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優樹 羅靜 劉揚



摘要:2017年4月四川自貿區正式掛牌成立,推動了我國內陸與沿海地區協同開放的新局面。在自貿區的體制機制創新中,金融領域的改革開放是重頭戲之一。國外自貿區的金融體制改革以及我國已建立的上海、廣東、天津和福建自貿區在金融制度方面的先試先行都為四川自貿區的金融體制建設奠定了基礎。本文對標分析國內外自貿區金融體制建設的制度成果,由此提出四川自貿區金融體制建設的總體方案。
關鍵詞:四川自貿區;金融體制;國際慣例;對標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8)004-0-03
引言
四川省作為國家向西向南開放的重要節點城市、絲綢之路經濟帶與長江經濟帶的交叉點和聯動點,擔負著區域創新發展示范的重大責任。然而,四川省地處內陸,成都相對于一些天然條件優越的沿海、沿邊城市,存在著開放口岸較少,交通不便等問題。在當前的戰略使命下,自貿試驗區的建設為四川破解天然制約因素,全面深化體制改革,努力構建全國中心城市指明了方向。
從國內外自貿區的經驗來看,優惠政策不是關鍵,金融、投資等方面的體制機制創新才是核心驅動力。其中金融領域的改革創新有利于促進貿易進一步開放和發展,如果金融部門無法與國際接軌,貿易投資自由化則難以實現,因此,在我國自貿試驗區的建設總體框架中,金融領域的改革開放是重頭戲之一。我國已建立的上海、廣東、天津和福建自貿區在金融制度方面的先試先行為第三批自貿試驗區的金融改革奠定了基礎。對于四川自貿試驗區來說,在國內外成功自貿區金融創新的基礎上,探索具有四川特色的自貿區金融體制建設道路,第一,有助于拓展成都金融服務功能,促進金融服務業的創新與發展;第二,有助于成都加強對外經貿合作,進而提高成都現代化、國際化水平;第三,有助于成都進一步加強對標管理工作,推進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第四,有助于打造成都西部開放型經濟高地,實現全國東中西部協調開放。
一、國內外自貿區金融體制建設分析
(一)國外自貿區金融體制建設分析
縱觀各自貿區的發展,國外自貿區最初區位條件不同,功能定位各異,其管理水平的差距也比較大,但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各國自由貿易區的管理已逐漸趨向規范化,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行政、貿易、金融等方面的管理體制。對標國際慣例和規則,首先需要研究世界各成功自貿區的金融體制。
目前世界上成功的自貿區在金融體制的建設上基本是基于西方金融深化理論的觀點,秉承金融自由開放的原則,來建立自貿區的金融相關制度。筆者梳理了美國紐約自貿區、巴拿馬科隆自貿區、新加坡和荷蘭鹿特丹自貿區作為國外自貿區的典型代表性,其金融開放制度如表1所示。從中可以看出國外具有代表性的自貿區金融體制具有一定的相同點,即都是以金融開放為核心,如放寬對利率的限制,取消外匯管制,推進資本項目開放等。同時拓寬金融服務功能,允許更多新金融工具在自貿區范圍內使用,對金融機構的種類及經營活動范圍的限制也更少。
(二)國內自貿區金融體制建設分析
自2013年上海自貿區掛牌運行以來,中國自貿區建設發展迅速,短短4年便形成了“1+3+7”的戰略格局,自貿區的地理位置也由東部沿海逐步向中西部內陸擴散。我國自貿區作為改革高地,在金融領域創新的目標是要發揮帶動示范,服務全國的積極作用,以促進區內實體經濟發展和投資貿易便利化為目標,創造金融服務的良好環境。總體來看,我國第一批和第二批的四個自貿區經歷了幾年的發展,在金融體制方面的創新也取得了一系列進展,具體金融制度如表2所示。
可以看出金融開放創新主要體現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推動開展離岸金融業務,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強金融監管五個方面。同時,由于我國各自貿區具有不同的區位優勢,其定位和動能也各不相同,為了滿足不同的功能需求,各自貿區在金融領域的創新也是各有偏重,金融創新的進程、措施和側重點都有所不同。如上海自貿區作為我國第一個自貿區,圍繞著建立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在金融創新領域的權限較大,金融改革的力度也更強。隨后建立的第二批自貿區基本是在上海自貿區金融創新的基礎上復制和拓展,但由于區位優勢的不同也是各有偏重,其中天津自貿區以融資租賃業為金融創新重點,同時注重引領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廣東自貿區和福建自貿區則是依托港澳和臺灣,其金融創新注重與港澳及臺灣的金融合作。
