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怡
【中圖分類號】R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3--02
引言:
患者在術后恢復期,會引發多種并發癥,其中動靜脈血栓是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極容易導致患者陷入癱瘓,淪為殘疾,甚至會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1]。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間收治了31例創傷后圍手術期四肢動靜脈血栓患者,通過給予相應的治療,取得了不錯的療效。先就此做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93例創傷后圍手術期四肢動靜脈血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中包括男性患者69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中年齡最大者為78歲,年齡最小者為17歲,平均年齡為(51.6±8.1)歲。從致傷原因來看,22例患者源于高空墜落,34例患者源于交通事故,19例患者源于重物砸傷,10例患者源于工廠事故,8例患者源于剖宮產術后。從血栓形成部位來看,12例患者為橈動脈血栓,9例患者為尺動脈血栓;72例患者為下肢深靜脈血栓。詳細比率如表1和表2所示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相應的治療,對于動脈血栓所形成的血管危象,主要通過微創介入技術給予治療,同時配合藥物罌粟堿、尿激酶以及丹參多酚酸鹽和丹參川穹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給予治療。對于下肢深靜脈血栓,主要通過物理方法治療,同時輔助以抗凝、溶血栓等藥物治療,根據患者的實際狀況,也有部分患者采用了微創介入治療。患者規律使用抗凝劑出院后使用拜瑞妥華法林鈉抗凝,如果使用華法林,定時復查凝血功能,根據凝血功能,調整華法林劑量
2 結果
患者早期診斷主要依靠患者的癥狀體征來判斷;后期運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來確認血栓是否存在。通過相關診斷和檢查,本次研究中全部93例患者中,治愈87例,其中有20例出現了肺栓塞并發癥,經過針對性處理后得到有效控制;此外,有2例患者自行離院失訪,4例患者死亡;對治愈的87例患者展開12個月的隨訪,沒有患者再次發生血栓,也沒有患者出現肺栓塞。
3 討論
動靜脈血栓是骨創傷后圍手術期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治療不善,有很到的致殘率和致死率。相關研究表明,血栓形成的主要誘發因素包括以下因素:患者接受 血管吻合術之后形成血管痙攣,引發血管內膜損傷;四肢軟組織大面積挫傷,特別是四肢部位的重要血管區域的嚴重挫傷;骨折手術后患者由于活動受到了較大的限制,再加上術后修養、傷口疼痛導致肢體活動量不足,導致靜脈回流肌肉收縮功能弱化,從而使得制約靜脈血液流動速度;此外,糖尿病、過于肥胖以及高齡等也是誘發血栓的常見因素[2]。
血栓對患者的健康有嚴重威脅,如果不夠及時有效,患者很容易因此而成為殘疾,甚至會對患者的生命構成直接威脅。對于血栓患者,要盡量做到早發現,早治療。血栓的傳統診斷方法是通過患者的癥狀、體征以及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來做出診斷。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能夠較為清晰的以二維圖像的形式呈現出患者血管壁、血管腔的結構和狀態,并且能夠對患者的血流狀態實施動態觀察,易于發現血栓的部位,判斷患者血栓阻塞的實際程度以及影響范圍[3]。此外,超聲血管檢查技術在診斷四肢動靜脈血栓方面也具有十分顯著的效果,當前在臨床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更有利于血栓的早診斷早治療[4]。
在本次研究中,對于18例動脈血栓所形成的血管危象患者,主要通過微創介入技術給予治療,同時配合藥物罌粟堿、尿激酶以及丹參多酚酸鹽和丹參川穹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給予治療;在治療過程中對患者患肢做好保暖工作,并且根據患者的實際狀況給予鎮靜、抗感染等常規藥物給予輔助治療,獲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對于63例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主要采用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鈉給予治療,同時以抗血小板聚集藥物配合治療。此外,有12例患者通過微創介入治療,也獲得了不錯的療效。
血栓的預防工作同樣十分重要,在患者的術后康復過程中,應當引導、鼓勵患者盡早實施功能鍛煉,避免長期長時間臥床。此外,對于止血藥物的使用必須謹慎,以此來預防血栓的發生[5]。
綜上所述,對于創傷后圍手術期四肢動靜脈血栓患者,微創技術以及藥物治療能夠給予有效的治療,應當予以推廣。
參考文獻
李志強.血管超聲檢查技術診斷四肢靜脈血栓的臨床效果觀察[J].當代醫藥論叢,2016,14(12):20—21.
孫灝、王瑜、魏俊強,等.下肢及骨盆骨折患者圍手術期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分析[J].現代醫學,2017,(7):910—915.
霍轉過.血管超聲診斷下肢靜脈血栓的應用價值[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21):50—51.
饒俐.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在下肢深靜脈血栓診斷中的價值[J].中華正骨,2015,(6):23—25.
劉華磊,王淑霞.下肢動靜脈血栓30例超聲診斷分析[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5,(3):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