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練 李潔詢 王邵燕
摘要: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國家和政府近幾年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鼓勵與支持大學生創業的政策,本文立足于珠三角地區,基于新創企業生命周期,當今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競爭激烈。受諸多因素影響,選擇自主創業的學生也日漸增多。大學生創新創業受以解讀"政府對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為視角,研究其對大學生創業的影響,并提出若干建議。
關鍵詞:珠三角;創新創業;扶持政策
中圖分類號:F279.27;C964.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8)004-0-03
一、引言
2017年,政府有關部門推出了多項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扶持政策,包括繼續簡政放權,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力發展眾創空間,推出創業引領計劃,制定“互聯網+”計劃,支持新興產業創業。由全球觀察(GEM,2003)的研究表明:GDP增長的差距大約30%可以歸因于創業活動水平的差異。[1]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是中國經濟轉型增長的推動器,創業政策則是推動發展的重要基礎。與此同時,國家已迎來了高校擴招后大學生的就業高峰期,畢業大學生就業壓力巨大,2017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約為749萬人。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自主創業無疑是實現經濟增長,促進就業的新形勢。
如今創新創業浪潮呈現出欣欣向榮之勢。創新創業對大學生來講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雖然大學生創業積極性越來越高,大部分也愿意嘗試創業。但總體來說,旁觀者多于參與者。根據多項針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創新創業熱情不足,創業成功率大約在5%至10%之間。資金瓶頸、準備不充分、經驗缺乏、創業教育不完善以及政府扶持政策知之甚少等都是造成大學生創業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
二、針對初創不同周期的創業扶持政策梳理
1.種子期
這是創業過程中的萌芽期,是創業者培養良好創業心理品質的重要階段。創業政策主要重于激發創業者的創業動機,規避市場進入障礙,簡化行政程序。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1)為了使創業熱情日益高漲的高校大學生對創業有更全面的了解,近年政府積極推進創業教育,加強創業培訓,同時珠三角各高校也大力推廣創業教育,全面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逐步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的普及。在優化創業的服務水平方面上,政策鼓勵創業導師團隊對創業者進行分類、分階段指導[2],實現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對于創業成功的項目個別地區還特別設了創業導師的補貼,如珠海市和中山市設立的創業導師補助,深圳市開展的創業導師指導服務,提高了創業導師對創業大學生指導的專業性和積極性。(2)在創新創業的浪潮下,政府積極鼓勵各地方創建孵化基地、加強公共就業創業服務水平等來為大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創業平臺。其中珠海、東莞、惠州、佛山和江門都設立了創業孵化基地建設扶持經費,對達到市級及市級以上要求的創業基地給予一次性獎補;肇慶、惠州、江門另外還設立了創業孵化服務補貼,按戶進行補貼。(3)對于創業大學生的創業項目除肇慶和惠州沒有具體說明外,其他珠三角城市都有優秀創業項目資助,主要是被評為市級或獲得補貼標準所規定的創業大賽的項目,深圳更是最高給予50萬元的資助遠超于其他城市。為了使創業項目順利地進入市場,政策在降低初創企業登記門檻,放寬創業領域,減免有關事業性收費和規費、服務收費三個方面來實現創業門檻和成本的降低,“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為創業者開放“綠色通道”等簡化行政程序的措施,以及各城市為創業者提供的政策咨詢、項目推介、風險評估、開業指導、融資服務、補貼發放等“一站式”創業服務,更是為大學生創業進入市場提供了方便。種子期的政策解決了大學生創業者起步時急需創業平臺、技能培訓、起步資金等問題。政策對創業教育的支持降低了大學生創業者盲目摸索的風險,對優秀項目的肯定進行獎勵以及減免行政事業性收費緩解了創業起步時資金緊張的問題,降低初創企業的登記門檻,加速了初創企業形成的步伐。
