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網絡時代的快速發展,網絡技術日益發展成熟,人們對網上購物越來越熟悉,網上購物的便利性,產品種類繁多,以及網上購物巨大的優惠力度,使得消費者對于網上購物越來越依賴,隨之而來的是網購后出現的許多維權問題。
關鍵詞:網購中的問題;維權
中圖分類號:D9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8)05-0190-01
作者簡介:劉震(1992-),男,漢族,遼寧大連人,沈陽市皇姑區沈陽師范大學,法律專業。
網絡購物的興起,為消費者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因諸多原因,帶來了很多侵權現象,本文從網購中出現的現象入手,淺談網絡購物的侵權問題。
網購,即網上購物,是通過互聯網檢索商品信息,并通過電子訂購單發出購物請求,廠商通過郵購的方式發貨,或是通過快遞公司送貨上門。
隨著網絡技術的興起和不斷的完善,網上購物日趨成為人們不可取少的一大重要的購物方式,因為網上購物不受時間、地域的影響,且操作方便,易于上手,解決了很多讓人頭疼的逛街掃貨的路程和時間,讓人們實現足不出戶,就能網羅天下商品。電商由于其不同于實體店的經營模式,使其相比較實體經營,減少了一定的經營費用,降低了產品的成本,這也讓大部分網購商品要比實體店中的同類商品更具有性價比,這是網上購物能吸引大量消費者趨之若鶩的又一大重要原因。
(一)失實宣傳
網購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這給消費者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出現了購買之前難以接觸到產品實物,了解產品真正質量的問題。店家的誠信難以得到保證,許多商家,為了使自己的產品大量銷售,往往將產品的性能優勢描述的天花亂墜,甚至不惜使用極度夸張的宣傳方式,失實描述產品,欺騙消費者購買其產品。常見如在產品的標題中濫用極限詞:最優秀、世界級、史無前例等。或者在產品的宣傳標題中為產品的質量給出一些法律不能承認的質量承諾,如“假一罰十”“假一罰萬”“假一賠命”等詞,而實際上賣的卻是高仿甚至偽劣的低仿品,給消費者帶來極差的消費體驗。
(二)虛假評價
一些不良商家,為了減少劣質商品帶來的差評,花錢雇傭大量的刷單手為店鋪刷好評,更有商家為了減少差評的出現,在產品宣傳廣告中或者產品包裝的宣傳單中明目張膽的寫上五星好評加三十字評價可以領到1-10元不等的現金紅包返現,許多消費者為了這些蠅頭小利,在尚未認真查證產品成色、質量的前提下,就給了店家好評,這在給他們自己日后遇到產品質量問題進行維權帶來困難的同時,也給不知真相的消費者帶來嚴重的誤導。
(三)退換貨困難
消費者在網購遇到質量問題進行維權時,常會遭到許多維權難題,退換貨困難就是常見問題。在傳統購物中,消費者遇到產品的質量問題,直接找到實體店的經營方進行產品的維權,往往可以直接的得到處理。與之相比,網購的維權相對困難,有時,在網上消費者收到的貨物與淘寶上展示的圖片相差巨大,但店家會以正常色差范圍之類的理由拒絕退貨。許多電商在退貨的時候要求不能破壞產品的包裝,否則會以影響二次銷售為理由拒絕退貨,但卻有商家使用一次性密封的包裝將產品(特別是電子產品的零部件)進行密封包裝,使消費者面對不拆包裝沒法試貨,拆了包裝如果出現問題影響退貨的選擇難題。而且,很多電子產品在退貨時會向買家收取50-200的包裝費用,這嚴重的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四)無售后保障
網上購物的售后也存在非常普遍的侵權現象,很多消費者在收到產品,檢查無誤,感覺滿意后會選擇確認收貨,評價。但在確認好評后遇到產品質量問題時往往難以得到有效處理,店家或不予理睬,或解釋是消費者自己不當操作引起的產品損壞,不屬于售后范圍而予以拒絕,更有的商家在申請售后時發現早已關門大吉,無法維權。
健全、系統的法律體系,是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最強有力的方式,有關機關應當進一步完善了電子商務合同訂立、履行、電子支付等規范,細化買賣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明確電商在交易時應當盡到的義務,告知消費者應知的信息和享有的權利。加強對消費者權力的保護。
網購平臺加強對線上網店的管理力度,加大對網店中假冒偽劣產品的查處力度,杜絕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現象大肆存在,對于消費者申請的平臺介入提高解決的效率,在保護賣方的同時最大限度的做到保護消費者的相關權益。
加強網購消費者的維權意識,樹立健康合理的消費觀念,學習和掌握網購維權時應當知道的相關知識,當遇到網絡侵權時,知道應當保留什么樣的信息作為證據。消費者在網上購物時也應當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在追求性價比的同時,也應當注意對賣家進行甄別,不能過分的貪圖便宜,畢竟一分錢,一分貨是有道理的。盡量選擇信譽和售后更有保障的平臺和網店,盡量避免到沒有任何保障,或保障較少的網店購物。
網絡時代,網購已經成為人們不可缺少的一種消費方式,只有不斷地完善對網上購物相關法律,加強對網購侵權現象的查處,才能使網購服務于民,不斷發展。
[1]丁川,管運波,蔣榕,徐越庭,張士云.網絡購物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初探[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0(16).
[2]佚名.網絡購物與消費者權益淺析品[J].廣西質量監督報,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