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彤
摘 要:人雖有愛美的天性,但并非一生下來就懂得美、會欣賞美和理解美。一個幾歲的小孩出于本能可能會喜歡某種顏色或某種聲音,但他絕不可能喜歡齊白石化的蝦和貝多芬的交響樂。因為他不可能理解這些作品所蘊藏的豐富的、深厚的思想內容、藝術技巧以及作者的經歷、情感和風格等。
關鍵詞:美術;生活;情感;經歷;品格
當今,在行色匆匆,物欲橫流的社會生活中,你是否曾停下審視過自己而又稍作休整,我們究竟要去向何方,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當初的理想和信念是否還依然在身邊陪伴。做人,要講人品,德行和操守。司馬遷也曾經說過:“才者,德之益也;德者,才之師也。”我國從孔夫子時代起就制訂了以禮樂為中心的教學內容。東漢王延壽就認為,沒事“惡以誡也,善以示后”。近代魯迅先生說:“美術可以輔翼道德”,美國教育家艾斯納認為,美術教育家們不僅有志于讓孩子們挺鑒賞能力,以培養對美的感受,還會通過偉大的美術作品的講述的故事對他們進行道德教育。
藝術是我們所能得到的完成生活使命的最有利的工具之一,如果不讓人得到這一利益,實際上就是對他的剝奪。的確,優秀的美術作品都有一種魅力,使人在欣賞他的時候能夠完全沉醉,并深深的融入其中。這種魅力或特殊的美感作用,其實就是因為這件作品有美的存在,這種美總以喚起人們心靈的共鳴。
美術可以提高人的審美能力,美術教育是以審美教育為主要目標,并始終貫穿于整個美術教育過程中。審美能力是指在審美感受的基礎上。把握自然事物的意味或藝術作品的意義、內容的能力。而審美能力的提高是通過美術教育這個過程完成的。一個幾歲的小孩出于本能可能會喜歡某種顏色或某種聲音,但他絕不可能喜歡齊白石化的蝦和貝多芬的交響樂。因為他不可能理解這些作品所蘊藏的豐富的、深厚的思想內容、藝術技巧以及作者的經歷、情感和風格等。當小孩逐漸長大,接受了歷史、文化和藝術等方面的教育,具有一定的文化藝術修養,有了一定的人生體驗,情感、個性等逐漸成熟,他就能較全面地、較深刻地理解這些作品,從中得到某種啟迪和美的享受,他的審美能力就在這個過程中自覺地得到提高以至升華。而離開美術教育這個過程一切都是子虛烏有。同時,審美是人類特有的一種心理活動,在審美的瞬間人與對象世界、個體和整體、主體和客體、有限和無限都得到短暫的統一和和諧,人從憂傷和痛苦中解脫,體驗到一種自由和解放的快樂,使人看到生活與人性中美好的東西,心靈得到凈化,性情得到陶冶,此所謂陶冶情操無外乎審美。創造,是人類自由的產物和表現,是人類在實踐活動中,使客觀規律性與自己的目的性相統一,從而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需要改造世界的活動。因此,創造力是人類區別于動物的重要標志之一,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一種重要手段。美國學者阿諾德?托因比曾有過這樣的表述:“為潛在的創造力提供良好機會,這對任何一個社會來說都是生死攸關的事情,這一點極為重要……如果社會沒有讓杰出的創造能力發揮出效能,那就是對它的成員的失職,并將會給它本身帶來只能責怪自己的那種懲罰。”
一個人應該具有創新和創造的能力,同時也應具有豐富的情感,這讓我們的人生變得豐富多彩。人作為地球上具有高智能的情感動物,對情感的理解和表達是最全面最徹底的,當然也是最敏感的。就繪畫藝術而言,當人在繪制一件 “東西”時,他(她)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審美和當時所處的心情去進行并完成它,這樣這件作品蘊涵的情感便會顯而易見。情感對于人來說是直接、真實、無障礙的"世界語言",它貫通時間和空間,是永恒不變的,當然也是人的本能,因此什么“東西”抓住了它,那么它就擁有了靈魂。所以注入情感、強化情感是繪畫藝術打動人的核心因素。
形狀和色彩有一種奇妙的力,能在默默之中支配大眾的心。例如春花的美能使人心興奮,秋月的美能使人心沉靜;人在晴天格外高興,在陰天就大家懶洋洋地。山鄉的居民大都忠厚,水鄉的居民大都活潑,也是因為常見山或水,其心暗中受其力的支配,便養成了特殊的性情。
用人工巧妙地配合形狀、色彩的,叫做美術。配合在平面上的是繪畫,配合在立體上的是雕塑,配合在實用上的是建筑。因為是用人工巧妙地配合的,故其支配人心的力更大。這叫做美術的親和力。
例如許多人共看畫圖,所看的倘是墨繪的山水圖,諸人心中共起壯美之感;倘是金碧的花蝶圖,諸人心中共起優美之感。故廳堂上掛山水圖,滿堂的人愈感莊敬;房室中掛花鳥圖,一室的人倍覺和樂。優良的電影開映時,滿院的客座闃然無聲,但聞機器轉動的微音。因為數千百觀眾的心,都被這些映畫(電影)的親和力所統御了。
美與美術的價值既是一種精神財富,也是一種物質財富。美的物化承載物即美術遺產作為社會存在的構成部分,必然進入人民和藝術家的日常生活中,是后人創造的基礎。美的需求是美術界(含藝術設計)不斷創作、設計與制作的原動力,是人民群眾天然的物質與精神消費的訴求,這些心理動力就是提高生產效率和生產品質的生產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對孕育和滋養歐洲藝術家的社會生活與美術之間關系的深入研究,同樣可以獲益良多。
人的一生,其實也是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的過程。美術在其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術中的速寫、默寫、記憶畫、想象畫練習對于培養形象記憶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記憶力是智力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形象記憶的提高又能促進能力的發展。作畫時,美術老師往往特別強調要有全局觀念、注意整體、營造意境,因此需要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良好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則需在平時逐漸培養。畫花鳥時,看不經意,仔細觀察卻不然,它的落墨、構圖、筆法都須經深思熟慮方才下筆,不得有誤。藝術上的探索與創新本身應體現時代精神,繪畫作為視覺藝術,更需要有時代感的視覺語言來表達。而在反復咀嚼、揣摩、嘗試中感悟生活是現代感的視覺語言之創造源泉。
美術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每一副美術作品的產生都是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做為社會中的一份子,該對生活?社會?自然具有欣賞以及感受美的能力,才會有生命的意義。生活的意義便是對生活本身最充實、最純粹的體驗。
參考文獻:
[1]伍琴.高中美術教育發展的新路向[D].湖南師范大學,2012.
[2]張弘弘.校外少兒美術教育現狀研究[D].延邊大學,2015.
[3]王佳菥.中國近代美術教育的開端[D].湖南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