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櫻花
【中圖分類號】R19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3-0-02
品管圈活動管理在臨床上又被稱為品質管理圈,是一種解決護理人員工作崗位上的問題,自行組織的小團體,團員們分工進行合作,并采用品管圈活動管理工具進行分析,從而解決工作上的問題,并達到改善業績的目的[1];我院為了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采用品管圈活動管理在血液凈化中心進行應用,見文章描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次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部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82例,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41例(品管圈活動管理),對照組41例(常規管理)。觀察組:男性:女性=20:21;年齡20~79歲,平均年齡(60.10±10.51)歲;病程1~7年,平均病程(3.52±0.35)年。對照組:男性:女性=21:20;年齡19~78歲,平均年齡(60.40±10.30)歲;病程1~6年,平均病程(3.42±0.30)年。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分別在基本資料方面(性別、年齡、病程)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①血液凈化時間為三個月以上,每周透析2至3次。②能正常進行溝通,并且病情較為穩定。③出現惡心、納差等尿毒癥表現。④患者同意參加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3 排除標準 ①出現全身性感染患者。②出現惡性腫瘤患者。③精神出現異常,認知功能出現障礙。④病情嚴重,并且不配合治療的患者。
1.4 方法
對照組血液透析患者進行常規措施(健康教育、病情監測、合理飲食等)。觀察組患者進行品管圈活動管理,具體如下:一是成立品管圈活動管理小組:成員為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1名、護師3名、護士2名;收集患者隨訪、治療、住院情況,并對患者的基本情況進行討論。二是活動流程:①對患者和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告知血液凈化的知識,并發放相關知識手冊;對年老體弱、理解能力較差的患者應進行強化宣傳和教育,讓其真正理解;血液透析時對患者進行評估,了解患者飲食習慣、飲水情況,并對患者錯誤的觀念進行糾正;囑咐患者按時進行治療。②根據責任制度,將患者分為四組,每一組10例,由一名護士負責一組患者,并告知同一組患者集中在一個區域進行血液凈化;在血液透析對每組患者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的內容發現問題,并提出護理診斷,制定計劃,并實施。③告知患者應在血液透析前進食,避免透析中進食;如需在透析中進食,可指導患者食面包、饅頭,進食量為50mg,等凈化結束3小時后給予正常飲食。④對患者每次透析前后的體重、飲食、睡眠、血壓、大小便進行評估,若出現體重上漲、降低,血壓從平穩至波動均對患者進行詢問原因,并報告醫生,重新進行評估。
1.3 觀察指標
對2組血液透析患者的并發癥、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治療依從性進行觀察和評價。生活質量:采用我院自制的評估表格進行評估,主要是對患者進行四方面評估,即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物質生活、社會功能;每個維度總分為100分,分數高說明患者的生活質量比較好,分數低說明患者的生活質量比較差。護理滿意度:可分為三部分,滿意---得分>80分以上,基本滿意---得分>60分以上,不滿意---得分<60分。治療依從性:可分為三部分,完全依從---得分>80分以上,部分依從---得分>60分以上,不依從性---得分<60分。
1.4 統計學處理
本文數據使用了SPSS20.0系統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并發癥、護理滿意度、治療依從性用(%)表示,卡方進行檢驗;生活質量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用t進行檢驗;當P<0.05時,代表著兩組血液透析患者的各項基本資料數據對比有明顯的差異,統計學具有臨床意義。
2 結果
2.1 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的并發癥數據比較
觀察組血液透析患者的并發癥數據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結果(P<0.05)。詳見表1:
2.2 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數據
觀察組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數據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結果(P<0.05);生活質量數據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結果(P<0.05);護理滿意度數據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結果(P<0.05)。
3 討論
血液透析患者均屬于腎病綜合征,患者在進行透析時容易出現并發癥,如低血壓、頭暈、惡心、嘔吐等,這些并發癥不僅容易影響透析效果,并且還會誘發患者出現心律失常的現象,給患者的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為此臨床上采用品管圈活動管理,以此減少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2]。
品管圈活動管理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它是一種新型的管理模式;對血液凈化患者應用品管圈活動管理,可以有效分發揮護理團隊的協作精神,從而增加護理工作者的熱情,進而提高治療效果,使患者與護理工作者的關系更加親密;它是一種屬于自發性、自主性、參與性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護理質量、合作精神[3]。同時可以有效的增加患者滿意度,促使護患關系更加和諧;它的優勢在于組內人員均具有參與決策和解決問題的機會,從而通過輕松愉快的管理方式,達到最終目的,并且還能促使護理人員在其中獲得滿足感與成就感,不僅可以有效的提高護理人員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還能增加自信心與合作精神[4]。
本研究中對2組血液透析患者進行不同管理后,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低血壓2例、感染0例、營養不良1例、嘔吐0例)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97.56%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心理功能93.33±5.11分、軀體功能88.64±4.52分、物質生活90.25±5.32分、社會功能89.22±4.33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97.56%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明顯處于優勢(P<0.05);由此表明品管圈活動管理的臨床效果優于常規管理的臨床效果。
總而言之,血液透析患者應用品管圈活動管理可以有效的減少并發癥出現,提高生活質量以及護理工作滿意度,臨床上值得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余海洋, 肖莎, 程潔,等. 品管圈活動延長血濾器平均使用時間的效果觀察[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6, 22(23):3339-3342.
馬遜.朱亞梅.王玲等.品管圈活動在降低血液透析病人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率中的應用[J]. 護理研究,2014, 28(5):561-562.
田君葉, 于重燕, 劉鐘緣. 基于品管圈的集束化護理干預在降低床旁透析機報警發生次數中的應用[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7, 23(4):522-526.
王蓉花, 馬遜, 朱亞梅. 品管圈活動在降低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感染發生率中的應用[J]. 齊魯護理雜志, 2013, 19(19):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