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萬財
摘要:近年來,隨著人們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究不斷深入,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既為公共圖書館服務的轉型發展孕育了新動能,也讓公共圖書館的服務面臨新的挑戰。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技術在公共圖書館中的應用及目前存在的不足,提出相關優化策略,旨在促進我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人工智能;公共圖書館;優化
一、人工智能技術在公共圖書館中的應用
隨著計算機及通信技術的深入發展,人類已經進入了人工智能時代,這勢必會對傳統公共圖書館事業的建設和發展帶來極大的機遇和挑戰。作為計算機科學分支的人工智能技術,其主要參照的是人的思維和行為,并將其作用于計算機系統,讓計算機來開展推理、學習以及規劃等活動以達到幫助人類解決復雜問題的目的。人工智能技術實用性很強,其研究的符號代表的是具體知識,將其應用在公共圖書館工作中,能夠實現圖書館的智能化發展。
目前,人工智能技術已經逐漸應用到公共圖書館管理和服務的各個環節,如編目、分類、索引、參考咨詢、館藏發展、流通、數字圖書館建設、服務質量改善與評價、圖書館自動化管理系統等,為公共圖書館服務創新與發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
二、人工智能時代公共圖書館存在的問題
1.政府專項資金支持力度有待加強
雖然國家對文化建設日益重視,但相比其他行業或部門,經費撥付一般只能滿足公共圖書館的最基本工作需要,對人工智能時代日趨專業化、智能化、標準化的公共圖書館發展和建設的重視程度不夠,資金投入力度還有待加強。
2.原有館舍軟硬件設施老舊
我國傳統公共圖書館大多始建或者改擴建于20世紀90年代,時至今日,公共圖書館原有館舍軟硬件設施已逐漸老化,有的甚至已嚴重影響公共圖書館進一步服務升級和功能拓展。
3.新改擴建館舍設計理念落后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各地公共圖書館都不同程度地進行了升級改造或者翻新擴建,但由于設計師設計理念落后、設計師對圖書館內功能布局認識不足、改擴建工程與原有建筑保護存在矛盾、當地政府對圖書館功能定位認識程度與重視程度不夠等因素的制約,直接影響到部分公共圖書館從“立項設計—項目評審—專家會審—施工建設—交付使用—裝修開館”等工作的各個流程,最終導致新改擴建館舍設計理念落后,人工智能時代公共圖書館的很多新功能、新空間無法拓展。
4.公共圖書館館員隊伍參差不齊
人工智能時代對公共圖書館館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國內公共圖書館普遍存在館員隊伍知識結構相對陳舊,專業水平參差不齊,缺乏高素質專業人才的現象。而館員隊員的更新換代是一個相對緩慢的過程,從目前來看,館員業務素質和知識儲備的更新速度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要求,這不利于圖書館人才隊伍的建設和人工智能時代公共圖書館的進一步發展。
三、人工智能時代公共圖書館優化策略
1.增配現代智能化設施
公共圖書館除了配備基本工作設備、數字制作工具、圖書加工、音視頻編輯處理等工具外,還可在空間中增加如智能機器人、電子閱讀器、數據管理與分析系統等新型現代智能化設施,提升讀者使用圖書館各類空間的興趣,提高圖書館各類資源的利用率,尤其是電子圖書資源及數據庫資源的使用效率。
2.積極引入各種新技術
公共圖書館可仿照購物網站的模式,在館內充分應用物聯網、云計算、RFID(射頻識別技術)、VR(虛擬現實)、智能機器人等技術,使讀者獲取更加舒適的閱讀體驗。比如,利用RFID技術,公共圖書館可將各個空間搭建成一個智能空間,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圖書館;利用VR技術,公共圖書館可為讀者提供模擬圖書館借閱空間場景,使讀者足不出戶、遠程體驗公共圖書館的實體空間;利用智能機器人技術,可逐步代替傳統意義上的人工咨詢、導航、借閱等基本服務,給讀者帶來不一樣的交流體驗,減輕公共圖書館館員的工作任務。
3.深入分析讀者需求
自助借閱機、自助辦卡機、自助查詢機等設備為公共圖書館積攢了大量的客觀數據,公共圖書館應充分發掘和分析讀者群體的圖書借閱需求、讀者年齡區段、借閱喜好、行為習慣等信息,對讀者群體進行區分,積極主動地為相關讀者提供精準化、個性化、人文化的信息咨詢和參考服務,不斷完善和滿足不同讀者群體的閱讀愛好和閱讀需求。
4.全面構建公共圖書館網絡安全系統
目前,我國大部分公共圖書館基本上實現了網絡化、自動化和數字化。用戶通過公共圖書館網絡鏈接方便快捷地檢索信息資源。但是人們在享受網絡帶來便利的同時, 由于網絡本身所具有的開放性、共享性,使網絡的脆弱性、易受攻擊性等一系列網絡安全問題相繼出現。 一旦公共圖書館網絡出現故障,輕則信息服務得不到保障、數據丟失,重則整個圖書館處于癱瘓境地。首先,公共圖書館要確保讀者安全享受全面便捷的信息服務,保證其個人信息隱私。其次,要配置館內高效安全的網絡安全體系,防止網絡黑客、不良信息、網絡病毒等破壞,損害讀者安全和利益。再次,要完善館內各項安全制度和應急預設方案,開展網絡安全應急演練,增強全體館員和讀者的網絡安全防范意識和責任。
5.加強館員人才隊伍的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的發展,公共圖書館館員作為引領讀者走向知識殿堂的“使者”,除了必須掌握傳統的基本技能外,還必須熟練應用館內各類先進的智能設施。為了進一步加強公共圖書館館員人才隊伍建設,公共圖書館要建立和完善館員培訓制度,制訂人才儲備長期規劃,優化館員知識結構,提高館員業務素質。此外,公共圖書館要加強原有館員隊伍赴專業院校學習深造的培訓力度,不斷提升館員隊伍的整體素質。
6.優化公共圖書館管理模式
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公共圖書館應不斷優化自身管理模式。公共圖書館的管理結構應系統化和網絡化,管理手段應自動化和程序化,管理內容應標準化、規范化和計量化,管理方法應制度化和條例化,管理隊伍應專業化,并努力適應現代圖書館的運營模式和社會環境變化。
四、結語
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關我國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的戰略問題。當前,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工智能在不同行業及領域的應用愈加廣泛和深入。公共圖書館作為人類文化的收藏者、傳承者以及社會文明的推動者,應抓住人工智能發展應用的機遇,引進新技術,探索新服務,全面轉型升級,構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智能圖書館。※
參考文獻:
[1] 盧章平,梁煒,劉桂鋒,等.信息-知識-智能轉換視野下圖書館創新空間演變研究[J].圖書館建設,2017(6):11-17.
[2] 諶立新.創建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基本經驗及啟示[J].四川圖書館學報,2008(6):2-5.
[3] 張文竹,邵波.我國高校圖書館空間建設現狀分析及對策[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8(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