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國家獨立自主的物質基礎。自古以來我國就十分重視農業的發展,近年來為了促進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更是不斷加大對農業資金和技術的投入、推行惠民政策、鼓勵返鄉農民創業等。雖然農村的經濟面貌煥然一新,但是從目前情況上看,我國的農業經濟發展還存在許多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整個農業的經濟發展水平,因此仍然需要加大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尋找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原因,對癥下藥,促進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農業;經濟發展;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8)004-0-02
一、農業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雖然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國各地農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是從整體上看,農業發展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農民素質低,觀念落后
農村勞動力“空心化”,農村許多勞動力都流向城市,留在農村的往往都是婦女、老人、兒童,勞動力能力低,思想觀念落后,素質和文化水平較低,很難適應發展現代農業的需要。國家近幾年也不斷鼓勵農民返鄉創業、大學生回鄉創業、民企合作等,使得農村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使得農村面貌煥然一新,但是很多地方由于當地農民思想觀念很落后,不愿意接受一些新的知識。例如一些新技術、新的養殖方法、種植技術的推行都很困難,農民都相信自己的經驗,不愿去嘗試新事物。
(二)農業基礎薄弱,技術水平低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快速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但是農業的發展卻沒有跟上科技發展水平。從整體上看,我國農村普遍存在農業基礎較薄弱,機械化程度低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第一,水利建設不完善,很多農村地區,由于水利建設不完善,加上農村勞動力大量流入城市,農村勞動力有限,很多灌溉條件比較差的地方,都被閑置而大量的浪費;第二,農村市場信息建設水平低,很多農民無法了解和正確判斷農業市場需求情況,看到什么賺錢就一窩蜂的種植或養殖,造成大量農產品滯銷,加上農村農產品深加工技術落后,無法及時對滯銷產品進行審加工處理,導致大量資源的浪費;第三是農村運輸條件差,尤其是偏遠地區公路建設水平差,無法將農產品運輸到市場去出售,收購商因為運輸成本高,而不愿意到偏遠地區收購農產品。第四是農村機械化水平低,由于農民經濟及文化素質水平的閑置,很多農民都沒有能力購買農機,更不會使用農機,導致農業勞動生產效率低。
(三)農業發展資金薄弱
資金問題是制約農業發展的主要原因,很多農民資金都不充裕,而農業發展投資大,風險高,利潤相對比較低,很多企業都不愿意在農業上投資過多的資金,而國家的扶持資金又有限制,導致很多農民都沒有資金擴大生產規模和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制約了農業的發展。
(四)環保意識低
雖然我國物產豐富,但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分配少,資源形勢嚴峻。在農業生產中,農民環保意識低,以及文化程度低,盲目施用化肥和農藥、焚燒秸稈、亂排亂放等現象,造成了水體污染、土壤鹽堿化、沙漠化等問題,縮小了農業生產規模,嚴重制約了農業經濟的發展。
二、提高農業經濟發展的對策
(一)加強農民專業知識培訓
各地黨組織、農業相關部門,要抓好農業建設,加強對農民專業知識技能的培訓。首先,加大農民種植技術的培訓力度,加強農民對綠色食品、有機化肥、有機肥、有機農業能相關知識的理解并合理利用;其次,加強農民農機使用和維修能力培訓,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最后,還要加強農民一些環保知識的培訓,例如:如何對將家禽的糞便進行處理,變成有機肥。同時還要加強農民計算機基礎培訓,讓農民利用互聯網掌握農民是農業生產的主要參與者,只有掌握好相關農業知識,才能更好的進行農業生產,促進農業的健康發展。
(二)加強農村基礎建設
加強農業基礎建設,為農業生產提供基礎保障。一是加強水利工程建設,為農業灌溉用水提供保障;二是,加強農業信息建設,例如建立農產品價格機制,讓農民能夠根據市場行情變化決定縮小或擴大生產規模,適應市場變化需求,降低盲目生產帶來的風險;三是加快農村公路建設,加強農村與各地區之間的經濟聯系,為農業生產與運輸提供便利的運輸條件;四是加強農民機械化水平培訓,包括對農機的使用以及維修技術,在現實中很多農民常常依靠自身的思維對農機進行操作以及保養和維護工作,很多保養和修理手法都沒有科學的依據,反而降低了機械的使用壽命。所以需要加強農民對農業機械的相關知識培訓,讓農民能夠更好的利用農機進行生產,提高生產效率。
(三)加強農業資金投入
農業生產資金不足嚴重的制約了農業的發展,國家要加大政策幫扶力度,為農民農業生產提供資金保障。首先,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提高農民貸款放貸率,農民貸款政府要提供一定的貼息補助;其次,鼓勵企業加大對農業的投資,對進行農業投資的企業給予一定的優惠,例如:稅收優惠、政府補貼、獎勵、適當放低準入門檻等措施,加大農村資金投入量;最后,鼓勵大學生及返鄉農民進行創業,對于資金不足的創業者提供三年的免息貸款、免稅等措施,一來鼓勵提高農業投入資金,二來促使農村勞動力回流,培養農業新的接班人。
(四)加強農民環保意識
首先,加大農業執法,對破壞農業生態環境的行為進行處罰,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鼓勵農民走生態農業生產道路,發展立體農業。其次,相關部門要加強環保知識的宣傳,提高農民環保意識;最后,培育龍頭企業,實現農業生產規?;?,提高農業生產競爭力,創建一個良好的發展和投資環境,吸引外商投資,利用外商的資金和先進的技術拉長我國的農業經濟產業鏈,同時利用國外先進的處理技術,例如糞便處理技術等,減少農業生產帶來的環境污染,提高環境質量。
(五)農業結構及發展方式的調整
受我國地理面積廣闊且所處氣候帶差異較大,如此便造就了當前各地農業經濟發展情況各異的局面。針對這種局面,為了更好地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我們應當對農業結構及發展方式進行科學合理地調整。首先,在農業結構調整上各地政府要在充分結合本地區農作物種類與規模等實際情況,并基于國家政策及市場情況進行調整,重點在于一是緊跟市場需求;二是推動本地區農業逐步與其他產業相融合,以此借助于互促互動的方式帶動農業經濟發展。其次,農業發展方式調整上應當通過規模經營與采用機械化的手段往集約化方向邁進,這樣一來既符合當前國家農業發展方向,又有助于提高農民經濟收入。
三、結語
總而言之,農業發展水平關系著千家萬戶,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人們養生意識的提高,生態養殖和綠色有機食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各地農業發展也越來越具有創新性,提高農業機械化和打造特色農業成為未來農業發展的新方向,希望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國的農業發展也能緊跟時代步伐,越來越具有國際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袁三軍,杜宇.當前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問題與對策[J].財經界:學術版,2016(5):31.
[2]王俊友.淺談當前農業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15(2):36.
[3]趙立蘋.試論當前農業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技服務,2014,31(6):253-255.
[4]李波.制約當前農村農業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農業與技術,2013,33(4):212.
[5]魏春陽.關于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問題及對策的探究[J].經濟管理:全文版,2016(11):00250-00250.
[6]向朝忠.淺談農業經濟發展的問題與改進[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24):367-367.
作者簡介:張小強(1973-),男,1994年7月畢業于太原農業學校,果樹園林專業,工作單位:古交市梭峪鄉政府,從事農業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