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珍
類風濕關節炎(RA)是一種以慢性關節滑囊炎為主要特征的慢性、系統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蝕關節及周圍組織,從而導致骨質破壞、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致殘率,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1]。因此,RA早期診斷和治療對改善RA患者的預后有著重要的意義。文獻[2]研究顯示,血清學指標可出現于RA發病早期,甚至出現于相關臨床癥狀和體征發生前,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性,可用于RA早期診斷、病情監測和預后評估。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血清學指標有類風濕因子(RF)、抗環瓜氨酸肽(抗CCP)抗體等[3],本研究通過檢測RA患者、非RA患者和健康體檢者血清RF和抗CCP抗體,旨在探討血清RF和抗CCP抗體在RA患者的表達及其與預后的相關性,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RA患者作為RA組,納入標準:(1)符合1987年美國風濕病學會(ACR)修訂的RA分類診斷標準[4];(2)自愿配合整個研究進行者。排除標準:(1)排除系統性紅斑狼瘡(SLE)、干燥綜合征(SS)、幼年特發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多發性肌炎和皮肌炎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家族遺傳性疾病者;(2)嚴重心肺肝腎功能不全者;(3)良惡性腫瘤等其他相關性疾病的患者。選取同期60例非RA患者作為非RA組,納入標準:符合2007版骨關節炎診治指南。排除標準:(1)過敏史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者;(2)嚴重心肺肝腎功能不全者;(3)良惡性腫瘤等其他相關性疾病者。選取同期于本院體檢部接受體檢的6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健康對照組,納入標準:(1)無重大疾病者;(2)無關節疾病者。排除標準:不愿配合研究者。該研究已經醫院倫理學委員會批準,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
1.2 檢測方法 采集觀察對象清晨空腹靜脈血3 mL,并置于一次性分離膠促凝試管中,3 5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采用ELISA法檢測觀察對象血清抗CCP抗體水平,試劑盒由上海科新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檢測觀察對象血清RF的水平,試劑盒由日本和光純藥工業株式會社提供,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象的血清抗RF、CCP抗體水平,并記錄患者的腫脹關節計數(SJC)、壓痛關節計數(TJC)和28個關節的疾病活動度(DAS28)評分。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兩兩比較采用t檢驗,三組間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相關性研究采用Pearson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RA組:男68例,女52例,年齡18~78歲,平均(49.79±12.78)歲,病程2~15年,平均(6.24±2.43)年。根據DAS28評分將RA患者分為RA活動組(DAS28>3.2)50例和RA緩解組(DAS28≤3.2)70例;根據美國風濕病學會的RA X線分期標準以及由Dm[5]推薦修訂的Sharp法評分,對RA患者雙手X線平片進行分期及Sharp評分,分為RA骨侵蝕組56例和非骨侵蝕組64例。非RA組:男34例,女26例,年齡20~82歲,平均(49.86±13.21)歲;干燥綜合征18例,系統性紅斑狼瘡13例,系統性硬化癥10例,強直性脊柱炎9例,骨關節炎6例,腰椎間盤突出癥4例。健康對照組:男34例,女26例,年齡18~79歲,平均(48.85±14.75)歲。RA組、非RA組和健康對照組三組的性別結構、年齡組成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三組血清RF和抗CCP抗體水平比較 RA組血清RF水平明顯高于非RA組和健康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RA組的血清抗CCP抗體水平明顯高于非RA組和健康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血清RF和抗CCP抗體水平比較(±s)

表1 三組血清RF和抗CCP抗體水平比較(±s)
組別 RF(U/mL) 抗CCP抗體(RU/mL)RA 組(n=120) 158.74±73.43 132.43±32.34非RA組(n=60) 34.53±10.24 24.58±6.76健康對照組(n=30) 4.84±1.12 15.24±4.56 F值 150.58 510.41 P值 <0.05 <0.05
2.3 RA活動組和緩解組血清RF和抗CCP抗體水平比較 RA活動組血清RF和抗CCP抗體的水平均明顯高于RA緩解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RA活動組和緩解組血清RF和抗CCP抗體水平比較(±s)

