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霞

【中圖分類號】R18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3--01
前言: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進步,腹腔鏡在結石和膽囊切除過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由于腹腔鏡的形狀較為特殊,具有眾多官腔,加劇了腹腔鏡的清洗難度。部分腹腔鏡手術器械不具備耐高溫高壓性能,也不利于對其進行徹底消毒。此外,腹腔將的價格較為昂貴,一套腹腔鏡手術器械需要反復使用,若不能夠徹底消毒,會對患者的治療效果產生不利影響,加劇了感染的發生率。基于此,本次研究分析了不同清洗方法對腹腔鏡清洗效果的影響,現將研究結果闡述如下[1]: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150件作為研究對象,將清洗方法作為分組依據,將左右研究樣本隨機分為1組50件、2組50件和3組50件。
1.2 方法
1.2.1 清洗方法:對1組腹腔鏡手術器械采用常規清洗方法,在腹腔鏡手術完畢后,對腹腔鏡手術器械進行拆解,拔出套管芯,將鉗葉置入清洗池,采用流動水反復沖洗,采用不同型號的毛刷蘸取適量洗潔精對器械進行清洗,針對管腔器械,應采用高壓水槍進行沖洗。對2組腹腔鏡手術器械采用傳統清洗聯合加酶浸泡清洗方法,在1組傳統清洗的基礎上,采用3%的加酶清洗液對所有手術器械進行浸泡,時間約為10分鐘,然后采用流動水沖洗上述器械。對3組腹腔鏡手術器械采用傳統清洗、加酶清洗聯合超聲清洗方法。先對腹腔鏡手術器械進行常規清洗,然后將其置入含有3%的加酶清洗液的超聲清洗機中清洗10分鐘,再用流動水反復沖洗。
1.2.2 消毒方法 在腹腔鏡手術器械清洗完畢后,應對其進行吹干處理,將三組手術器械置入盛有2%堿性戊二醛溶液的儀器中,浸泡時間約為10h,然后采用無菌生理鹽水對腹腔鏡手術器械上的殘留藥液進行沖洗。
1.2.3 細菌學檢測方法 基于無菌環境下,采用無菌注射器抽取緩沖液10ml,注入待檢腔鏡的活檢口然后在活檢出口收集緩沖液,采用棉拭子反復擦拭腹腔鏡器械表明,并將棉拭子置入盛有10ml采樣液的試管中,送至化驗室檢測。采用營養瓊脂培養法對研究樣本進行72h細菌培養。
1.3 觀察指標
觀察三組腹腔鏡手術器械清洗消毒后的細菌學檢測合格率,包括菌落生長和無細菌生長兩個指標。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p<0.05時,認為數據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過將1組、2組和3組腹腔鏡手術器械清洗消毒后的細菌學檢測合格率進行對比可知,3組消毒后的腹腔鏡手術器械細菌學檢測合格率優于2組,2組消毒后的腹腔鏡手術器械細菌學檢測合格率優于1組,表明采用傳統清洗、加酶清洗聯合超聲清洗的方法,能夠有效降低腹腔鏡手術器械附著的細菌數量。三組數據對比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3 討論
醫學研究學者認為,腹腔鏡手術器械的清潔程度與手術成功率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受腹腔鏡手術器械結構復雜和材質特殊的影響,腹腔鏡的清洗難度較高。如果不能提升腹腔鏡手術器械的清潔效果,會加劇因清潔程度不足引發的院內感染,不利于確保患者的手術質量。有學者在研究中發現,去除腹腔鏡手術器械表面附著的生物膜是提升腹腔鏡手術器械清潔程度的關鍵。生物膜是自由游動的細菌的聚集,是降低手術成功率的重要原因。加酶清洗液是去除生物膜的有效途徑,通過實現加酶清洗液、超聲清洗方法的有效結合,能夠實現對腹腔鏡不規則表面和內部管腔的有效沖洗,對清洗細小的孔徑,具有良好效果,能夠有效提升腹腔鏡手術器械的消毒滅菌質量[2]。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采用傳統清洗+加酶清洗+超聲清洗的腹腔鏡手術器械,其細菌學檢驗合格率相對較高,證明該方法適用于腹腔鏡的清洗過程中,能夠降低腹腔鏡手術器械的清洗費用,為手術治療安全性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前提條件。
結論:應傳統清洗+加酶清洗+超聲清洗方法對腹腔鏡手術器械進行清洗,防止因腹腔鏡手術器械清洗不合格引發的術后感染現象,形成手術安全性的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付莉,楊麗娟.不同超聲+酶清洗時間對腹腔鏡清洗效果的影響[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33(05):809-811.
楊少榕.三種不同清洗方法在腹腔鏡清洗中的應用[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27(03):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