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燕 劉池
【中圖分類號】R446.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3-0-01
隨著人們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發生率呈上升趨勢,且近年來呈年輕化趨勢發展,為了防止出現不可逆損傷,還需加強臨床診斷、治療、血糖檢測等工作,從而避免神經病變、腎臟病變、視網膜病變等并發生[1]。隨著醫療器械的改進,血糖監測儀開始廣泛推廣于臨床,其具有及時、準確、安全、簡便等優勢,能夠提高檢測結果準確性,及時發現患者血糖變化[2]。而本文旨在探索血糖監測儀檢驗的質量控制及評估方法,如下文報道。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為糖尿病患者(100例;觀察組)、健康體檢者(100例;對照組),均在2016年10月13日至2017年10月13日期間收治。入選標準:(1)受檢者均無血液系統、急慢性肝炎、急性全身感染性疾病;(2)受檢者均自愿加入本次實驗;(3)受檢者均無家族遺傳病史。
觀察組患者中56例為男性,44例為女性,平均年齡(68.42±2.37)歲,平均病程(6.52±1.41)年,平均體重(65.98±4.98)kg。
對照組健康體檢者中55例為男性,45例為女性,平均年齡(68.51±2.46)歲,平均病程(6.97±1.521)年,平均體重(65.63±4.54)kg。
兩組受檢者一般資料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實驗器材:本次使用的ONETOUCH UITRA血糖試紙條和血糖儀均選用強生穩豪倍優型;含有抗凝劑(EDTAK2)的真空采血管;一次性采血筆;帶保護帽的無菌采血針;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由桂林優利特公司生產的8020型號);葡萄糖氧化酶測定試劑盒。生化分析儀每季度均參加檢驗科室間質控評比;血糖監測儀每年均經質量檢驗合格。
檢驗方法:(1)血樣檢測:在操作血糖監測儀時,需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且分別測量受檢者餐后兩小時血糖和空腹血糖;(2)血樣采集:叮囑受檢者在檢查前一天保持清淡飲食,在次日清晨抽取血液標本,且告知患者在食用早餐或午餐后兩小時,再次入院測量血糖。血糖儀主要方式:首先使用乙醇棉球(75%)消毒末梢指尖,并使用一次性針刺刺破指尖,去除第一滴血后,收集適量血液待檢。生化儀:抽取上肢肘靜脈血3ml,并將血液標本放置在含有抗凝劑的真空采血管中,并放在常溫下待檢[3]。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受檢者的餐后兩小時血糖、空腹血糖、一次性成功率。
1.4 統計學處理
實施統計學SPSS17.0軟件處理,當對比值具有統計學意義時,用P<0.05表示。
2 結果
分析表格,可發現兩組檢測結果不存在統計意義(P>0.05)。如表1所示:
3 討論
由于糖尿病屬于終身性慢性疾病,需長時間服藥,而過量或過少的服用藥物均無法達到理想治療效果,因此還需隨時檢測血糖變化,從而適當調整藥物劑量,且能夠避免急性嚴重代謝功能紊亂的發生。早期臨床上通過定期檢測血糖值了解患者血糖變化情況,但靜脈抽血疼痛性較大,且需患者時常入院就診,從而導致患者依從性較差[4]。而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血糖監測儀開始廣泛推廣于臨床,其能夠利于患者和家屬及時了解血糖變化,從而方便臨床醫師對患者疾病進行評估,給予相應的用藥指導、病情干預。分析本次實驗,可發現血糖儀檢測糖尿病患者和健康體檢者患者的血糖結果和一次性成功率與血糖監測儀結果不存在差異性(P>0.05),由此說明,血糖監測儀具有較高的利用價值性,且能夠彌補靜脈抽血不足之處,減輕疼痛感,且更利于患者接受。但為了檢驗結果的準確性,仍需每月進行靜脈抽血化驗,從而確定減少人為誤差,同時還需加強臨床規范化操作,采取各種質量控制措施,從而為臨床診斷提供依據[5]。
總而言之,血糖監測儀具有經濟可行、操作簡單、價格低廉、結果準確等優勢,用于臨床檢測中,能夠發揮較高作用性,為臨床診療提供科學依據,且通過加強質量控制,方可降低失誤率,提高一次性成功率。
參考文獻
張京霞.探討血糖監測儀的性能及影響其測定的有關因素[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3):24.
孫建軍.生化分析儀與快速血糖檢測儀檢測結果比較應用價值[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7,28(9):1708-1709.
趙瑞敏,林凱,馬紅雨等.便攜式血糖儀與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血糖監測的比較研究[J].醫療衛生裝備,2014,35(12):76-78.
熊翠,萬青,史靜姝等.糖尿病患者對家庭自用便攜式血糖儀進行質量控制的現狀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17,17(9):1260-1263.
黃玉容,楊泉,張彥超等.院內使用便攜式血糖儀進行血糖監測質控現狀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5):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