表2 RA活動組和緩解組血清RF和抗CCP抗體水平比較(±s)
組別 RF(U/mL) 抗CCP抗體(RU/mL)RA活動組(n=50) 208.73±94.72 152.73±32.75 RA緩解組(n=70) 118.54±28.48 121.74±36.52 t值 7.52 4.78 P值 <0.05 <0.05
2.4 RA骨侵蝕組和非骨侵蝕組血清RF和抗CCP抗體水平比較 RA骨侵蝕組和RA非骨侵蝕組的血清RF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RA骨侵蝕組的血清抗CCP抗體水平明顯高于RA非骨侵蝕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RA骨侵蝕組和非骨侵蝕組血清RF和抗CCP抗體水平比較(±s)

表3 RA骨侵蝕組和非骨侵蝕組血清RF和抗CCP抗體水平比較(±s)
組別 RF(U/mL) 抗CCP抗體(RU/mL)RA骨侵蝕組(n=56) 164.25±78.42 183.47±88.79 RA非骨侵蝕組(n=64) 154.38±69.38 79.65±22.73 t值 0.73 9.03 P 值 >0.05 <0.05
2.5 RA患者的血清RF和抗CCP抗體水平與腫脹關節計數、壓痛關節計數和28個關節的疾病活動度評分的相關性 Pearson分析結果顯示,RF與DAS28呈顯著正相關(P<0.05),抗CCP抗體與SJC、TJC和DAS28均呈顯著正相關(P<0.05),見表4。

表4 RA患者血清RF和抗CCP抗體水平與SJC、TJC和DAS28評分的相關性
RF是目前運用最廣泛的RA實驗室指標,是目前診斷RA的首選指標之一。RF是一種以變性IgG為靶抗原的自身抗體,主要有IgM、IgG、IgA、IgE和IgD型RF,主要存在于RA患者的血清和關節液中,其可通過與自體、異體或異種IgG形成免疫復合物,激活補體系統,從而誘發炎癥反應[6]。RF在RA患者中的檢出率很高,RF陽性支持早期RA的傾向性診斷,如對年輕女性應進行RA和風濕熱間的鑒別;而對非活動期RA的診斷,需參考病史[7]。在RA患者,RF的滴度與患者的臨床表現呈正相關,即隨癥狀加重而效價升高。但RF并不是RA獨有的特異性抗體。在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有50%RF陽性,在其他結締組織病如干燥綜合征、硬皮病、慢性活動性肝炎及老年人中均可有不同程度的陽性率[8]。文獻[9]研究顯示,病理性RF導致的自身免疫損傷可使RA患者疾病活動,發生類風濕結節、壞死性血管炎、骨侵蝕等。抗CCP抗體是RA特異性自身抗體,主要由血清、關節液和骨髓中的B淋巴細胞自發分泌[10]。文獻[11]研究顯示,抗CCP抗體與瓜氨酸蛋白可在炎性細胞的Fcy受體的作用下形成免疫復合物,從而產生免疫應答。文獻[12]研究亦顯示,抗CCP抗體為RA的早期抗體,并與RA患者的關節侵蝕狀況和預后存在著密切的相關性。
本研究結果表明,RF和抗CCP抗體在RA血清均具有較高的表達水平,且和疾病活動性存在一定的相關性。RF并不是RA的特異性抗體,其在骨關節炎、干燥綜合征、進行性全身性硬化癥等疾病中亦有不同程度的陽性表現,故僅進行RF檢測很難為早期RA提供可靠的依據。而抗CCP抗體為RA特異性自身抗體,用于早期RA診斷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性。本研究結果顯示,RA骨侵蝕組的血清抗CCP抗體水平明顯高于RA非骨侵蝕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抗CCP抗體關節侵蝕性病變有著密切的聯系。原因可能是,富含瓜氨酸殘基的多肽或蛋白均可被RA患者血清中的自身抗體識別,進而引起關節損傷,重要者可導致關節畸形,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13]。因此,對于抗CCP抗體陽性患者應盡早給予有效的干預,延緩疾病的進展,減少骨侵蝕和關節破壞,從而改善RA患者的預后。文獻[14]研究指出,CCP陽性且定量檢測結果顯示持續增高者就有明顯的骨侵蝕進展,即便患者經治療后臨床癥狀有所改善,但絕不能放松后續治療。而文獻[15]進一步指出,CCP抗體具有區分損傷性和非損傷性關節炎的能力,可作為RA疾病活動度評估的重要參考指標。文獻[16-17]通過臨床試驗證明,CCP抗體可作為RA早期診斷的特異性指標,而RF則作為疾病損傷程度的特異性指標。Kroot等[18]通過對數百例發病1年以內的RA患者進行了1~6年的隨訪,通過對疾病活動評分、健康評估問卷以及影像學評分的連續觀察,抗CCP抗體陽性的RA患者骨破壞較陰性者嚴重。本研究結果亦顯示,抗CCP抗體與SJC、TJC和DAS28均呈顯著正相關,與文獻[19]研究結果相符。文獻[20-21]研究亦顯示,抗CCP抗體水平與IL-4、IL-17等炎性因子的水平有關,而這些因子可通過直接或間接發揮促炎性作用,在RA的發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目前,關于抗CCP抗體是否與疾病活動存在相關性的觀點尚未統一,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的說法,而確切的結論則有待進一步更大樣本量的基礎和臨床研究。
綜上所述,血清RF和抗CCP抗體水平與RA疾病活動性相關,且血清抗CCP抗體水平與骨侵蝕相關。RF和抗CCP抗體在RA患者的早期診斷和預后評估中均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1]蘭由玉,王友強,何成松.五項檢測指標在類風濕關節炎早期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3,23(9):2130-2132.