二、構建四川自貿區自由開放的金融體制
在以上對國內外自貿區金融體制的分析研究后,不難看出自貿區的金融體制創新路徑都是以金融開放為核心,拓寬金融服務功能。并且各自貿區由于區位優勢和功能定位的不同,也有各自具有特色金融創新舉措。對標國內外自貿區的金融體制,在總結各自貿區金融創新舉措的基礎上,可以探索出適合于四川自貿區的金融創新體制建設,一是堅定不移地擴大金融對外開放;二是在現有金融服務上繼續擴寬金融服務功能,三是推動西部各省金融服務合作,以此來擴大西部地區的金融互動,為四川省構建西部金融中心奠定基礎。
(一)擴大金融對外開放
1.推進利率市場化
推進利率市場化有利于促進金融機構經營機制的根本轉變,有利于促進金融創新,有利于優化資金配置效率。因此應該逐步放寬或取消對區內銀行存款利率的限制,在這一點上,四川自貿區可以采取漸進式的利率市場化改革措施。參照其他自貿區的利率市場化改革路徑,先建立發達的貨幣和資本市場,其次對市場交易型金融工具進行利率市場化改革,最后是對存貸款的利率改革[1]。
2.推進資本賬戶開放
推進資本賬戶的開放有助于提高金融中介的效率,吸引更多的國外金融機構進入,推動金融機構加快金融創新。因此需要穩步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建立與四川自貿區相適應的賬戶管理體系,完善人民幣涉外賬戶管理模式,支持區內企業開展各類境外融資活動。具體來說,一是可以允許自貿區與境外的資本項目可兌換。二是逐步放寬自貿區與境內區外的資本項目管制。通過這些途徑穩步推進資本項目的開放,從而建立開放的金融體制。
3.放松或減少外匯管制
放松或減少外匯管制有利于推進外匯賬戶設立和資本項目開放,并且能夠為跨國公司的資金管理和跨境投融資等方面提供外匯便利。具體來說,要求對外匯管理制度進行改革,使自貿區的外匯管理接近國際制度。因此要求相關部門一是要簡化外幣資金池管理,拓展跨國公司總部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試點的企業范圍,促進四川建設成為跨國公司、集團企業的資金中心;二是簡化直接投資外匯登記備案手續,逐步允許自貿區外商直接投資項下外匯資金按意愿結匯。
(二)拓展金融服務功能
1.開展離岸金融業務
開展離岸金融業務有利于提高資金的流通效率,降低區內企業的資金成本。四川自貿區發展離岸金融需要汲取新加坡等自貿區的成功經驗,更要關注上海自貿區離岸金融業發展實踐。借鑒上海自貿區離岸金融業務的發展,一是可以采取上海自貿區的“總額+賬戶控制”模式;二是要注意在自貿區建設初期對離岸金融業務的全方位監管和備案;三是制定相關條款監控和引導資金的具體流向,防止離岸金融沖擊國內金融市場,使離岸金融更好地倒逼國內金融市場改革,提高自貿區金融市場的效率。
2.創新支付結算方式
支付結算方式的創新,有利于人民幣的跨境使用,也有利于降低區內企業的交易成本和資金流動成本。因此要推進自貿區內企業和個人跨境貿易與投資人民幣的結算業務創新,推進人民幣區內跨境集中收付,推進跨境電子商務人民幣結算業務模式。四川自貿區創新發展跨境電子商務,需整合程度片區、青白江片區和川南臨港片區3個片區的特色和功能,發揮制度創新的協同效應。
3.鼓勵傳統金融機構入區設點,推進新型金融機構集聚創新
區內金融機構的完善有利于區內企業融資的便利,提高區內資金流動的效率,為企業的各種資金需求提供服務。因此要鼓勵傳統的金融機構:銀行業機構、證券業機構、保險業機構在區內設點經營;同時要推進一系列新型的金融機構,如:金融托管服務機構、金融租賃公司、產業投資基金、消費金融公司等入駐,為企業投融資提供多樣化的選擇。
4.推進新金融工具的使用
推進新型金融工具的使用,建立區內完善的金融市場,滿足不同企業和個人投資者的需求。第一,推動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四川自貿區建立以來,一直在積極試點互聯網金融創新,目前已推出全國首款“互聯網+”的科創融資產品,未來將進一步促進互聯網金融創新。第二,開展綠色金融。鑒于我國目前還處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發展初期,在自貿區建設中融入“綠色金融”的概念具有重要意義,四川自貿區要加強對區內綠色金融發展進行總體規劃和布局,爭取綠色金融先行先試政策,探索綠色金融實踐。
(三)推動西部各省金融服務合作
1.先行先試建設西部各省金融創新合作示范區
