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聽說長期服用三七粉能預防中風,請問這有科學依據嗎?
連線醫生——上海長海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黃清海我們來認識一下三七粉。不管各路信息來源說得多么天花亂墜,2015年版《中國藥典》中三七粉的藥品說明書里的適應癥是這么寫的:“散瘀止血,消腫止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胸腹刺痛、跌撲腫痛。”由此可見,三七粉的適應癥中并沒有與中風相關的內容。
那么何來長期服用三七粉預防中風一說呢?有部分中醫學觀點認為三七粉長期服用可以軟化血管,預防各種心腦血管病,在治療心腦血管病、降血脂等方面也有療效;三七根的溫浸液能縮短家兔血液凝固時間,并使血小板數量增加而有止血作用;三七能促進凝血過程,縮短凝血時間,促進凝血酶的生成,使局部血管收縮,促進血小板數目;三七粉對心肌有保護作用,有抗心律失常作用,能夠降血脂,防止動脈粥樣硬化,降血壓作用。但凡此種種,均是體外細胞實驗、動物實驗或觀察性研究的初步結果,并無確切的臨床證據表明服用三七粉能預防中風,不推薦沒有根據地長期服用。而且,長期服用三七粉還可能有部分人發生過敏,另外孕期也不宜服用三七粉。
再次強調,正確的腦血管病的預防應該是針對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如“三高”、動脈硬化、各種心臟病及心律失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等等進行干預治療。針對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和已患過腦梗死的人群進行積極的治療,阻斷TIA的發展,以防形成腦梗死或預防腦梗死的再發,不能迷信任何的養生保健藥物。
網友:聽說現在結核病的發病仍然很高,請問得了結核病就一定會傳染嗎?
連線醫生——廣州市胸科醫院主任醫師張言斌判斷結核病人有無傳染性,首先要看有無開放病灶。有開放性結核病灶,才會傳染。開放性病灶是指發生結核病變的部位能與外界相通。比如肺結核病灶,通過呼吸道與外界相通,結核菌就可以通過產生的飛沫對外傳播;腸結核的開放通道是腸道,能經大便傳播;腎結核能經小便傳播;至于骨結核、淋巴結核等,只要結核病變未破潰與外界相通,病灶未對外開放,結核菌無法與外界接觸,自然也就沒有出來傳播作惡的機會,傳染性微乎其微。
也不是說有開放病灶的肺結核、腸結核病人就一定有傳染性,這還要看患者的結核病灶是處在活動期還是非活動期。活動期的病人有傳染性。因為病灶里的結核菌處于生長繁殖狀態,數量多,活力強,毒力強,傳染性也強。已接受較長時間有效抗結核治療的患者,雖結核病灶處于活動期,但病灶內細菌數量已明顯減少或消失,活力受明顯限制,傳染性會明顯下降或沒有傳染性。而非活動期時,因病灶內已無結核菌或少量結核菌處于“呼呼大睡”的休眠狀態,活力不在,病人自然也就不具傳染性。
結核病并非絕癥,一般經規范有效治療3個月后,就是個“安全人”。因為,經過3個月的持續有效用藥,可以明顯減少或基本消滅病灶內的結核菌,病人也就基本沒有傳染性。但不等于結核病情已完全好轉或治愈,所以結核病人一般需要治療半年或以上才可停藥。一些病人耐藥或本身有免疫缺陷的,治療時間才需延長。
連線醫生——廣州市胸科醫院主任醫師張言斌感染不等于發病。國外研究顯示,一個人感染結核菌后,在其一生中,發病的可能性只有10%。最關鍵的是要預防發病,當人身體好了,免疫功能強了,就有很大可能保證你不發病。要盡量保持好的生活狀態,特別是良好的心態,生活有規律,讓身體時刻保持一個健康穩定的狀態。
另外,去密閉的公共場所、去醫院探望病人時,最好戴個口罩。若接觸結核病人,在沒確認他沒有傳染性之前不要太密切接觸。
連線醫生——廣州市胸科醫院主任醫師張言斌棉布口罩,看似很厚,但實驗已經驗證,其對阻擋細菌吸入人體作用有限。而目前常用的醫用一次性口罩雖然很薄,但能擋住大部分的細菌,減少人吸入的細菌濃度,對預防肺結核效果不錯。探望結核病人時最好戴上口罩,而且不要把鼻子露在外面,一定要把鼻子一起罩上,同時把口罩上沿的鋼絲緊貼皮膚。而且,一次性口罩不要重復使用。
連線醫生——廣州市胸科醫院主任醫師張言斌首先,當然是嚴格聽醫生的話進行治療。同時,加強營養,注意休息,適當鍛煉,才能加快病情好的速度。由于結核病的傳染性要經兩周的抗結核治療后才可能明顯降低,故建議病人一旦發現最好住院隔離治療一段時間,降低對家人及社會的影響。
出院后,盡量多在家休息,少去公共場所。在家期間,最好單獨住一間房。房間要多通風,以稀釋空氣中的病菌濃度。在未停藥之前,建議病人在家佩戴口罩,以免結核菌通過咳嗽、噴嚏傳播。
特別要注意的是,咳嗽時,痰應該吐在紙巾上。有痰的紙巾最好用火燒掉,以徹底滅菌。如將紙巾直接丟進垃圾桶,病菌仍有可能播散到空氣中,將紙巾丟人馬桶沖掉,也會污染外界環境。
建議吃飯時用獨立碗筷,碗筷時常消毒。有些人會拿開水燙碗筷,其實這并不能燙死結核菌,一定要用煮的。又或者可以用醋浸泡碗筷,或用消毒碗柜進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