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
【中圖分類號】R7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3--02
變態反應性皮膚病患者疾病發生的原因在于邪毒侵襲,具體包含藥疹、蕁麻疹以及濕疹等等,臨床治療中尚無明確的發病機制分析,故而影響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當前臨床治療中多采用西藥治療的方式,盡管能夠快速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但是實際的作用效果仍然不夠理想,患者疾病多具有復發率較高等特點。為了全面了解中醫辨證治療變態反應性皮膚性的效果,文章將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于本院實施診治的70例變態反應性皮膚病患者視為分析對象,按照其個人意愿納入辯證組與參照組。通過不同的治療方式實施效果評價,現總結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于本院實施診治的70例變態反應性皮膚病患者視為分析對象,按照其個人意愿納入辯證組與參照組(n=35)。辯證組患者中男性與女性患者數量分別為15例、20例,患者年齡在14歲到56歲之間,年齡均數為(37.81±4.13)歲。參照組患者中男性與女性患者數量分別為15例、20例,患者年齡在13歲到56歲之間,年齡均數為(37.58±4.32)歲。組間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區別,可以實施分組討論(p>0.05)。
1.2 方法
參照組應用門冬氨酸鈣注射液治療,20ml溶度2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融入10ml門冬氨酸鈣對患者實施靜脈推注治療,1次/d,連續治療5d。辯證組予以中醫辯證施治,具體方式如下。
1.2.1 陰虛虧虛、肌膚失養型患者 中藥配方:夜交藤、白芍、麥冬、黃芪及黃精各15g,當歸、刺蒺藜、醋柴胡、防風、五味子、烏梅各10g,生地黃20g[1]。1劑/d。
1.2.2 濕熱內蘊、陰虛血熱型患者 中藥配方:白茅根、地膚子、六一散各30g,茜草、土茯苓、赤芍、牡丹皮各20g,紫草、白鮮皮各15g,黃柏、苦參、刺蒺藜、烏梅、防風、五味子各10g,龍膽草6g,1劑/d。
1.2.3 濕熱內蘊、陰虛風動型患者 中藥配方:白茅根、車前子、六一散、土茯苓、薏苡仁30g,凌霄花、刺蒺藜15g,牡丹皮、地膚子、白鮮皮、生地黃各20g,澤瀉、烏梅、防風、五味子10g,1劑/d[2]。
1.2.4 血分熱盛、陰虛風動型患者 中藥配方:12g秦艽,赤芍、牡丹皮、生地黃、黃精、地膚子、白鮮皮各15g,10g五味子、刺蒺藜、烏梅、荊芥及防風,1劑/d。
1.3 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治愈:患者皮膚瘙癢癥狀消失,皮損狀態恢復;好轉:患者皮膚瘙癢癥狀改善,皮損狀態好轉;無效:患者癥狀未改善或者出現持續加重問題(癥狀改善率=治愈率+好轉率)[3]。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實施數據處理,計數資料應用卡方予以檢驗,差異性比較應用p值予以評價,p<0.05則代表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參照組患者癥狀改善率為82.35%,數據比較明顯低于辯證組患者的癥狀改善率97.14%,數值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0.01)。詳見表1
3 討論
變態反應性皮膚病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產生較大影響,對患者生理機能與正常組織會帶來損傷[4]。常規治療方式下盡管能夠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但是仍然具有較多患者治療后癥狀無改善。
中醫治療的方式下主要基于患者的臨床癥狀實施對癥治療,進而發揮標本兼治的作用價值[5]。藥物組方中赤芍、牡丹皮以及生地黃等藥材具有清熱涼血的功能,地膚子、白鮮皮則能夠發揮祛風止癢的作用價值,輔以黃精、五味子等中藥材能夠養護患者皮膚,發揮潤肺的作用效果。基于患者中醫分型予以治療,能夠針對性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緩解患者的痛苦感受,增強患者機體免疫能力。
基于數據調查的結果來看,參照組患者癥狀改善率為82.35%,數據比較明顯低于辯證組患者的癥狀改善率97.14%,數值比較的結果表明了相較于常規西藥治療的方式,中醫辯證施治變態反應性皮膚病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其臨床治療效果更加理想,治療無效的患者數量相對較少。
綜合上述觀點,中醫辨證治療變態反應性皮膚性的效果理想,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緩解患者的痛苦感受,建議廣泛應用到變態反應性皮膚病患者治療期間,切實發揮臨床治療的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王偉秋,楊桂菊.中藥養血潤膚飲加減治療血熱型色素性紫癜性皮膚病的臨床療效[J].光明中醫,2017,32(22):3250-3252.
楊剛,張琪,譚城.性味歸經、升降浮沉等中醫基礎理論指導下過敏性皮膚病同病異治初探[J].遼寧中醫雜志,2017,44(07):1393-1395.
陳黎明,張一帆,沈宇明,等.基于關聯規則和復雜系統熵聚類的趙炳南治療皮膚病用藥規律研究[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7,38(02):14-16.
張曉春.運用中醫衛氣營血辨證治療變態反應性皮膚病258例療效分析[J].湖南中醫雜志,2013(06):23-25.
羅瑞靜,何建成.基于中醫智能化問診系統的皮膚病中醫證候臨床流行病學調查智能化系統的開發思路[J].時珍國醫國藥,2016,27(07):1781-1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