為健全內部審計制度和機構制定相關法規建立的。然而,內部審計人員是內部審計機構的具體組織實施者,他們可以將其中一部分外包給中介機構。這對內部審計的主體沒有限制。因此內部審計外包,不管是從美國還是中國的所有法律和法規的多方位角度來講都是必須要增強的,必需加強法律制度的限制,這些都是為了我們的審計外包政策能夠完美地實施。
2.企業與外審部門協調溝通存在不足
由于信息的不對稱,委托代理之間的問題就會隨之出現。尤其是道德方面的問題,會計師事務所在工作時很可能會形式主義,沒有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監督,他們的工作可能也會出現紕漏,這種行為不會觸犯法律,但是這些都是嚴重的道德問題。所以,外部審計師應與內部審計人員進行深入的交流,并能夠完全掌握管理層的期望,在研究的基礎上做生意,將工作效率和質量都提高,減少對外部審計師的作用和內部管理工作的期望之間的差距。
四、促進內部審計外包服務發展的建議
1.健全相關法律制度
內部審計的發展是政府規范和最受關注的內部審計。具體的法律規定可以參考國家法律法規發布的內部審計實務標準,參考在該標準范圍內的內部審計工作內容,審計人員的素質要求,內部審計的客觀性和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所做的規定,規范管理等。健全的法律是內部審計外包服務日趨完善的基本保障,健全相關法律制度能夠規范注冊會計師的職業標準和道德標準,也能夠更深層次促進內審外包服務的發展。
2.規范內審外包合同
內部審計外包合同簽署是機構和企業之間提供內部審計服務所簽署的外包合同。合同應在風險評估和業務需求考慮之下簽署,合同應以書面形式展現出來,合同內容應與各方面有關,并且加以詳細陳述。包括以下具體內容:其一要明確的內容是服務范圍。其二是性能標準。其三,安全性和保密性。其四,控制措施。企業管理者應考慮合同是否具有足夠的靈活性以適應環境的變化,在簽署合同之前,一定要由法律顧問去審理和調查。
3.謹慎選擇外包服務機構
內部審計外包是一個新的發展業務領域,相關人員應遵循內部審計服務之間的統一管理,在內部審計服務中規范和引導競爭秩序,并且合理的制定有關的指導范圍。所以在選擇外包服務機構時,企業應該著重關注以下四點。其一是企業的專業水平,即企業的資質如何。其二就是適當的專業知識技能。其三是外審部門內部控制是否完善,外審部門作為專業的審計機構是否符合審計的程序和政策。其四是外審部門的財務狀況是否良好。其實,除了上述四種因素外,還有諸如執業信譽,和收費標準等因素,也應該作為衡量外包機構的考慮因素。綜上所述,謹慎考慮外包機構是促進內審外包服務的重要措施。
4.促進外審人員高效工作
外部審計人員是局外人,不像企業自有員工那樣真正關心企業的長遠發展,在提供建議時更傾向于短期利益。因此,企業內部可以考慮派專門的人員對外部審計人員的工作進行監督和檢查和對企業商業機密保密情況進行監督,并將檢查結果直接向管理層匯報。同時也可以考慮將內部審計工作完成的效果同支付給會計師事務所的費用掛鉤,公司可以適當在原有報酬水平上增加一定的“鼓勵報酬”。從理性經紀人假設的基礎上合理推斷,在這種激勵制度下,外部審計人員會更加注重企業的長遠發展跟利益,有效的規避外部審計人員的短期行為,提高外部審計的效率和效果。
五、結語
內部審計外包已經成為內部控制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健全公司治理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F代內部審計涉及多項功能,并對內審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靠本公司內部審計人員很難做好這項工作。從組織外部招聘又成為了巨大的負擔,因此,內部審計外包成為我國企業審計的一種趨勢。
參考文獻:
[1]王迎玲,袁眾.論現代企業制度下的內部審計職能[J].經濟師,2011(2).
[2]幻劉峰,劉海燕.代理理論與內部審計及其外部化[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2(5).
[3]顧奮玲.現代企業制度下內部審計模式的探討[J].審計研究,2012.
作者簡介:趙靖婷(1992-),女,吉林德惠人,長春市南關區吉林財經大學會計學專業2015級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財務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