[2]張楊文.類風濕性關節炎血清RF與抗-CCP抗體濃度檢測及其意義[J].實用醫學雜志,2015,31(1):108-109.
[3]賴曉霏.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血清中IL-27、炎癥指標和疾病活動度的相關性分析[J].免疫學雜志,2014,30(6):536-538.
[4] Arnett F C,Edworthy S M,Bloch D A,et al.The American Rheumatism Association 1987 revised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rheumatoid arthritis[J].Arthritis Rheum,1988,31(3):315-324.
[5] Dm V D H.Plain X-ray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overview of scoring methods, their reliability and applicability[J].Baillieres Clinical Rheumatology,1996,10(3):435-453.
[6]林錦驃,楊濱,歐啟水.類風濕關節炎中抗環瓜氨酸肽抗體、類風濕因子濃度與白介素17mRNA表達關系研究[J].現代免疫學,2014,34(5):377-380.
[7]楊芳.ESR、RF、抗CCP和AKA聯合檢測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價值[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2):1-3.
[8]樊啟艷.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自身抗體的檢測與臨床意義[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7):27-29.
[9]張靜思,陳鑫蘋,陳斌.RF、抗-CCP、AKA及GPI聯合檢測在類風濕關節炎診斷中的價值[J].重慶醫學,2015,44(13):1788-1789.
[10]張新剛,張曉莉,蔣莉,等.類風濕因子、抗環瓜氨酸多肽抗體和抗角蛋白抗體聯合檢測在類風濕關節炎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2,41(12):1130-1133.
[11]關曉東,吳宇芳,陳少瑩,等.聯合檢測ICTP、抗CCP抗體和RF在未分化關節炎向類風濕關節炎轉化的預測價值[J].重慶醫學,2015,44(34):4787-4789.
[12]石連杰,李建紅,胡凡磊,等.趨化因子配體19在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血清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16,48(4):667-671.
[13]張瓊,羅以勤,汪元,等.4種血清標志物在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疾病活動度的判斷及骨侵蝕的預測的應用價值[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15,50(12):1791-1794.
[14]郭迪斌,谷曉晶,居艷娟,等.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血清可溶性髓樣細胞觸發受體-1、白介素-17水平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32):15-17.
[15]李云春,鐘利,王悅.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及相關炎性因子與病情活動度的相關性[J].檢驗醫學,2017,32(4):304-307.
[16]李云春,許榮,方忠俊,等.類風濕因子分型及抗環瓜氨酸肽抗體聯合檢測與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辨證分型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33(12):1608-1610.[17]張楊文.類風濕性關節炎血清RF與抗-CCP抗體濃度檢測及其意義[J].實用醫學雜志,2015,31(1):108-109.
[18] Kroot E J J A,Nieuwenhuizen M G,Malefijt M C D W,et al.Change in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during the first decade of the disease[J].Arthritis &Rheumatology,2001,44(6):1254-1260.
[19] 高雅.胸腺基質淋巴細胞生成素在類風濕關節炎和有關節癥狀的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外周血中的表達及其意義[J].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6,42(3):556-560
[20] Kokkonen H,S?derstr?m I,Rockl?v J,et al.Up-regulation of cytokines and chemokines predates the onse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J].Arthritis & Rheumatology,2010,62(2):383-391.
[21]賴曉霏.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血清中IL-27、炎癥指標和疾病活動度的相關性分析[J].免疫學雜志,2014,30(6):536-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