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閃閃

【中圖分類號】R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3-0-01
心血管疾病是進入21世紀以來對人類健康威脅最大的疾病,可表現為慢性病癥急性發作,直接對患者生命產生威脅,且預后較差,致殘率較高,因而臨床治療用藥需具有積極顯效的改善心肌功能、促進微循環、增加冠脈血流[1]等作用。丹參是在中醫學中應用較多的植物之一,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養心疏肝的作用。丹酚酸B(SAB)是丹參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能夠有效清除自由體,抑制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作用,是強效的天然抗氧化劑;SAB能夠抑制血小板與膠原、腺苷二磷酸的粘附,預防血栓;SAB通過拮抗機體鈣離子濃度的異常升高,保持心肌細胞內鈣離子含量的穩定,減少心肌損傷;SAB能夠抑制各種因素導致的血管通透性異常增加,維持血管內皮細胞的穩定性,保護心肌血管;SAB能夠通過抑制與細胞凋亡有關的各種蛋白酶、蛋白激酶等的活性來抑制血管內皮細胞異常凋亡,因而SAB在臨床應用較廣,尤其在各類心血管疾病的治療中,效果顯著。但SAB具有水溶性、弱酸性、不穩定性等特征[2-3],且在不同種類的丹參中含量不同,傳統配伍后煎服的入藥方式,SAB的含量較低且易受酸堿度、溫度等的影響,因而對丹參中的SAB進行提取后制藥在臨床治療中較為常見,現探討不同pH值環境對SAB穩定性的影響,為臨床給藥途徑提供思路。
1 穩定性研究
1.1 實驗材料:SAB(純度>99%)、不同pH值的緩沖液、水浴鍋、電子天平、高效液相色譜分析儀等。
1.2 實驗方法:經由SAB母液的HPLC檢測,獲得其在280nm的峰面積,同時結果顯示檢測方法的可重復性、線性關系較好,能夠進行定量分析,精密度較高。水浴鍋溫度設定在37℃,將不同pH值的緩沖液(pH=1、2、3、4、5、6、7)加熱,精密稱定20mgSAB母液分別置入七個容量瓶,用不同pH值緩沖液定容后進行HPLC檢測,計算得出SAB的濃度進行比較。
1.3 結果:結果顯示pH值在3~5范圍內,SAB濃度最高,pH值<3或>5時,SAB濃度逐漸降低,具體見圖1。
1.4 結論:在37℃的溫度下,pH值范圍在1~7內,SAB在酸性環境下較為穩定,且強酸環境下的穩定性低于弱酸環境,通過結果曲線可知,pH值在3~5范圍時,SAB濃度最高,而在pH<3的強酸范圍內,SAB的濃度較低,因SAB呈弱酸性,因而在弱酸酸性條件下較為穩定。
2 討論
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冠心病等是臨床較常見也較棘手的病癥類型,致殘致死率高,而丹參中含量較高的SAB具有顯著的保護心肌的功能,具有良好的抗炎、促進微循環的作用,同時臨床也用于各類慢性病的常規治療。SAB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抑制血小板活動、抑制脂質的聚集的作用,對維持內環境穩態具有顯著效果,能夠直接參與機體免疫炎癥反應發揮作用[4]。但SAB穩定性較差,易受溫度、pH值、離子濃度等的干擾,研究發現加入抗壞血酸等抗氧化劑能夠提高SAB的穩定性[5],本次實驗研究了pH值對SAB穩定性的影響,結果顯示pH值在3~5范圍的弱酸性環境下,SAB穩定性較高,與盧召戰[6]等研究結果相似,但有報道顯示在酸性條件下SAB的穩定性與pH值呈現顯著負相關[7],具體原因還有待深入研究。
綜上所述,SAB在治療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顯著療效,是效果較好且較為安全的天然物質,在臨床心血管疾病的治療中值得深入研究,SAB呈弱酸性,故而在弱酸性環境下穩定性較高,可作為臨床給藥途徑的參考。
參考文獻
王怡,高秀梅,邢永發,等.丹參酚酸 B、丹參酮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藥理學研究進展[J].上海中醫藥雜志,2010,44(7):82-87.
朱金墻,閆晨,康立源.丹酚酸B的穩定性及其降解機理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0 ,17(12):113-114.
葉劍.丹參的藥用成分與藥理作用探析[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2012,35(5):71-73.
葉立,何園,葉浩,等.基于通路關聯網絡研究丹酚酸B治療心血管疾病的機理[J].科學通報,2012,57(12):1019-1027.
黃世超,瞿海斌.丹酚酸B穩定性研究進展[J].中國現代應用藥學,2015,32(5):644-648.
盧召戰,朱靖博,劉天賜.pH及添加劑對丹酚酸B水溶液穩定性的影響[J].大連工業大學學報,2008,27(3):209-211.
張春光,崔翰明,張秋燕,等.丹參提取物中的丹酚酸B在不同pH條件下的穩定性研究[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09,1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