2.生存期
這是創業者適應市場,打入市場階段。此階段是初創企業的“創業瓶頸”,如何將理論付諸實踐,使企業穩定生存下去,是創業成功的關鍵。根據課題組在廣州和珠海對大學生創客群體的尋訪調查發現,生存期大多數企業面臨因資金周轉困難而致使項目停滯甚至失敗的困境。如何解決初創企業資金不足、融資難融資貴、運營成本高、創業資源匱乏等問題,對于很多創業者來說至關重要,也是政府扶持政策的著力點。面對這些問題,政府出臺了相關政策緩解創業者在這一時期的困難。對于在校或畢業5年內的大學生注冊三年內的初創企業,可以向當市領取不超過3年的租金補貼,在租金方面,由于各大城市的經濟發展情況以及創業政策支持力度的不同,補貼的金額也會有所差距。珠海針對高素質人才有人才租房補貼,深圳則是人才住房保障,提供生活補貼;初創企業按規定辦理相關法定注冊手續、繳費且正常經營6個月以上的初創企業可以在領取工商營業執照之日起1年內向當市申請一次性創業資助;符合貸款條件自籌資金不足的初創企業,可申請個人不超過20萬元、團隊不超過200萬元的創業小額擔保貸款貼息,由政府給予不超過2年的貼息,并鼓勵社會相關力量為創業大學生提供擔保。其中珠海和江門對為大學生提供擔保服務的擔保機構特別給予補貼,而珠海對于項目優、信用好的初創企業還允許申請二次貸款。在創業小額擔保貸款貼息中,勞動密集型企業和科技型企業政府給予的貸款數額相對較大,體現出政府對這兩類企業發展的大力支持。
這一時期的一系列補貼政策緩解了初創企業生存期融資難的問題,增加初創企業的存活率。助初創企業更好地成功打入市場,融入市場。
3.發展期
創業難,但發展更難。創業者在此階段需要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潛力,展示自己的優勢,使公司發展壯大。初創企業不發展就會被其他公司所取代。與此同時,初創企業需要積極應對各類管理風險及成長期可能面臨的躍變風險,尋求政府的資金、技術、管理等政策支持。在這一時期,政策在稅費優惠和補貼上盡量緩解初創企業創業帶動就業的壓力。對于招用應屆畢業生,簽訂1年以上的勞動合同,并按規定繳納一定期限的社會保險的初創企業,政府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和創業帶動就業補貼,降低初創企業招用工的資金壓力。其中,廣州特別設有創業企業招用工補貼、崗位補貼和人事代理服務補貼,不僅在招工用工方面給予支持,還鼓勵高校畢業生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免費為初創企業提供2年的人事代理和檔案保管服務,促進初創企業在發展期間的有序管理。其次在競爭市場方面,政府運用了購買服務機制,統籌發揮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和創業服務市場主體作用,為創業者辦好用好各類創業服務載體;政府不斷完善創業融資服務,鼓勵拓寬多元化資金支持渠道,鼓勵天使基金、風險投資和創業投資基金等社會資本,以多種方式支持高校畢業生創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初創企業所面臨的風險也接踵而來,隨時面臨失敗的危險。在這一方面珠海設有創業失敗社會保險補貼,避免大學生因創業失敗而導致過于窘迫的境地。
4.成熟期
在初創企業的成熟期階段,經歷過種子期,生存期,成長期之后,企業已漸漸發展成熟,政府政策將逐步過渡到相應規模的企業政策。公司管理趨于正規化,市場需求擴大,企業可能出現必要性的擴張和轉型。
這階段,政府正加大對企業改制重組的扶持力度,實施對擬上市企業的培育計劃并鼓勵企業多渠道上市,如企業推進上市及新三板過程中為上市和新三板掛牌而應繳納的企業所得稅,房產、土地、車船等權證應繳納的稅費等在依法征收后,凡屬地方留成部分的,由受益財政給予扶持;在企業改制上市中,對利潤進行規范,由各級財政按現行財政體制予以支持,設立企業上市引導資金,設立企業上市工作專家顧問委員會等政策。
三、創業扶持政策實施中的問題
1.政策的可利用率低
雖然政府為了支持大學生創業推出了很多相關的優惠政策,但是在大學生實際創業中卻很少能用到。例如“創業培訓補貼”,很多大學生在校內開始的創業,技術型的創業一般通過比賽或者老師的推薦參與,普通型的則籌到足夠資金就自己或組成團隊開始創業。這樣創業培訓補貼政策就幾乎和創業大學生沒有什么交集。加上對政策的不了解,信息溝通不暢,大部分創業者更是不懂得利用甚至是不會用優惠政策。而一些扶持政策的申請限制多,也使得大學生很難享受到政策帶來的優惠。所以,對于大學生創業的扶持政策雖然層出不窮,但卻沒有充分發揮政策的作用。
