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秀芳 段一吟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3-0-01
顱腦損傷多因外力作用于頭部而致傷,顱腦損傷患者在經過一定的治療后通常需轉運至其他科室進行檢查或治療。重癥顱腦損傷患者因病情嚴重、進展快、管道多,在轉運時極易發生各類意外事故,給患者造成二次傷害,嚴重者甚至會導致死亡[1]。因此,加強對重癥顱腦損傷患者在院內轉運過程中的護理干預十分重要,我院在重癥顱腦損傷患者院內轉運時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作如下報道。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在2016年7月至12月收治的50例重癥顱腦損傷患者設為本次研究的對照組,再將2017年1月至6月收治的50例重癥顱腦損傷患者設為觀察組。觀察組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齡25—78歲,平均(46.1±3.9)歲。對照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23—81歲,平均(46.8±3.8)歲。對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上述一般資料采取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檢驗,顯示P>0.05,可進行組間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按照常規程序進行院內轉運,做好各項轉運準備,轉運途中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與接收科室做好交接工作。
觀察組患者在轉運過程中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1)轉運前準備。在轉運前對所有護理人員進行相關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培訓、考核,在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認真核對患者信息,保證其身份準確無誤;準確評估患者病情,并給予對癥護理;提前準備好轉運設備、急救藥品等,規劃好轉運路線;在轉運前與家屬進行溝通,告知其轉運風險,在得到家屬同意后方可轉運;通知接受科室做好相應的準備,并簡單介紹患者病情。(2)轉運中的護理。在轉運過程中需密切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如遇異常隨時準備急救;密切觀察設備的運行情況,如遇故障及時處理;在轉運或搬動患者時動作要輕柔,避免發生碰撞、墜床等事故,加強對輸液針和導管的觀察,防止脫落、堵塞等事故;與家屬進行交流溝通,爭取得到家屬的協助。(3)轉運后患者安置。護理人員需與接收科室的護理人員做好交接工作,詳細介紹患者病情、治療情況、注意事項等;指導患者取舒適體位,并囑咐家屬照顧好患者。
1.3 評價標準
1.3.1 對比兩組患者意外事件發生情況。統計對比兩組患者在轉運過程中發生血壓升高或下降、血氧飽和度下降、輸液針脫落或堵塞、心率改變、管道脫落或堵塞等意外事件的例數和發生率。
1.3.2 對比兩組患者死亡事件發生率和家屬投訴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取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對兩組患者的同類計數資料與計量資料分別開展卡方檢驗和t檢驗,在P<0.05時組間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意外事件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意外事件發生率為14.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8.0%,兩組對比P<0.05,詳見表1。
2.2 觀察組患者死亡事件發生率和家屬投訴率[n(%)]
觀察組患者死亡事件發生率和家屬投訴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3 討論
重癥顱腦損傷在臨床中較為常見,患者在接受一定的治療后通常需轉至其他科室進行檢查或治療,患者的轉運不是簡單的科室之間的交接,而是一個單獨存在的護理過程,患者在轉運過程中極易發生各類意外事件,危及其生命安全[2]。在重癥顱腦損傷患者院內轉運時加強護理干預利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常規的護理程序不利于規避風險,缺少對細節的關注,在實際應用中意外事件發生率、患者死亡率、家屬投訴率都很高[3]。預見性護理的應用,利于發現轉運過程中的安全隱患,提前做好應對措施,可有效防范各類意外事故的發生,切實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利于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4]。本次研究中,我院從轉運前、轉運時、轉運后三個階段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取得了滿意的護理效果,患者血壓升高或下降、血氧飽和度下降、輸液針脫落或堵塞、心率改變、管道脫落或堵塞等意外事件的發生率顯著降低,患者死亡率和家屬投訴率也明顯降低,以上指標與采用常規轉運程序的對照組患者相比存在明顯差異,P<0.05,本次研究結果類似于季丹[5]的研究結果。
可見,預見性護理措施在重癥顱腦損傷患者院內轉運中具有積極的應用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紀歡, 徐琴. 預見性護理在危重癥患者院內搶救轉運中的應用[J]. 中國社區醫師, 2016, 32(28):154-154.
葛東明, 王愛鳳, 丁漣沭,等. 神經外科重型顱腦損傷昏迷患者高壓氧療安全轉運的預見性護理[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3, 19(26):3205-3207.
崔梅, 夏虹. 預見性護理干預在預防重癥顱腦損傷患者繼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中的應用[J]. 齊魯護理雜志, 2013, 19(18):84-85.
李崇娜. 預見性護理在急診科危重患者院內轉運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 內科, 2014, 9(3):327-328.
季丹. 預見性護理程序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安全轉運中的應用[J]. 中外醫學研究, 2016, 14(32):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