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各國市場經濟競爭日趨激烈,公司作為最為活躍的經濟主體想要獲得長遠且高效發展,一方面需要通過制定公司法等法律法規對公司的設立、運行加以規范和管理,另一方面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亦應充分尊重公司的自由主義特性,充分保障其“意思自治”之權利。這是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普遍規律,也是公司運行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要求所決定。我國公司法歷經多次修訂,立法原則從管制主義逐步轉向以自由主義為核心,但依舊對公司的自由主義存在諸多方面的限制和約束。本文意在從公司設立自由、人格自由、資本自由及交易自由等幾個重要方面對公司法的自由主義進行簡要論述,并對當前我國現行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進行分析探討,僅供參考。
關鍵詞:公司法;自由主義;法律政策;分析
中圖分類號:D922.291.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8)05-0143-02
作者簡介:高偉(1978-),女,漢族,河北保定人,北京市隆安律師事務所,律師。
公司法的自由主義,是公司法立法的一項基本原則,是指在公司法的立法中對公司的設立、運行和管理采取“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由設立人或股東自主決定公司各項事務,盡量減少或取消政府行政干預。公司法的自由主義,是與公司法的管制主義相對應的兩項立法原則,近現代公司法立法進程中,世界各國已經趨同采用自由主義原則為核心,認為公司自由主義才是促進經濟發展內在生命力的強有力保障。我國1993年制定的公司法具有明顯的政府管制主義色彩,但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這部公司法已明顯制約了我國生產力和經濟發展,立法機關順應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分別于1999年2005年2014年對公司法進行多次修訂并頒布多部司法解釋,將原有嚴格的限制條件逐步放寬,比如在公司設立方面取消了資本限制,在經營管理方面讓公司擁有更廣泛的經營管理自主權,公司章程中除法律有特別規定外大部分內容可由股東自主約定,這些修訂均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我國對公司自由主義的法律保障。
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國的經濟水平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公司企業等經濟實體的數量不斷增加,尤其跨國公司、跨國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經濟全球化成為發展的一大趨勢。為適應這一趨勢,我國于2014年對公司法進行了最新修訂,對公司設立方面的法律法規作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新調整,更多地鼓勵民間資本開辦公司自主創業。比如,將舊法中的注冊資本實繳制修改為認繳制,取消了必須在一定期限內完成注冊資本繳納的限制。修訂后的公司法還放寬了注冊資本登記條件,除對公司注冊資本最低限額另有規定外,取消了有限責任公司、一人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分別應達到的最低注冊資本限制,不再限制公司設立時股東(發起人)的首次出資比例以及貨幣出資比例。此外,新公司法還簡化了公司登記事項和登記文件。有限責任公司股東認繳出資額、公司實收資本不再作為登記事項,且無需再提交驗資報告。以上均具體現了我國新公司法對公司自由主義原則的尊重和保障。但相比歐美國家快捷方便的公司設立程序,我國仍存在大量前置審批以及需要填寫各類表格的繁瑣手續,在工商部門的部門規章和政策文件規定中仍存在較大改善空間。
公司人格是指公司在法律性質上屬于法人,具有與其成員相分離而獨立的擬制人格。公司人格自由也就是指公司可以按照獨立于其成員而形成的團體意志,自由自主地處理公司事務并以其獨立財產承擔責任。
在我國當前的市場環境下,還存在諸多限制公司人格自由的法律法規及政策規定亟待改善,比較突出的是有關國有公司或企業相關規定中存在的問題。比如,我國目前的經濟體制決定了,國家在諸多領域利用國有資產設立了一定數量的國有公司或企業,這些國有公司或企業在市場環境的各方面均具有強大優勢,但這些國有公司或企業卻很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公司人格自由。這些國有公司或企業擁有強大的資源、信息、和政策優勢卻很難高效發展,在人格自由方面受到一些行政干預。這就需要國家對國有資產的管理和經營體制進行調整,不僅要實行政企分開使國有企業直接面向市場,也要實行政資分開以維持市場競爭需要的公平競爭環境。目前國企改革進一步深化,國家立法機關和政府部門正通過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制定和調整加快對國有公司企業的改革力度,使所有的公司企業在法人人格上實現真正的平等和自由,可以自由地發揮各自特性和優勢,共同創造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以期共同繁榮發展。
公司資本是公司正常經營和存續不可或缺的條件。我國舊有公司法,采用法定資本制,規定設立公司時須繳納的最低注冊資本數額,同時限定了公司的出資形式,并規定必須經過驗資后在某一規定的時期內完成繳納。上述規定已明顯不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雖然一定程度上對保護債權人利益有一定保障作用,但卻明顯限制了公司資本的自由權。反觀發達國家和地區,早已將出資形式多元化處理,比如準許將信用、債券等作為資本出資。從實踐看,這樣的做法更有利于公司的資本獨立性以及自由運營。我國2014年新修訂的公司法變公司注冊資本的實繳制為認繳制,取消了最低注冊資本數額和繳納期限的要求,注冊資本的繳納形式也趨于多樣化。同時公司資本除法律特別規定外可自由轉讓和通過合并、分立等方式合法退出。雖然公司法仍對上市公司股東、實際控制人和董監高的股份減持以及公司的股份回購等多方面加以嚴格限制,但公司法的上述調整仍可看出我國在實現公司資本自由方面,通過修訂公司法和相關政策做出了很大努力和改善,也必將激發公司的市場活力,從而促進我國市場經濟快速發展。
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發展的轉型期,當前的市場經濟體制決定了政府不可能完全放開市場管理對公司實行完全的自由主義,必將通過行政或經濟干預等手段進行宏觀調控。這些干預和調控毋庸置疑也是完全必要的,但宏觀調控的同時,還應確保公司在“微觀上”的自由權,這其中就包括交易自由。美國總統克林頓曾提出過“宏觀調控,微觀自主”的原則,確保公司在市場經濟宏觀調控下能在微觀上自由發展。從我國現行公司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政策來看,在給予公司“微觀自由權”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比如,公司法對公司轉投資對象的限制。我國公司法第十五條規定,公司可以向其他企業投資,但是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得成為對所投資企業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出資人。這就意味著限制了公司對合伙企業投資這一交易形式。再如,公司法對借貸的限制。我國公司法第一百一十五條規定,公司不得直接或者通過子公司向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提供借款。這是對股份公司借貸的限制,如果公司直接或者通過子公司向其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提供借款,公司股東或者債權人可以主張該借款行為無效。上述條款表明,我國現行公司法在公司多種交易形式上設有不同程度的限制,對公司交易自由的調整和保障仍有很大改善空間。
綜上所述,我國現行公司法經過歷次修訂已具備一定的自由主義特性,但仍未滿足當前快速發展的市場經濟需要。若想使公司這一經濟主體充分發揮積極主動性,我國公司法和相關政策在公司設立、治理、人格及交易等方面仍需進一步完善和調整,在必要的宏觀調控之下最大程度實現公司的自由自主,使其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為我國經濟發展創造更多價值。
[1]于德躍.論我國公司資本制度的創新與完善[J].法制博覽,2017(12).
[2]李永其.論公司人格否認及其在我國的實踐[J].法制與社會,2015(25).
[3]王雪蓮.公司法資本制度改革的邏輯與路徑——基于商業實踐視角的觀察[J].法制博覽,2017(12).
[4]寧新發.芻議公司法的自由主義原則[J].法制與社會,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