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錢穆先生在《中國文化史導論》中全面闡述了對中國文化的看法,客觀比較中西方文化,主張吸納和消融西學應以我國傳統文化為主體。正確認識和評價錢穆先生的文化思想,對于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選擇地吸納和消融西方文化,做到洋為中用,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錢穆;《中國文化史導論》;文化
中圖分類號:K20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8)004-0-01
錢穆先生在《中國文化史導論》中全面闡述了對中國文化的看法,他特別注重從歷史的角度探討文化,認為“中國文化,表現在已往全部歷史過程中,除卻歷史,無從談文化”。[1]5展讀《中國文化史導論》,在錢穆先生的筆下,一幅中國文化發展史的壯麗畫卷在讀者眼前緩緩呈現,其中錢穆先生對中西文化的比較分析非常具有現實意義,
一、客觀比較中西方文化
將中國文化的發展放到與西方文化相比較的坐標系中加以評說,是《中國文化史導論》的鮮明特點。錢穆先生對比指出,在觀念上,西方人常以義務與權利相對立;中國人則以義務與自由相融和,[1]18即天人合一。[2]6在文化進向上,西方是“由精華集聚的一小中心點慢慢向外散放”;而中國則是“由大處著墨,先擺布了一大局面,再逐步融凝固結,向內里充實”。[1]167在文學上,西方“是站在人生前面的,他常領導著人生使之更往前趨”;而中國“好像是站在人生后面的,他常使讀者獲得一種清涼進退的意味”。[1]171錢穆先生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準確地點明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錢穆先生客觀指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科學的地位并不重要。究其原因,第一,中西思想習慣不同;第二,文化產生環境不同;第三,科學才能表現不同。[1]202-207錢穆先生的分析頗為客觀,中西方不同的習慣、文化背景,確實造成了中國沒有像西方那樣有比較發達的近代科學。這也說明,雖然錢穆先生一向維護中國傳統文化,但他并不是一個文化復古主義者。
二、主張堅守傳統文化,融會中西文化
在《中國文化史導論》第十章“中西接觸與文化更新”中,錢穆先生主張融會中西文化。錢穆先生指出,近代以來,隨著西學東漸,中國人面臨的問題是,“第一:如何趕快學到歐美西方文化的富強力量,好把自己國家和民族的地位支撐住。第二:如何學到了歐美西方的富強力量,而不把自己傳統文化以安足為終極理想的農業文化之精神斫喪或戕伐了。”[1]192-193與西方文化相比,中國傳統文化長在人文政教,短在自然科學。中國文化是一個開放型體系,非常具有包容力,它對外來的異質文化總是以一種博大的胸懷去加以吸收和融合,因此對西方近代科學的吸收并不會損傷中國文化原有的活力與生機。[3]43錢穆先生希望現代的中國人能用西方文化之長來補中國文化之短。實際上,近百年以來,西學東漸,只要我們虛心接納,“中國固有文化傳統將決不以近代西方科學之傳入發達而受損”,“這不僅在中國國民性之寬大,實亦由于中國傳統文化特有的‘中和性格,使其可以多方面的吸收與融和”。[1]209錢穆先生所指出的中國文化復興之路,是以“儒家思想為中心”來接納或吸取西方科學。
可見,在錢穆先生的觀念中,應當學習西學,但是吸納和消融西學應以我國傳統文化為主體,保持傳統文化的主體性。
三、啟示
認真閱讀錢穆先生的《中國文化史導論》,我們強烈感受到他對國家、民族和傳統文化的脈脈深情。隨著我國近百年以來對傳統文化的批判和揚棄,加之與西方國家的交流日益增多,造成傳統文化影響的式微和西方文化影響的增強,這對于部分青年人的影響尤其明顯。在部分青年人心目中,傳統意味著落后,傳統文化代表著保守,這種思維使得他們日漸疏離傳統文化。有的人將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作為批判甚至鄙夷的對象看待,而不是抱著尊重和傳承的態度辯證、客觀地看待中國傳統文化。誠然,中國傳統文化中確實有糟粕,但是動輒懷疑傳統文化而崇尚西方文明就會造成自信心不斷降低。部分青年人缺失傳統文化教育,精神處于一片文化荒漠上,心理極其脆弱,這是一個必須正視的問題。
在《中國文化史導論》中,錢穆先生展現的是一顆赤子之心,體現著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情懷,挖掘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為我們尋求一種文化的歸屬感,使我們對優秀傳統文化充滿敬意。他反對妄自菲薄地全盤西化,堅持立足中國傳統文化,但是并不抱殘守缺,其中許多精彩的闡述,對于我們正確對待中西方文化仍有著深刻的啟示和意義。應當承認,近代西方科學的引入開啟了國人心智,影響了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同時也要看到,當前西方國家也在試圖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古老的東方文明與智慧,以應對各種全球性的生存危機,從而實現相互印證、強化、激發的目的。[4]25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交融、互學互鑒中,一方面,可以使中國傳統文化為世人所認識并逐步接受;另一方面,也由此進一步增強我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心和認同感。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中,我們應該以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體,保持傳統文化的主體性,同時積極吸納和消融西學,洋為中用,只有這樣才能增強我們的愛國意識,提高文化素質,強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綜上所述,錢穆先生通過對中西文化的比較,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內在特質,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彰顯民族個性,更好地傳承中國文化。因此,正確認識和評價錢穆先生的文化思想,對于我們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選擇地吸納和消融西方文化,做到洋為中用,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錢穆.中國文化史導論[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
[2]何曉明.仁山智水時時新──評60年間問世的五部文化史著作[J].史學月刊,1998(5):6.
[3]薛其林.錢穆著眼文化創新的“合內外而開新”說[J].長沙大學學報,2007(6):43.
[4]涂可國.當今中國為什么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下)[J].理論學習,2015(5):25.
作者簡介:趙劍橋,中國農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