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麗紅 王惠英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3--01
褥瘡是由于局部組織長期受壓,發生持續缺血、缺氧、營養不良等狀況,從而導致組織潰爛壞死[1]。褥瘡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需要承受較大的痛苦和壓力,因此護理工作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臨床上將舒適護理運用到褥瘡護理中來,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基于此,本研究主要選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間內接收的1名褥瘡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舒適護理在褥瘡護理中的臨床效果。研究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間內接收的1名褥瘡患者,女性,年齡78歲,病程時間3d。患者知曉此次診治方案,并自愿簽字確認。研究方案經醫院倫理會批準后實施。專科檢查:髖部兩側存在大約5×5cm的潰瘍創面,深度大約為1cm,膚色為暗紅,存在大量滲出物,骶尾部大約有1.5×1.5cm的潰瘍面積,深度大約為0.8cm,膚色為白色,存在少量滲出物。給予輔助性檢查:白細胞指標為6.8×109/L,血紅蛋白指標為109g/L,中性粒細胞為69.3%。入院診斷:髖部兩側和骶尾部壓瘡,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多發性腔隙性腦梗死、帕金森綜合征、高血壓2級,低蛋白血癥、冠心病、慢性腎病V期。護理方法:常規護理包括給予患者瘡面治療,置入導尿管、外涂濕潤燒傷膏、調控血壓、活血化瘀、抗感染。治療3d后導尿管發生堵塞,但其尿液顏色、量均正常,重新插管,加大會陰護理次數。治療65d后,創面愈合。指導患者進行清潔衛生工作。舒適護理,包括:1)瘡面舒適護理,護理人員采用生理鹽水對患者的瘡面進行清洗和消毒,并用紅霉素軟膏進行外涂,同時可以在瘡面平敷雞蛋內膜,預防水分的丟失和細菌的感染,起到減輕患者疼痛的作用;2)翻身舒適護理,護理人員每1~2h應對患者進行一次翻身操作,翻身時注意在患者身下墊上全棉毛巾,用毛巾被抬病人,避免為患者帶來不適,幫助患者找到合適的體位,晚上的臥位采取仰臥位或者俯臥位,并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采取按摩操作;3)排便舒適護理,指導患者每天對肛門部進行清洗,對于能夠控制排尿的患者,采取床上尿壺接取的方式,對于無法控制排尿的患者,男性采取假性導尿,女性采取留置導尿管的方法進行排尿;4)口腔舒適護理,每日指導患者進行口腔清洗和護理,口腔清潔時要注意操作的力度,避免對患者造成不適;5)心理護理,該病容易導致患者焦慮、緊張的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積極與患者溝通交流,幫助患者建立積極的心理環境,向患者講述疾病相關知識和治療的方法,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自信心;6)閑暇時間護理,患者長期處于病房,容易感覺到無聊、乏味,可能導致精神障礙現象的發生,因此可以在病房內放一些輕音樂或電視頻道,若患者病情允許的話可以帶患者出去散步,呼吸新鮮空氣。經護理后,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為100%。且出院后創面完全愈合,可確保治療療效。
2 討論
褥瘡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相關文獻報道,每年約有5萬人死于褥瘡合并癥,褥瘡多由于皮膚受壓缺血所導致,當患者血液循環發生障礙時,會導致組織營養缺乏,皮膚失去正常的功能,導致組織受到損壞甚至壞死。對于褥瘡患者來說,常規的護理方式無法滿足其需求,因此臨床上提出了舒適護理模式。舒適護理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護理工作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患者所能接受的方式進行護理。對于褥瘡患者來說,舒適護理的實施能夠促進患者的恢復,減緩患者的生理、心理壓力,提高了患者的治療信心,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2]。本研究結果顯示,給予舒適護理后,可明顯改善其癥狀,提升滿意度。舒適護理對褥瘡患者的重要性則顯而易見。久臥在床者容易發生褥瘡,形成褥瘡后,患者和其家屬均需承受較大心理壓力。臨床護理中,給予褥瘡患者舒適護理方式干預,可消除其負性心理,加強疾病戰勝信心,并感受到護理所帶來的舒適性。褥瘡為長時間臥床患者,尤其是坐輪椅者、截癱、昏迷、老年患者等較為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其護理技術和防治方式較為復雜,而舒適護理則為在人的社會、心理、生理層面上處于最愉快階段。舒適護理模式要求護士將安慰、治療護理等結合起來,并將其融入到“以患者為中心,以人為本”的護理中,此外,針對不同患者給予針對性護理干預,盡量滿足其身體和心理上的需求,提升護士專業技能和服務質量。綜上所述,舒適護理應用于褥瘡患者的臨床護理中,效果較為顯著,極大的提高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張麗娜, 于慧艷, 董英霞,等. 舒適護理對缺血性腦中風患者預防壓瘡的臨床效果觀察[J].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 2017, 5(26):85-85.
曹蕊萍. 舒適護理在壓瘡預防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 4(44):8613-8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