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明


【中圖分類號】R68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3-0-01
急性腕部損傷常見于臨床 ,X線平片上難以發現異常 ,往往造成漏診。磁共振成像檢查(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目前公認的對骨髓、韌帶、肌腱、隱蔽性骨折最有效的無創性的檢查方法。通過40例急性腕部損傷的患者行X線檢查,并同時行高場3.0T MRI檢查進行比較,認識高場MRI檢查對急性腕部損傷的臨床意義。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40例腕部損傷的患者。男26例,女14例。40例均行X線和高場3.0T MRI檢查。
1.2 方法
儀器設備:X平片選用美國GE 500MA拍片機,電壓50千伏,45毫安,攝腕關節正側斜位平片。MRI采用飛利浦Achieva 3.0T TX磁共振掃描儀器。采用腕關節線圈,掃描參數:TR1680ms,TE 740ms,FH 300ms,RL 225ms,AP 80ms,腕部進行容積掃描,對原始圖像經過工作站完成圖像的后處理,然后進行橫斷面、冠狀面、斜矢狀面及矢狀面的三維重建和多平面重建加以觀察。40例患者先行X線檢查,后行MRI檢查,檢查內容包括骨折、骨挫傷、軟骨、韌帶及肌腱的損傷。40例病例X及MRI圖像資料由兩位影像診斷主治醫師診斷。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 統計學軟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采用t檢驗,p<0.05表示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40例患者X線和MRI檢查的情況(表1,表2),40例患者中8例患者MRI檢查陰性,其余32例患者在MRI上共有78處異常表現。X線拍片骨質異常8例。
X線和MRI兩種檢查在腕部方面的檢出率對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討論
腕關節是由尺橈遠側骨、腕骨及掌端近段骨構成的,是人體骨骼最多,結構最復雜的關節之一,八塊腕骨排列成兩列,構成背側凸掌側凹的腕穹隆。近側腕骨或遠側腕骨在機能上各構成一個整體,兩側腕骨間構成腕骨間關節。X片上多會出現重疊的情況,對診斷具有局限性[1]。腕部損傷包括尺偏方向、旋轉分力及背伸方向力,因此腕部損傷大多是混合型,包括骨折、骨挫傷、軟骨、韌帶及軟組織的損傷。本組2例患者大小多角骨骨折X片未能顯示。
腕骨骨折,依據骨折部位及骨折程度采用管型石膏制動3-6周。骨挫傷,若患者有持續的疼痛,可采用支撐繃帶或者是管型石膏制動兩周。三角纖維軟骨復合體韌帶完全撕裂,肘上石膏托中立位固定4周后再管型石膏固定2周,在必要時手術治療。三角纖維軟骨復合體韌帶不完全撕裂,管型石膏制動2周,若仍存在持續的疼痛或者是下尺橈關節的臨床不穩定可采取手術治療,根據三角韌帶損傷的程度,行縫合修補、清創及汽化修整成形術[2]。腕關節內韌帶損傷但無脫位,管型石膏制動2周,若仍疼痛,可手術治療。肌腱及其他軟組織疾病,對癥治療,如支撐繃帶或早期鍛煉。
臨床醫生對腕部損傷要有全面的認識,本組病例在X片檢查陰性的患者中有高達75%的患者在MRI表現出異常改變,異常改變不僅僅局限于骨折,還包括骨挫傷、軟骨、肌腱等其他腕部損傷,這些疾病在臨床工作中容易誤診而延誤患者病情治療,需要臨床醫生提高警惕。因此在起病數周內癥狀仍未得到緩解的腕部損傷的患者應進行MRI檢查。
參考文獻
[1]代小兵,李木生,何瑜.多層螺旋CT對復雜腕關節損傷診斷價值[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9,21(3):189-191.
[2]米琨,劉武,劉鵬飛,偉志斌,李玉文,惠桂生.腕關節鏡下治療三角纖維軟骨復合體損傷.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1,31(1):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