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健
摘要:會計工作在企事業單位中發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的會計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規范的現象,有時甚至出現違反法律法規的事情。筆者將對會計工作法律責任的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
關鍵詞:會計相關工作;會計法律責任;會計的監督
中圖分類號:D922.2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8)004-0-01
一、會計工作法律責任的相關分類
會計工作的法律責任指違反相關的會計法律、規范所應承擔的法律后果。會計工作的法律責任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會計法律責任是指機構、團體、企業或公民個人在生成和提供會計的相關信息過程中因違反會計相關法律法規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狹義的會計工作的法律責任僅指《會計法》所規定的法律責任形式。
根據財務人員違法行為的法律后果,可以把會計法律責任分為會計工作的行政責任、會計工作的刑事責任、會計工作的民事責任。
1.會計工作的行政責任
會計工作的行政責任是會計相關法律責任的最主要表現形式,可以分為行政處分、行政處罰。
行政處分是指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對所屬的國家工作人員違法失職行為尚不構成犯罪,依據法律、法規所規定的權限而給予的一種處罰。行政處分可以分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等六種形式。
行政處罰是指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依照法定的職權及相關程序對違反行政法律規范,尚未構成犯罪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給予行政制裁的具體行政行為。在《會計法》領域中,行政處罰包括警告、罰款等處罰形式。
2.會計工作的刑事責任
會計工作的刑事責任,是依據我國的刑事法律相關規定,對犯罪分子依照刑事法律的相關規定追究的法律責任。在《刑法》中有關會計工作的法律責任做了相當篇幅的表述:例如關于納稅申報方面的,關于增值稅發票方面的,關于對財務人員的法律保護方面的,關于財務信息披露方面的,關于公司、企業清算時,嚴重侵害債權人或者其他人利益方面的,關于故意銷毀或者隱匿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含會計原始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方面的。
3.會計工作的民事責任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平等主體間的會計關系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信息來源的一方如果違反了財務會計的相關法律、法規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會給另一方造成相當巨大的經濟損失,損失方理所當然要求其承擔經濟賠償責任。
二、會計工作法律責任產生的原因
會計工作的法律責任的產生的原因,無外乎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外部環境的原因
第一、現行會計準則及會計制度的規定和實際的經濟活動存在的差距,隨意操縱會計報表。會計準則、會計制度給予了管理層更多的運用會計估計的權利及會計政策的選擇權,這些權利和選擇權的運用會因財務人員的專業判斷能力及專業素養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會計結果。
第二、會計監控及會計監督的體制不完善。目前的會計監督體系由企事業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社會監督和政府監督三個部分組成。
企事業單位內部監督方面存在的問題,比如,企業的財務人員是由企業的經營層聘用的,其權力是由企業經營層所給予的,財務會計人員在企業組織機構體系中與企業經營層處于不同的權力層次,在職能上不具備監督企業管理層的有利條件,從現行的制度安排又使其不得不放棄監督。
在社會監督方面存在的問題,我國一部分會計師事務所掛靠在各主管部門,帶有濃厚的行政色彩,這種體制不利于保證社會審計的獨立性。
第三、我國會計工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
一是有關的財務會計法律對大量違法行為的定義并不具體明確,有些條文只是原則上的規定,缺乏具體的操作性,以至于出現一些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無法可依的現象發生;二是關于財務會計的責任承擔主體問題沒有明確。目前對違反財務會計法律的行為一般來說,只追究相關財務會計人員的責任,對其單位負債人則沒有處罰到位,由于會計人員的違法行為相當的程度上,都是在其單位負責人授意、默許或指使下進行的。
2.主觀的原因
劃分為過失原因和欺詐原因。過失原因是因會計人員沒有完全有效的執行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而提供錯誤的會計信息,究其產生的原因雖然不是故意的,但是與會計人員的自身素質有相當大的關系。
欺詐原因,即管理層因蓄意及故意完全不遵守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而提供了虛假的財務會計信息。
三、針對會計工作法律責任的有效措施
1.完善相關會計法律法規制度體系的建設
加緊完善相應的會計法律法規,提高財務會計法律法規嚴肅性和可執行性,對財務會計工作行為進行了規范,提高財務會計信息質量。
2.有效完善會計準則和制度
首先,在保證實現會計準則和制度正確性與統一性的前提下,通過企業內部、政府相關部門及社會中介機構的努力,有效監督財務會計人員的行為,在國內的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性的情況下,要確保在實際工作應用中具有相當程度的靈活性;其次,政府相關部門主動、不斷填補現有的財會法律制度的空白和真空地帶,并要不斷完善我國現有的會計準則和制度。
3.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機制
單位內部監管機制存在缺陷是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深層次原因。為了完善單位內部的監督管理機制,應做到以下三點:首先,企業對自身的內部治理機構應建立健全,具體的說,就是采取建立股東會(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等相關內部機構,相互監督、相互制衡。對于會計崗位的相關的具體工作明確責任人,做到責任明確,避免不相容職務情況的發生;其次,企業單位建立健全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從企業內部防范各種違法會計行為的發生;再次,建立健全獎勵處罰機制,對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的主體予以處罰并追究其法律責任,應對堅持原則、不做假賬的財會人員進行獎勵。
4.加強會計人員文化素質教育
首先,要加大高層次會計人員的培養教育。加大高層次會計人員的培養數量,提高我國會計人員的整體知識素質;其次,不斷提高職業判斷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了解掌握國外會計領域的新知識、新趨勢,更好地同國際接軌;再次,提高財務會計人員自身的法律意識和職業操守,在實際工作中能嚴格按照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操作,不逾越法律的鴻溝。
參考文獻:
[1]李雪平.論會計工作的法律責任[J].商場現代化,2014.
[2]楊哲怡.淺談會計人員法律責任及其規避[J].企業導報,2012.
[3]張金萍.淺析我國會計工作法律責任及其防范[J].財政監督,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