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其周 孫慧琴 鄭春山 李清洋 王海濤 耿樹巖


【中圖分類號】R41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3--02
發熱是目前骨折內固定術后出現的常見臨床癥狀,現代醫學認為多是由于術中、術后切口滲血、滲液于周圍組織,機體對滲出的物質進行吸收而引起的發熱,屬吸收熱,或者是院內感染的結果。目前治療發熱的手段多為對癥治療或者術后補充營養,提高患者機體防御系統功能,甚至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雖然多能達到降溫效果,但抗生素及營養藥物的應用有其嚴格的適應證,甚至受到經濟條件的限制。十全大補湯具有改善病人營養、提高機體免疫作用,對骨折后血管損傷血液滲出,靜脈回流障礙起到改善作用,減少吸收熱及院內感染的可能。現將我科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十全大補湯加味臨床應用結果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患者選擇標準 納入標準 :閉合性四肢長骨骨折、骨盆骨折、腰椎骨折需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
排除標準 :①開放性骨折;糖尿病、血液病、嚴重心血管疾病、感染 。②孕婦、哺乳期婦女。
1.2 一般資料 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間本科收治符合選擇標準的骨折內固定患者216例,其中四肢長骨骨折164例、骨盆骨折23例、腰椎骨折29例,年齡29-86歲,平均56.3±11.6歲,男179例,女37例。
1.3 方法 根據入院時間的不同,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108人:治療組:患者入院后行常規治療,于手術前一天及術后4天十全大補湯加味藥液150ml口服,BID;對照組于同一時間飲用150ml的溫水,BID,分別記錄兩組手術前1天、和手術后1-4天的體溫(早中晚三次),術前一天及術后第四天的血常規及白蛋白、血沉、C反應蛋白數據。
1.4 統計分析 采用 SPSS17.0 統計軟件包進行分析。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各時間點間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 LSD 檢驗;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檢驗水準 α=0.05。
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按α=0.05水準,處理和時間因素的主效應P<0.05,有統計學意義,可以認為十全大補湯加味和對照組的在不同時間段的體溫不同,
采用LSD 檢驗對兩組相同時間點進行兩兩比較,術前第一天治療組和對照組體溫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治療組和對照組體溫差別有統計學意義,可以認為十全大補湯加味治療對手術患者體溫有改善作用。
對手術前口治療組和對照組的血紅蛋白、血沉和C-反應蛋白數據采用T檢驗,按α=0.05水準,發現手術前一天治療組和對照組的血紅蛋白、血沉和C-反應蛋白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第四天治療組和對照組的血紅蛋白、血沉和C-反應蛋白差別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認為十全大補湯加味治療對手術患者的血紅蛋白、血沉和C-反應蛋白有改善作用。
2 結果
十全大補湯加味口服可以有效地改善骨折內固定術后出現的發燒,,且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身體 素質。
3 討論
發熱是目前骨折內固定術后出現的常見臨床癥狀,現代醫學認為多是由于術中、術后切口滲血、滲液于周圍組織,機體對滲出的物質進行吸收而引起的發熱,屬吸收熱,或者是院內感染的結果。目前治療發熱的手段多為對癥治療或者術后補充營養,提高患者機體防御系統功能,甚至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雖然多能達到降溫效果,但抗生素及營養藥物的應用有其嚴格的適應證,甚至受到經濟條件的限制。十全大補湯具有改善病人營養、提高機體免疫作用,對骨折后血管損傷血液滲出,靜脈回流障礙起到改善作用,減少吸收熱及院內感染的可能。對于骨折內固定術后的發熱沒有特別的記載,但《醫宗金鑒》中對損傷性發熱也有記載:“損傷之證發熱者,若亡血過多,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者,此血虛發熱也,故骨折術后發熱應屬于損傷后發熱的范疇。中醫認為損傷后多傷氣傷陰,氣陰兩虛,故血熱內生是骨折術后發熱的根本所在。筆者在臨床治療中用十全大補湯加味治療骨折術后非感染性發熱,特別對年老體弱,氣血本虛,或者術中出血量較大,如股骨干骨折、骨盆骨折、腰椎骨折等病人,療效滿意。筆者所用方劑為十全大補湯加雙花、連翹、地龍、土鱉蟲。十全大補湯乃補氣補血之名方,出自宋代我國第一部由國家頒布的成藥方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方中包含“四君子湯”和“四物湯”又加黃芪和肉桂而成。四君子湯由人參、白術、茯苓、甘草組成,有補氣健脾之功效,四物湯由熟地、當歸、白芍、川芎組成,乃補血養血之名方。又加黃芪增補氣之功效,中醫認為“氣能生血,血能載氣,氣血是可以互生的”,加肉桂入血分,溫通血脈。在十全大補湯基礎上,筆者加入雙花,連翹清熱解毒,地龍清熱通絡,且現代藥理學研究地龍有促進傷口及骨折愈合作用,加土鱉蟲活血化瘀。全方有補氣健脾,清熱養血,活血化瘀之功效。近年研究表明,十全大補湯全大補湯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活性氧產生以及增強體力等作用。目前臨床采用降溫的辦法一般采用的是靜脈補充營養劑,如給予復方氨基酸或脂肪乳劑,抗生素預防感染,消炎鎮痛藥(萘普生 消炎痛)等,雖然多能達到降溫效果,但抗生素及營養藥物的應用有其嚴格的適應證,甚至受到經濟條件的限制,消炎鎮痛藥對骨折愈合有消極影響。因此,本研究通過觀察,骨折內固定術后應用十全大補湯應用控制患者發熱效果明顯,,且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身體素質,使病人盡快回歸社會。減輕病人經濟負擔,創造更多的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倪敏 戴西湖 十全大補湯治療化療引起的骨髓抑制及感染性發熱的臨床研究[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03年 05期
藍桂森 十全大補湯加味治療骨折內固定術后骨感染45例[J]新中醫 2000 年05期
怡悅 十全大補湯對氧化應激大鼠的抗氧化及氧化系的影響國外醫學[J]中醫中藥分冊 2001年03期
耿東升 十全大補湯研究進展[J]中成藥 2003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