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生產生活的改變,對于推動社會經濟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國的農業是支柱性的產業,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信息技術的發展也相應的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在互聯網發展時代,要實現“互聯網+”的一種農業發展模式。本文將從互聯網時代農業經濟發展方面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措施。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農業經濟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F320.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8)004-0-01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互聯網在各個領域中已經被廣泛應用,促進了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重要支柱,可以有效地保障人們的生活質量,在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互聯網技術促進了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鞏固了農業發展的基礎性地位。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廣泛應用,為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全新的發展方向,在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背景下,需要充分抓住機遇,為經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互聯網時代下農業經濟發展的必要性
當前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農業經濟的發展模式需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作為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農業發展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占據重要的地位,需要充分重視農業經濟的基礎地位,國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強對農業發展的扶持,鞏固農業的基礎性地位,提高人們的水平。(1)農業產業化發展是當前的一種社會發展趨勢,主要是以市場的發展為導向,重視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對農業資源進行優化整合,要利用現代化的科技手段促進農業經濟的管理,實現農業的現代化發展。(2)是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趨勢,信息化是農業經濟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貫徹和落實以人為本發展觀的重要措施,當前隨著信息化的全面發展和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農業發展也需要朝著信息化的方向前進,建設以互聯網為基礎的信息化內容,信息時代的發展背景下,要始終與時俱進,緊跟社會發展的趨勢。
二、我國當前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農業生產模式過于單一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在很多的地區還一直沿用傳統的農業發展模式,一些地區由于信息閉塞,不能夠接觸到外邊的一些最新信息,農業生產技術也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趨勢,農業的產出率也是比較低。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一些先進的科學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到農業生產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但是我國的農業生產模式相對比較落后。
2.農產品的標準不明確
農產品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對于農產品的也沒有具體的標準,任何一種食品都有好壞區分,但是在農產品的市場上也沒有明確的標準或者是規定,也會很容易造成買賣雙方之間的認知差異。許多的農產品在進入市場之前,在質量和價格方面都是不統一的,消費者在選擇產品時,也分不清產品的優劣,因此,都會傾向于選擇一些進口產品,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阻礙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
3.缺乏完善的農產品銷售流程
在互聯網發展的時代,一些地區的農產品沒有一套完整的生產和銷售流程,導致很多的農產品生產出來之后,不知道銷售到哪些地方,沒有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作用,還有存在的一些設施設備不完善,沒有專業化的銷售平臺,導致農業經濟發展與互聯網結合受到很大的阻礙。還存在消費者與產品經營者之間的信用問題,對于農產品的質量好壞很難辨別,也會阻礙農產品的銷售和發展。
三、互聯網時代農業經濟發展的方向研究
1.利用互聯網技術整合農業資源
當前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要促進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充分抓住互聯網這一契機,要利用互聯網技術對農業資源進行有效整合,要注重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到農業經濟發展中。要根據地區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一些針對性的發展策略。例如,現代信息技術能夠對農業發展過程中的氣候條件、水文和土壤等資源進行分析,可以實現對農業發展的大數據分析,同時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利用互聯網技術快速地獲取市場上有關農業方面的信息,對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對農業發展的行情、農產品價格等的要素進行分析,可以充分了解市場上農產品的發展趨勢,就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農產品的生產和經營,制定相應的發展措施。
2.注重發展電子商務平臺
當前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在農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要注重以互聯網作為平臺,大力發展農業電子商務。國家要通過頒布各種優惠政策加強對農業經濟發展的扶持和鼓勵,要支持農業電子商務企業的發展,能夠積極借鑒一些企業的電商經驗,要注重發展以農業為主的電子商務,加強農業電子商務平臺與相關行業之間的交流合作,可以有效擴大農產品的銷售渠道。通過以互聯網為依托,可以實現對農業經濟發展的精細化管理,在農產品的物流管理、包裝和營銷方面可以實現“一條龍”的服務流程,構建一套完整的網絡體系。
3.利用互聯網技術發展智慧農業
在互聯網發展時代,利用互聯網技術發展智慧農業,在農業的產品的記精細化管理過程中,通過借助先進的空間信息技術,可以有效提升農業經濟發展的效益,通過使用先進的GPS、RS等技術,可以實現播種、施肥,能夠貫穿于整個農業生產的過程。利用互聯網建立一種直銷的網絡模式,能夠形成一種網絡銷售平臺,利用互聯網技術對農產品信息進行整合,借助信息平臺,對農產品的信息和質量進行監控,可以實現農業的有序化生產和經營。
四、結語
綜上所述,農業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可以有效促進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和經濟發展,農業的發展需要抓住互聯網這一契機,通過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對農業資源的整合,發展電子商務平臺,加強農業相關的產業之間的有機合作,可以充分擴大農業生產的途徑,利用網絡技術實現對農業的精細化管理,形成一套完整的農業生產和經營體系,不斷調整農產品的結構,推動農業的現代化發展。
參考文獻:
[1]李丙金.互聯網+時代下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探索[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7)
[2]劉冬.“互聯網+”時代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研究[J].農業經濟,2017(5)
[3]徐瑛楠.“互聯網+”時代下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探索[J].通訊世界,2017(19).
作者簡介:韓立偉(1976-),男,漢族,吉林九臺人,大學專科學歷,中級經濟師,主要從事農業經濟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