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洪亮
【中圖分類號】R24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3--01
慢性支氣管肺炎[1]屬于我國臨床治療中較為多發的一種疾病,主要是受到非感染或者是感染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患者氣管、支氣管粘膜與其附近組織存在的非特異性炎癥,病情早期,患者臨床癥狀不明顯,臨床診斷難度較大,因此晚期確診時,治愈難度極高?;颊甙l病受到季節影響,集中于秋、冬兩季,四季均可見,臨床表現以粘液分泌量多、支氣管腺體增生為主,若患者得不到及時有效治療,會加重患者病情,導致患者出現肺源性心臟病或者是阻塞性肺氣腫[2],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因此需通過有效措施對患者病情進行有效控制,以提高慢性支氣管肺炎的臨床療效。筆者隨機抽選80例慢性支氣管肺炎患者,分為兩組,分別給予兩種不同的治療方案,以探析中醫辨證治療慢性支氣管肺炎效果,現將探究結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慢性支氣管肺炎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與對照組,其中對照組中男患者20例,女患者20例,患者年齡最大是80歲,最小是20歲,平均是(55.7±3.3)歲,病程是1—12年,平均是(5.1±1.3)年;觀察組中男患者24例,女患16例,患者年齡在17—82歲之間,平均是(57.7±3.6)歲,病程在1—11年之間,平均是(5.7±2.3)年,對比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資料,具備可比性(P>0.05)。80例患者均享有知情權,簽訂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西醫治療,給予患者消炎、止咳平喘等藥物進行治療,給予患者大環類脂類、喹諾酮類等藥物進行抗感染治療,病情較輕患者口服,病情嚴重患者需進行靜脈滴注,給予患者復方氯化銨(生產企業:廣東邦民制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4975)進行鎮咳,劑量為10ml/次,3次/d,口服,若患者存在喘息,需給予患者低流量吸氧;觀察組患者實施中醫辨證治療,若患者屬于肺陰虛型,藥方如下:瓜蔞10g、知母8g、川貝母8g、沙參10g、杏仁8g;若患者屬于肺氣虛型,藥方如下:黃芪15g、五味子15g、款冬花15g、甘草10g、黨參15g、當歸15g、百合10g、桔梗10g;若患者屬于肺心氣虛型,藥方如下:丹參15g、干姜6g、紅參6g、桂枝15g、附子6g;若患者屬于痰濁阻肺型,藥方如下:菟絲子10g、半夏10g、附子8g、細辛3g、桔梗10g、干姜8g、山藥8g、肉桂3g;若患者屬于脾腎陽虛,藥方如下:附子10g、熟地黃10g、甘草8g、白術10g、肉桂8g,煎服,3次/d,連續用藥一個月。
1.3 療效判定標準
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或者是基本消失,實驗室檢查與胸部X線片檢查均顯示正常,為顯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得到改善,實驗室檢查與胸部X線片檢查結果均基本正常,為有效;治療后,患者病情無明顯變化,或是加重,為無效。
1.4 統計學處理
通過SPSS11.0軟件統計分析本文數據資料,均用驗證相關計數數據,并均以(±s)表示本文的計量數據,以t檢驗,P<0.05表示兩組比較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通過本次探究過程發現,觀察組中,僅2例患者出現惡心,不良反應發生率是5%,對照組中,26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6例惡心、4例嘔吐、6例胃部不適、2例心律失常,4例失眠,4例煩躁),不良反應發生率是65%,差異性顯著(P<0.05)。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性顯著(P<0.05)。
3 討論
慢性支氣管炎屬于我國臨床治療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呼吸系統疾病,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例如:微塵、細菌、有害氣體等。在中醫中,慢性支氣管炎歸為喘證、痰證[3-4]等范疇中,對患者肝臟、腎、脾、肺等產生不良影響,主要是受到內邪或者是外邪等侵害患者肺部,導致反復發作,臨床治療難度較大。肺主氣,屬于五臟中的華蓋[5],如果患者肺部受到損傷,會導致患者五臟失調現象的出現,因此在中醫治療中,以辨證治療為主,在中醫理論基礎上,綜合調理患者的氣血陰陽[6],以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
使用中醫辨證治療,所使用的中藥具備以下作用:桔梗具備宣清降濁的作用,半夏具備補脾益氣的作用,白術具備行氣破瘀的作用,細辛具備祛風散寒的作用等,各藥物之間具備相輔相成的作用,聯合使用可發揮事半功倍的作用,能夠維持患者腎、肺、脾的平衡與調節,增強患者免疫力,有效緩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臨床療效與生活質量。慢性支氣管肺炎屬于人體祛邪的一種外達表現,不能只使用藥物治療,還需重視患者飲食習慣與體育鍛煉等[7],提高患者的機體免疫力,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營造良好的居住環境,以有利于患者慢性支氣管炎的治療,有效控制患者病情,降低患者的反復發作率。
在本次探究過程中,筆者隨機抽選我院接收的80例慢性支氣管肺炎患者,分成兩組,分別給予西醫與中醫辨證治療,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5%)明顯低于對照組(65%),差異性顯著(P<0.05)。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5%)明顯高于對照組(75%),差異性顯著(P<0.05)。
綜上所述,中醫辨證在慢性支氣管肺炎臨床治療中的使用,不僅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而且能夠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反復發作率,具備重要意義,值得在臨床治療中進行大范圍的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王麗梅,李祥.淺述小兒咳嗽的中醫辨證治療[J].陜西中醫,2009,30(7):908-909.
原小英.中醫辨證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的臨床觀察[J].北方藥學,2011,08(11):25-25.
李德科,唐榮偉,趙淑芹等.中醫辨證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4,20(10):213-215.
向建軍.中醫辨證治療慢性支氣管的臨床分析[J].中外醫療,2013,32(26):127-128.
王友恒.中醫辨證治療慢性糜爛性胃炎療效觀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27):412-413.
羅德智.中醫辨證治療慢性腎炎56例臨床效果分析[J].亞太傳統醫藥,2014,10(15):73-74.
張亞立.中醫辨證治療慢性胃炎的療效觀察[J].求醫問藥(學術版),2013,11(3):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