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與不斷進步,我國高職院校的法學教育也經歷了幾次改革,經過改革后的法學教育得到了越來越好的發展,但是,在良好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一定的挑戰。文章通過對高職院校法學教育的現狀與面臨的挑戰進行了相應的分析,提出當前高職院校法學教育存在盲目擴張與質量下降并存、精英教育與大眾教育需求的矛盾以及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的矛盾等問題,并對高職院校法學教育改革的理念與發展趨勢展開了進一步的探討,期望能夠為高職院校法學教育的未來發展提供有效的借鑒與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法學教育;現狀分析;挑戰
中圖分類號:D90-4;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8)05-0236-02
作者簡介:金婧(1986-),女,云南楚雄人,云南經濟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法學。
(一)盲目擴張與質量下降并存
近年來,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越來越昌盛,國家越來越重視法治社會的發展,進而將法學專業推向了社會的前端,存在許多的高職院校逐漸開始建設法學學院或者法學專業。通過展開相應的調查發現,早在幾年前我國開設法學專業的高校就已經達到了六百多所。但是,也存在較多的學校無論是在辦學的軟件條件上,還是辦學的硬件條件上都存在不足的地方,主要是因為缺乏師資力量、沒有形成較完善且合理的學科知識結構。也正是因為存在許多高職院校缺乏設置法學專業的基礎條件,缺乏具備專業性質的師資團隊,并且尚未形成科學、合理的課程設置體系,缺乏硬件、軟件設施,人才培養目標模糊不清,才使得高職院校在盲目擴張的同時,教育質量出現下降的現象。
(二)精英教育與大眾教育需求的矛盾
高職院校法學教育已然進入到了大眾化教育層面中,法學教育在某種程度上而言與普法教育相似,學生只是對法學專業的基本知識進行了認識與掌握,然而與法學相關的工作具有較強的專業性質,這就使得學生在展開相關工作時難以勝任。高職院校為了提高學校人數的數量,盲目的擴招生源而導致畢業生的數量逐漸增多,也就造成了法學專業學生就業困難,在早期時法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就已經出現了危機。對于法學專業的畢業生來說,我國高職院校法學教育現有的產品還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并且產品頁存在緊缺以及過剩的現象,其中,緊缺的是兩端,而過剩的則是中間產品。另外,我國許多高校、企業律師事務所以及司法行政部門等對于名牌大學的法學碩士、博士存在求賢若渴的現象,并且還存在愿化重金或者給予更多優惠待遇引進高端人才,基于這樣的現象的產生,引起了大眾教育與精英教育需求的矛盾。
(三)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的矛盾
法學教育是法律職業人必須要經過一個過程,也可以說是法律職業的基礎,法律職業對于法學教育的發展而言具有一定的影響作用,同時也是決定著法學教育的發展。但是,我國高職院校的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存在相互的矛盾的現象,這就大大影響了高職院校法學教育的有效發展,且大眾化通識教育致使學生只掌握的法學專業的基本知識,卻難以應付與適應復雜且多變的社會需求。另外,存在許多高職院校在師資力量以及軟硬件設施上都比較欠缺,在展開法學專業的技能培訓時重理論輕實踐,使得學生的學習流于形式。
(一)法學教育的途徑和層析過于龐雜,培養目標模糊
高職院校在進行法學教育時通過是采用傳授知識為主的“素質養成型”的教學方式。隨著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高等教育的研究生學位也越來越多,并且經過長期的發展后形成了促進與國際接軌,同時又具備了中國特色的正軌的學位制度,其中制度主要包含了法律碩士、法學學士、法學博士等學位。然而,由于因為法學教育的種類層次比較多,且每個層次的教育都具備了較明確的目標,沒有形成互相銜接的形式,這就使得高職院校的法學教育途徑以及層次存在龐雜的現象。這就使得法學教育的教學效果受到一定的影響與限制,同時也給高職院校法學教育的整體形象帶來了嚴峻的影響。另外,因為教育管理體制發生了改變,放松了對地方開設法學教育的限制要求,但是,相關部門缺乏對法學本科進行嚴格且切實可操作的標準制定,從而致使越來越多尚未打得到條件的教育機構陸續開設法學本科,這就使得本科法學教育的教學效果受到了較大的影響。
(二)法學人才的國際視野的局限性
隨著社會經濟時代逐漸與國際接軌,法學人才又是保障我國法治發展的關鍵與重要資源,便要求法學人才能夠具備相對較強的外語能力,并通曉國際法律規則以及實務。國際規則的制定以及運用是樹立國際秩序的基本與前提,由于我國具有外向型的特點,高職院校在培養法學人才的過程中應以國際的眼光以及戰略為基礎,并需要充分掌握國際管理以及國際條約等相關法律法規。然而,因當前的高職院校法學教育中對于外國法教育和系統比較法方面比較欠缺,使得學生無法和好的進行、開展國際化的法律訓練,進而導致學生缺乏國際視野。這就導致法學人才缺乏國際型、復合性等問題,難以充分滿足法治社會日益發展的今天。另外,因高職院校尚未形成制度性的保障對策,且國際化的法學教育不僅成本高同時對學生以及教師的要求也很高,致使我國高職院校法學教育向國際化方向發展的道路顯坎坷。一方面中國急需大量的國際型優秀法律職業人才,另一方面高職院校現有的人才培養體系難以肩負此項重任,這就需要高職院校能夠有針對性的對法學教育展開有效的改革與創新,進而培養出具備國際視野的法學人才。
(三)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相脫節
