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奇蘭
【中圖分類號】R714.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3--02
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在眼底病的診斷、鑒別診斷、治療的選擇、療效觀察、預后判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已廣泛應用于眼底病的臨床診斷、療效觀察、發病機制、解剖及病理研究等。在檢查操作過程中,需要醫生、護士及患者的密切配合,才能獲取高質量的照片,為臨床提供可靠的結果。檢查時靜脈注射的熒光素鈉針劑是一種無毒染料,不參與體內代謝,一般受檢者均少發生毒性反應。但在檢查過程中,常會因為患者出現惡心、嘔吐等胃腸道不良反應而中斷或暫時中斷檢查,進而影響眼底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 具有調經活血、和胃通腑之功能,點按合谷穴常被應用于胃鏡檢查時減輕不良反應的發生,效果明顯[1]。為觀察點按合谷穴對減輕熒光血管造影檢查的效果,在眼底血管熒光造影檢查時對患者增加了合谷按摩的干預措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
1.1.1 病例納入標準:①年齡在20—70歲之間;②病情需要熒光血管造影檢查者。
1.1.2 病例排除標準: ①年齡> 70 歲者或年齡<20 歲者;②嚴重藥物過敏史③妊娠及哺乳期婦女;④合并有嚴重心、肺、肝、腎疾病,高血壓等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⑤既往有暈針史的患者。
1.2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1月—2017年8月在曙光醫院寶山分院眼科就診的患者,根據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選取200例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的方法隨機分為2 組,每組100人,分為點按合谷穴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其中檢查時間中記錄的秒均轉化為分,如15秒=15/60=0.25分,并保留小數點后一位,為0.3分。見表1
1.3 方法
1.3.1 造影前準備:檢查前充分散瞳,患眼滴用復方托吡卡胺滴眼液3~4次,每次1滴,5~10 min滴用1次,待瞳孔擴大至8mm,方能達到拍片要求,以防漏拍眼底病變區域。造影前兩組均給予口服維生素B6 10 mg,富馬酸酮替芬片1mg預防過敏反應的發生。
1.3.2 熒光素鈉的注射方法:一般選擇前臂正中靜脈,先抽取20%熒光素鈉注射液0.25 mL加生理鹽水5 mL稀釋成10 mg/mL做靜脈內注射過敏試驗,觀察2 min,如無過敏反應,再用20%熒光素鈉原液3ml配合攝片醫生在3~5 s內快速靜脈推注,做到推藥與攝片計時同步,當眼底出現熒光時立即進行連續攝片,力求拍下背景期,動脈前期到靜脈早期眼底,每秒1~2張,靜脈充盈后可停止連續拍攝,改選擇性拍攝,一般包括7~9個視野,每只患眼拍40張左右。
1.3.3 點按合谷穴方法:點按合谷在按摩組進行過敏試驗時開始,左手握住患者除拇指以外的四指,右手拇指尖點按合谷穴,以患者感到酸、麻、脹、 重為得氣,持續時間1分鐘,暫停10秒后繼續按摩一直進行到熒光素鈉液推注完畢,邊按摩邊與病人談話,以轉移病人對手術的注意力。
1.3.4 資料收集與統計:統計按摩組和對照組發生胃腸道不良反應的臨床表現和發生率,兩組做對比,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卡方檢驗,對數據進行分析。
2 .結果
200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檢查。有30例出現胃腸道不良反應,均出現在快速靜脈注射熒光素鈉后1~3 min,少數在20 min后,病例中無支氣管痙攣、低血壓、休克等嚴重反應。按摩組在惡心、嘔吐、腹痛等胃腸道反應方面的發生率以及持續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表3)其中持續時間中記錄的秒均轉化為分。
3 .討論
3.1 熒光血管造影檢查的胃腸道反應。熒光血管造影檢查需要靜脈推注熒光素鈉針劑,熒光素鈉具有不與機體組織牢固結合的生化特性,不參與人體內的物質代謝過程,機體對其有一定耐受性,但也并非絕對安全。一般用量為1 g時毒性極微,但過量則發生毒性反應。如注射熒光素鈉速度過快,可導致單位時間內濃度增加或出現一過性組胺物質釋放過多而發生不良反應。20%熒光素鈉的透明度低,難以檢查純度,可導致顆粒雜質進入體內而引起不良反應。最常見不良反應既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腹痛等。多見于推注造影劑30 s后一過性出現。發生原因與精神緊張、強光刺激、植物神經功能障礙或藥物對胃腸道刺激反應等有關[2]。患者一旦出現上述反應,則不能很好的配合檢查,可能造成照相效果不佳,錯過造影劑循環時間,貽誤臨床診斷等不良后果。
所以,眼底熒光造影檢查技術是一種微創微害的檢查方法,應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及有無過敏史,并對患者心理、術后不良反應等問題進行針對性干預,加強對患者的心理疏導及病情觀察,熟練掌握操作技術,有助于減輕患者不適癥狀,順利完成檢查。
3.2 合谷穴的解剖及臨床應用。合谷穴屬手陽明大腸經中的原穴,善療頭面五官之疾,又廣泛應用于內、外、婦、兒等臨床各科,故為臨床之要穴[3]。穴位的血管分布具有規律性,穴位區皮下組織的小血管和毛細血管網異常豐富,而血管壁上有植物神經叢分布,刺激穴位時,引起穴位區皮下血管壁上的植物神經興奮,通過植物神經系統的傳導,產生反射性效應。合谷穴淺層布有豐富的皮下靜脈及橈動脈發出的第一掌骨背側動脈的分支,深層布有橈動脈末端及掌深弓的分支,因而可以認為針刺合谷穴得氣與血管也有著密切的關系[4]。
合谷穴部位深筋膜十分豐厚致密[5]穴得氣與深筋膜等致密結締組織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用雙手拇指按壓合谷穴,主要是通過手陽明大腸經及經氣的運行,由表及里傳導的關系,運用瀉法,以瀉陽明大腸腑氣,腑氣通,則胃氣降,氣不上逆,故能有效的控制惡心、嘔吐等癥狀。[6]
4 結論
根據中醫經絡理論,人體生理、病理與相關穴位有密切聯系,點按穴位,可直接影響人體生理、病理反應進程,導致生理、病理反應的發生或終止。本文結果提示合谷按摩組在惡心、嘔吐、腹痛等胃腸道反應方面的發生率以及持續時間均低于對照組,說明進行熒光血管造影檢查注射熒光素鈉時,進行點按合谷能有效減少胃腸道反應,不但能夠使檢查順利完成,也減輕了受檢者的痛苦,操作方便,安全有效,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紀莉莎,張明,陳蕾華.按壓合谷穴降低胃鏡檢查不適的效果觀察[J].臨床護理研究,2005,19(3):490.
魏廣川,孫偉.眼底熒光血管造影的不良反應及應對措施〔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06,6(24):636-637.
周翔,陳新華. 合谷刺及其臨床應用[J]. 中國民間療法,2015 ,23(3):96-97.
黨瑞山,沈雪勇. 手太陰肺經穴位與結締組織結構的關系[J]. 上海針灸雜 志,1997 ,16 (4):28 – 29.
崔懷瑞 ,楊新東,徐象黨等.合谷穴的局部解剖學研究[J].針灸臨床雜志.2006,2(4):35-37.
朱紅喆 ,項冬仙,張和琴等.按揉合谷穴聯合隔鹽灸防治化療致胃腸反應的效果觀察[J].中國基層醫藥.2015,22(7):1074-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