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種子的力量有多大?可以托舉石頭;成長的力量呢?可以擊穿巖崖。而千年古蓮子發芽之神奇,更賦予想象的空間:種子還可以穿越時空!
很多人都記得小學時讀過的一篇課文:《種子的力量》(夏衍)——“人的頭蓋骨,結合得非常致密與堅固。生理學者和解剖學者用盡了一切的方法,要把它完整地分開來,都沒有這種力氣。后來忽然有人發明了一個方法,就是把一些植物的種子放在要剖析的頭蓋骨里,給它以溫度與濕度,使它發芽。一發芽,這些種子便以可怕的力量,將一切機械力所不能分開的骨骼,完整地分開了。植物種子力量之大如此。”
用種子的力量揭示人體的結構,是冥冥中的一個暗示吧?
2018年3月7日,張瑞敏在哈佛大學的主題演講中再次說道:“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所有的企業,都不要說自己成功。我認為永遠沒有成功這個詞,因為所謂的成功只不過是踏準了時代的節拍。”
“只有知道了書的結尾,才會明白書的開頭。”(叔本華)
現在我們知道,海爾的“人單合一雙贏”模式,就是張瑞敏在12年前撒下的種子,和任正非“做企業種莊稼論”一樣,不同的是,一個是在內部以破壞性創新撒種子,一個是在市場的無人區撒種子,其實都是在為創造用戶價值發力。
用戶時代到了!無論是科技迭代、人文進步,還是企業自身發展,這都是一致所指。
日前,CCTV經濟頻道和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中心合作,在一檔“經濟生活大調查”專題節目中,發布的美好生活三個關鍵詞即是: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心態情緒”“家庭和諧”成為高居前列的關聯指數。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易經》)。個人意識的覺醒、人性的回歸,被寄予新造物的承載。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所說的“一個高科技的社會必然是一個高情感的社會”,正在被我們見證。
伴隨著文化復興,轉型變革、科技進步給組織賦能,一撥具有未來感的新產品將集群式誕生。我們所渴望的好產品三要素——“真善美”:技術之真、藝術之美、善待消費者等,將可以期待。
過去、現在、未來,歷史將在這個時期穿越并互相抵達。還有多少沉睡的種子等待被喚醒?
生物學家說了,喚醒休眠的種子必須滿足四個條件:充足的水分和氧氣,適宜的溫度和光照。
本期專題以案例的方式集結,旨在以實踐知識轉化的方式,為懷有美好愿望者賦能。
要生命,更要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