通過進行相應的分析能夠看出,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之間在制度設計上產生了割裂,主要是因為法學教育與司法考試制度間缺乏有效的銜接機制而引起的,存在較多畢業于法學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后無法從事與法律相關的職業,這就在極大程度上浪費了法學教育的資源,學生的法學專業知識得不到很好地發揮。而基于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之間在制度設計上產生了割裂,一方面,法學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不夠明確,使得法學專業的教育、培養功能得不到很好地發揮,進而就影響了法學教育理念的改革、創新;另一方面,法學專業的學生難以滿足法律職業發展的要求,進而在極大程度上影響了法律職業對法學教育的信任與肯定。
(一)法學教育改革的理念
高職院校法學教育與國家的法治發展具有直接的聯系。高職院校開設法學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大量高素質的法律人,進而給國家提供大批法律職業者,促進我國法治社會的有效發展。但是,就我國目前的國情而言,根據教育的一般邏輯來看,法學教育不僅肩負著培養法律職業人才的職責,同時還承擔著提高以及促進國民文化素質、知識水平的任務。因為法學教育專業的人才在出到社會后主要從事的職業為檢察官、公證員、律師、企業法律顧問等,所以,法律職業者除了需要具備法律職業知識外,同時還需要具備良好的文化素質、職業道德等。因此,面向未來的法學教育改革,應積極將職業教育與素質教育進行有效的結合,做到同時并舉。另外,自從進入到二十一世紀后,我國對法學教育也提出了要求,向精英教育的方向發展,這就使得高職院校為了給社會提供大量的法律精英人才將國外的精英教育照搬進來。然而,基于我國正處于經濟發展的階段、非城市居民數量眾多、社會轉型任務繁重的基本國情,將國外的精英教育完全照搬過來是不行的。國家的法治之路是需要經過長時期的發展而形成的歷史進程,進而才使得法律人才培養模式與國情相適應。所以,充分將精英教育與大眾教育進行有效的結合,是促進法學教育改革理念的基本原則。
(二)法律人才培養模式的多樣化
高職院校在進行法律人才培養模式的過程中,應充分建立一套法律人才培養模式體系,該體系要與法律職業特點和要求相適應的不同階段的教育、考試以及培訓制度相關。另外,高職院校在進行法律人才培養模式時應注意完整性、全程性以及雙重性三個特點,并根據這三個特點展開相應的培養模式。同時還需要有效規劃好法學教育人才培養的體制,進而充分形成各層次、各類型的法學教育,建立統一的體系化培養標準以及有效銜接的體系化培養模式,形成法律人才培養模式的多樣化。
(三)實施國際型法律人才培養的戰略
法律人才是國家法治發展的關鍵,同時也是法制建設的重要資源,法學教育在其中發揮著先導性、基礎性的作用與意義。基于我國提出了全面實施“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治國戰略,這就對高職院校的法學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如何才能為國家培養出高質量的國際型法律職業人才是高職院校需要解決的一項任務。基于此,高職院校應全面實施國際型法律人才培養的戰略,為國家提供優秀的法律人才。就目前高職院校法學教育的發展而言,實施國際化法律人才培養計劃具有以下方面的意義:第一,能夠有效解決在現階段中高職院校法律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與針對性的開展法學教育為國家提供優秀的國際型法律職業人才。第二,能夠充分將國內外的計量進行集中,并將國內外的各種優勢進行有效地發揮,進而培養出知識水平高、視野遼闊的國際型法律職業人才。第三,能夠進一步促進國際交流以及合作,充分吸收國外的優秀人才培養模式,提高高職院校法律熱播才培養的理念以及方法的創新。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國家越來越重視法治社會的有效發展,期望通過法治社會進一步保障國家的利益,這就使得高職院校法學教育因此受到了關注,并對法學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而高職院校為了能夠為社會、國家提供大量的法律職業人才,開始擴招生源導致法學專業的畢業生人數越來越多,這就導致法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另外,高職院校法學教育在不斷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一定的挑戰。基于此,高職院校在展開法學教育的過程中,應對法學教育現有的理念進行有效的改革、創新,積極采取多樣化的培養模式進行法律人才的培養,并充分實施國際型法律人才培養的戰略,進而使得高職院校的法學教育得到更好的發展,進而為我國開展法治社會帶來進一步的促進與推動。
[1]吳然,楊敬輝.“校企結合”模式下獨立學院法學教育改革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1):156-157.
[2]于軍.當代高校法學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10):50-52.
[3]劉慧.“卓越法律人才培養計劃”背景下地方高校法學教育的困境與出路[J].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4(05):142-145.
[4]徐娟.試議中國法學教育的挑戰與機遇[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4(04):236.
[5]張舉國.西北法學教育的區域化目標改革研究——西北法學教育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04):116-117.
[6]馮玉軍.我國法學教育的現狀與面臨的挑戰芻議[J].中國大學教學,2013(12):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