2.對于生存階段和成長階段的扶持政策優惠較少
在企業的生存階段和成長階段中,政策給予了大學生創業者一些相關補貼,在能利用到政策的情況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創業者的成本,小額貸款貼息也緩解了些許融資困難的問題。但是在貸款方面,大部分大學生創業者無法提供有效資產作抵押和質押,導致貸款這條渠道行不通。加上生存期和成長期這兩個階段所需的資金量大,很容易因為融資問題導致企業無法生存。企業沒有足夠的資金,技術研發難以繼續,企業規模也無法擴大,不利于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所以,融資問題仍是目前最大的難題。另一方面,企業成長的過程中,管理的問題越來越突出,管理不善也是企業失敗的一大原因,而目前政策對于這一方面的支持力度是不夠的。
3.創業教育的執行力度不夠
創業教育的實施意見政策層出不窮,如健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強化創新創業實踐、加強教師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能力建設等,這些創業教育的意見都比較完善[3],但在現實執行過程中,目前來看是作為意見保留,高校執行力度還相對較弱。例如,創業教育很重要的一點是讓大學生了解創業,激起學生的創業興趣。但在這一過程中,創業課程更多的是一味給學生補充理論知識,使用講授的方式枯燥單一,不利于學生創業興趣的激發,使得學生對于創業的理解停留在概念層面上。再者,創業教育中忽視了對創業政策的講解,大部分學生都不了解有哪些創業的支持政策,尤其是一些還未創業的學生。創業導師本身的經驗以及專業程度起著關鍵的作用,專門輔導和輔導多個創業團隊就有著很大的區別。
4.孵化器平臺對于創業者的支持作用小
當前,孵化器主要有為創業者提供場地、資金資源、扶持轉介、創業咨詢等的作用。但有一些作用卻沒有起到真正的幫助作用,如“工商稅務、法務手續等代理代辦”,這個環節是創業者自身有必要去經歷的一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創業者能接觸到與創業相關的人事物,對于創業的需要能得到更好的體驗。孵化器的這一手續的代辦雖然為創業者提供了諸多便利,但是對創業者缺乏有效的幫助。再者,隨著創業過程的發展,創業大學生會漸漸接觸到一些法律層面的問題,如商業合同的簽訂,在這方面孵化器沒有提供相應的培訓,而初出社會的創業大學生在這一方面缺乏相關的經驗,容易出現合同敲詐、合同違約、被欺騙等方面的問題。
5.缺少大學生創業失敗的相應保障機制
在這創業熱潮中,多數創業的大學生家庭條件一般,創業風險不得而知。創業大學生在承受一系列的創業壓力和挫折后還是會面臨創業失敗的風險,而這一切的后果只能由創業者自己承擔。在珠三角的個別城市有創業失敗的相應保障政策,如珠海市的創業失敗社會保險補貼,廣州面向科技企業孵化器的補償金,但大多城市沒有這方面的相應政策。這表明政府在創業失敗這方面的重視程度還不夠,缺少相應的保障方法。
四、對策建議
1.加大政府扶持政策宣傳力度
大學生扶持政策利用率低相關部門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加大對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的普及力度,對政策進行有效的解讀,使創業者明白有哪些優惠政策可利用以及如何使用。再者,相關部門應根據實際情況審視所匯編的扶持政策申請門檻是否是大學生創業者所能接受的范圍,發現問題并作出相應的調整,讓扶持政策切實發揮作用。
2.針對不同時期創業企業進行分段扶持
對于初創企業,政府應根據不同時期的企業狀況,適當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尤其是技術型企業。首先落實初創企業的貸款問題,制定針對創業型的抵押擔保方式,解決大學生的貸款擔保問題。鼓勵社會組織、公益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設立大學創業風險基金以多種形式向自主創業大學生提供資金支持,提高扶持資金使用效益[4],并保證信息通暢。
3.鼓勵各高校加大對創業教育的執行力度
創業并非簡單地開辦屬于自己的企業或從事某種冒險性的行為,它要求的是知識、想象力、洞察力、創造力、實踐能力,是對未知事物的探索熱情,對不確定環境的適應等一系列能力的綜合運用[5]。所以高校要注重創業教育中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教育設施上建立專業實驗室、虛擬仿真實驗室、創業實驗室等實驗教學平臺;在教學方式上引用啟發式、討論式、參與教學等方法提高學生參與互動的積極性,考試重點考查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索非標準答案考試,破除“高分低能”積弊;在師資上,鼓勵老師到校外企業掛職和實踐,增加相關工作經驗,以便于對學生進行更好地輔導。總的來說,創業教育要對學生有針對性的講解和輔導,重視對創業政策的宣傳,在鼓勵創業大學生創業的同時,也要理性的說明創業的風險,避免跟風創業。
