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梅 劉奇
【中圖分類號】R78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3--01
隨著環境的變化,患者的數量增多,每個科室中都有患者需要依靠營養供給的方式來保證機體的功能,即在消化科的重癥急性胰腺炎(SAP)的病人、神經外科的重癥腦外科患者、普外科的手術治療患者以及ICU的危重患者等等,而且由于患者身體機能的差異,疾病對其產生的影響也會有所不同。部分患者在住院期間的營養攝入不會受到影響,但是部分患者卻會存在嚴重的營養攝入困難。針對存在營養攝入障礙的患者臨床可以給予多種營養支持。可以說,合理的營養支持是現代治療中保證患者康復的必要措施[1]。通常來說,當前的營養給予可以分為腸內營養和腸外營養兩種[2]。腸內營養支持具有經濟、簡便、安全有效、符合生理學等多種特點,也成為了臨床營養支持的首選,為較多的患者提供了較好的治療幫助。筆者選取我院行腸內支持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使用不同腸管置入的狀況進行比較。現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10收治的住院患者20例,按照患者的床號,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0例。其中,對照組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3例,年齡34~82歲,平均年齡(63.12±3.28)歲。按照疾病分類:重癥胰腺炎1例、晚期胃癌手術3例、腦血管意外2例、腦外傷1例,其他3例。觀察組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4例,年齡33~81歲,平均年齡(63.23±3.16)歲。按照疾病分類:重癥胰腺炎1例、晚期胃癌手術2例、腦血管意外4例、腦外傷2例,其他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盲視法腸內營養支持,即按照患者的生理構造,徒手將營養管放置于胃部內,依靠胃部蠕動狀況,使得營養管達到空腸內部。觀察組患者給予胃鏡引導下放置鼻空腸營養管的腸內營養支持,其具體步驟為:選取FUJIFILM4450型胃腸鏡系統,EG-530NW超細徑高清電子胃鏡以及配套的設施、美國庫派胃腸營養管20-9432(12FR,109cm)、20-9551(10FR,140cm),根據病人身高選擇營養管長度。檢查前一天晚餐進易消化、清淡飲食。需要禁食水6~12小時。胃排空延緩者,則需禁食更長時間;檢查當天早晨需要口服藥物(如降壓藥)者、患有嚴重心、腦、肺疾病、凝血機制障礙、高血壓、近期服用阿司匹林等藥物者,事先與醫生溝通,檢查前在醫護指導下口服咽部局麻藥,必要時可加服去泡劑、去黏液劑,保證檢查效果。如有藥物過敏史,提前聲明。術前30分鐘予甲氧氯普胺注射液10mg肌肉注射,利多卡因膠漿充分潤滑鼻腔及鏡先端,術中給予危重癥病人吸氧,用心電監護、血氧飽和度監測,病人口服利多卡因膠漿。患者病情選擇多種體位如坐位、半臥位、仰臥位、左側臥位等,選擇一側鼻孔進鏡,將超細胃鏡頭端從一側前鼻腔緩慢插入,循腔進鏡,經后鼻孔至鼻咽部時,調節上下彎角鈕以適應鼻腔的彎曲角度,至口咽部,對準食道入口插鏡即可進入食管腔內,依次觀察食管、胃、十二指腸黏膜是否梗阻。另一側鼻腔將帶有導絲的空腸營養管緩慢經后鼻孔至鼻咽部送至食管、胃體、胃竇、幽門、十二指腸球部送入十二指腸降部Treitz韌帶以下遠腸腔約20~40 cm,整個過程可在超細內鏡下直視完成,如遇插入困難,可在胃鏡的活檢孔道處插入活檢鉗幫助營養管到達十二指腸水平部以下,60ml生理鹽水從營養管側孔注入,無阻力,拔出導絲,退出胃鏡,即可開始進行腸內營養治療。可在X光機下觀察置管是否成功。
術后護理,每次喂養前后用60ml生理鹽水或溫水在營養管側孔注入沖洗以確保營養管通暢。
1.3 評價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置管的成功率,且對患者置管后不良反應進行觀察。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以統計學軟件SPSS 18.0分析,以(±s)表示計量資料,經t檢驗;以率(%)表示計數資料,經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一次成功率為90%,對照組患者一次成功率為6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置管后基本無不良反應發生,對照組患者置管后,有12例患者發生不良反應,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下表。
3 討論
無論是傳統醫學還是現代醫學,其在患者恢復過程中,都十分注重營養的作用。但是,在實踐中,還是存在較多的患者營養不良,尤其是住院患者。其身體功能相對較弱,營養吸收狀況較差,這就很容易使得其恢復狀況受限。在臨床調查中發現,約有50%左右的住院患者都存在營養不良的現象[3]。尤其是部分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還必須要進行禁食。而禁食1周左右,就可能會引起黏膜萎縮,使得腸道功能退化[4]。針對這類患者臨床主張必須要給予早期空腸營養,從而保證胃腸道功能的完整性,保護腸道黏膜,從而提高機體免疫力,促進患者康復。
在本次研究中,針對常見的兩種腸內營養給予方案進行比較。其中,盲視法是最簡單但也是成功率最低的,尤其是胃動力存在障礙的患者,使用該種方式的成功率保持在15%左右。
綜上所述,對患者行胃鏡引導下放置鼻空腸管營養管的安全性與可靠性均相對較好,且成功率高,能夠有效地保證患者的營養給予,促進其康復進度,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黃德旺,梁振杰.經胃鏡結合縫線捆綁快速放置鼻空腸營養管應用體會[J].海南醫學,2016,27(06):982-984.
王莎,袁剛.胃鏡引導下放置鼻空腸營養管臨床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35):3922-3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