加快西部各省金融業的合作集聚,將自貿區的金融開放建設輻射至西部各省。第一,加快四川成為西部地區的金融業集聚區。這就要求四川自貿區優化金融市場秩序,制定相應的政策吸引國內外金融企業在四川設立總部或分支機構,逐漸形成金融企業集聚態勢。第二,將四川打造成西部地區的服務中心,加強金融服務行業企業的集群發展,擴大金融服務中心的輻射能力[2]。
2.推動西部各省金融機構合作創新
目前西部各省在金融資源配置運用的能力普遍不高,在現有情況下,沒能夠有效的把儲蓄轉化為投資,同時這種情況直接降低了西部各省市銀行機構資金的運用效率,使西部各省對地方實體經濟支持的力度下降,影響了實體經濟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推動西部各省、市、自治區建立西部金融合作機構就變得尤為重要,建立西部各省合作金融機構,同時引入其他省份的金融機構和企業入駐區內,促進西部資金的便利流通,有利于形成區域間金融服務的聚集效應和輻射效應。
3.推動西部三大自貿區金融合作
在7個第三批自由貿易試驗區中,重慶自貿區、四川自貿區和陜西自貿區位于我國西部地區,自掛牌以來三大自貿區都將金融體制建設作為自貿區體制建設的重要領域。盡管三地在自貿區金融制度建設上存在著合理規劃,但如果缺乏足夠交流與合作,容易導致三個自貿區在金融制度建設方向上出現同質性問題。除此之外,由于發展水平、利益訴求的不同,地區也存在發展摩擦的可能。因此有必要對三地自貿區的金融建設展開溝通與合作,由三地自貿區政府牽頭,盡快建立自貿區協調發展領導小組,負責研究自貿區發展規劃,協調各地自貿區的利益。
三、加強金融監管,穩固推進自由開放的金融體制建設
根據國內外自貿區金融體制建設的經驗,自貿區金融體制要以開放為核心,同時拓寬金融服務功能,這都要求放開對金融領域的諸多限制,建立自由開放的金融體制。但是僅僅依托放開金融限制可能會對我國國內金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在擴大開放的同時也要加強金融監管,穩固推進四川自貿區金融體制建設。
(一)建立健全跨境資金流動監控系統
根據金融監管“監測—分析—預警—干預”的邏輯遞進關系,四川自貿區可將跨境資金流動監管體系設計由監測系統、分析系統、預警體系和干預機制四個相互銜接的有機組成體。監測系統實現信息采集,分析系統對監測到的信息進行分類處理,判斷資金是否異常,預警體系對風險因素進行跟蹤,評價風險并發出預警信號,干預機制對風險進行預估和監管。四個監管部分緊密相關,構建統一完整的跨境資金流動監測系統。
(二)建立以全面監測、現場檢查的事后監管體系
目前我國外匯管理方式正在發生轉變,加之“負面清單”的推行,自貿區金融領域的監管也可以逐步取消事前的審批需求,轉而建立全面檢測、現場檢查的事后監管體系。首先,強化對跨境資金的流動監管;其次,通過現場檢查的方式對跨境資金的實際狀況進行評估和判斷。這樣形成一整套事后監管體系,在規避金融風險的同時也能提高監管效率。
(三)強化部門間合作,提高監管效率
目前我國的金融監管仍然存在條塊化的問題,不同的監管部門都會根據自身職責建立監管平臺和數據采集系統,在這種情況下,就會造成信息交叉,資源重復浪費。綜合其他國家自貿區的金融監管體制來看,部門間的合作能夠減少信息的重復采集成本,因此,我國自貿區可以資源共享方式促進各監管部門的合作。
參考文獻:
[1]林偉,高勁.上海自貿區利率市場化的SWOT分析及政策建議[J].對外經貿,2014(7):70-72.
[2]趙偉.金融集聚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4.
[3]羅素梅,周光友.上海自貿區金融開放、資本流動與利率市場化[J].上海經濟研究,2015(1):29-36.
[4]丁劍平,趙曉菊.自貿區金融開放與改革的理論構思——基于要素流動速度不對稱視角[J].學術月刊,2014,46(1):29-37.
作者簡介:李優樹(1966-),男,漢族,四川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主要從事國際投融資領域研究。
羅 靜(1994-),女,漢族,四川大學經濟學院,碩士研究生,世界經濟專業,主要從事國際金融理論與實踐研究。
劉 揚(1994-),女,漢族,四川大學經濟學院,碩士研究生,世界經濟專業,主要從事國際金融理論與實踐研究。
基金項目:2017年成都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課題名稱:對標國際慣例規則,推進四川自貿試驗區金融體制建設研究,項目編號:2017Z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