4.完善孵化器的創業服務功能
由于創業政策的鼓勵,涌現了許多社會、高校和政府的孵化器或創業園。這些孵化器的功能日趨完善,為創業者提供了較好的創業環境。但孵化器在為創業者提供基礎和增值服務等各種便利時,要考慮到創業者自身應該具備的能力素質,取消一些如手續代辦的功能,讓創業者得到更好的鍛煉。與此同時,孵化器對創業者提供的增值服務要做到切實可用,對創業者不同階段面臨的問題進行階段性的分析,提供必要的知識培訓,如創業中法律、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內容,對于一些能避免的風險提供必要的幫助。孵化器應做到在為創業大學生提供幫助的同時又能發揮創業者的自身的潛能,使創業項目更好的完成。
5.建立大學生創業失敗的相應保障機制
為了避免創業的大學生創業失敗無法保障基本的生活,影響就業或再次創業的積極性。政府一要加強創業的風險防范,號召高校、孵化器等創業基地重視對創業項目的風險評估,對于一些發展空間不大,競爭力小的項目,建議創業項目的負責人采取轉讓、并購、解散、破產保護等措施,使其及時止損,同時在適當時機給予再創業補助[6]。二要在政策上實現對創業失敗的保障,對于創業失敗后影響生活的創業者以補貼、補償金、保障基金等形式對創業失敗的大學生進行支持,鼓勵其就業或再創業。
五、結語
扶持大學生創業,必須系統地考慮相關的扶持政策,進一步完善廣東省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為此,有必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完善。通過制定專門的法律扶持大學生創業,構建完善的大學生創業扶持體系,提高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的針對性,加大大學生自主創業扶持政策的優惠力度。深入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不斷向前發展,不斷提升大學生自主創業服務水平,從而進一步提升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的成效。
參考文獻:
[1]高健.全球創業觀察與中國創業活動分析[J].南開學報,2004(1).
[2]創業補貼申領指引[EB/OL].珠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2016-12-09.
[3]鄧衛廣,席偉.加強風險防范和區域平衡發展—對當前創新創業政策的分析[J].勞動保障世界,2017(5).
[4]教育部關于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的通知[EB/OL].廣州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2016-12-07.
[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EB/OL].國辦發,2015-05-04.
[6]黃兆信,王志強.論高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13(12).
作者簡介:何 練(1982-),男,廣東肇慶人,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博士,北京大學2017年度訪問學者,主要從事PE、創新創業政策研究。
李潔詢(1994-),女,廣東潮州人,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工商管理系2014級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生,主要從事工商管理研究。
王邵燕(1993-),女,福建寧德人,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工商管理系2014級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生,主要從事工商管理研究。
基金項目:廣東省普通高校特色創新項目,基金號:2016WTSCX131;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創新能力培育工程項目——重點培育項目,基金號:2015KYSKXJ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