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衛平
產婦在分娩期是一個較為復雜且具備一定危險性的過程[1],在此過程中產婦會存在社會、家庭以及心理等諸多方面的壓力,比如恐懼疼痛導致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存在較大的心理應激反應以及生理變化[2],加上初產婦沒有分娩的經驗,較為容易產生焦慮以及抑郁等負面性情緒[3]。隨著社會的發展,醫療衛生服務也得到了很大的完善,服務模式的轉變給予產婦更多的生理重視[4],產婦的生理健康雖然得到了廣泛關注,但是產婦的心理健康卻仍然過于忽視[5]。基于此,本文選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本院進行分娩的50例初產婦為本研究對象,探討分娩期心理護理對產婦分娩疼痛程度、焦慮及抑郁評分的改善作用。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本院進行分娩的初產婦5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初產婦;年齡20~35歲;產婦自身具備清楚的溝通能力,孕期均無發生較大精神創傷的事件。排除標準:宮外孕、胎位不正、嚴重妊娠并發癥產婦;存在精神障礙、嚴重系統性疾病。按照隨機抽號的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產婦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且該研究已經倫理學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法,包括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在產前做好產前教育的基礎之上,對產婦均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在孕期保持產房溫暖、整潔,醫護人員要保持良好的狀態服務于產婦,保證孕期以及產時進展順利。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之上,外加心理護理干預方法。之后在實施產前心理護理干預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多種方法,具體包括:(1)重視社會支持的作用。簡要了解產婦的家庭概況,給產婦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對產婦進行關注,保證其在產后的情緒變換,避免出現焦躁無助失落的情緒。保證護理工作人員與產婦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能夠具備較為平和、耐心的交流態度,能夠明確的了解其內心需求,并且能夠主動的通過采用針對性溝通及措施,來更好的幫助產婦解決相應的問題。在分娩過程中,由專門的醫護工作人員來完成陪護分娩,對產婦行較為有力的心理情感慰藉。(2)放松訓練。通過進行一系列放松訓練對產婦進行情緒放松,可以使用漸進性肌肉放松法。可以從手部開始,產婦吸氣時保證拳頭處于緊張狀態約5 s,之后吐氣時放松拳頭,與此同時全身跟隨性放松。通過此種方法可以緩解產婦的肌肉緊張程度,舒緩其精神壓力,以此類推,直至全身。(3)注意情緒化解。在宮縮階段,要耐心地向產婦解釋相關情況,并獲得產婦的理解,保證動作輕柔。對其行產時護理的過程中,要考慮其所感受到的強烈疼痛,并且產婦在該階段也會出現焦躁、緊張的消極情緒。那么醫護工作人員就應當基于言語方面對產婦加以指導,來有效地減輕其緊張情緒。用鼓勵性語言來鼓勵產婦,在宮縮即到階段,適度的撫摸產婦,并且對產婦行誘導性想象和輕音樂,來有效緩解產婦注意力。(4)產后指導。通過光盤指導等視頻教學引導產婦做保健操,對產婦的產后體型進行重塑,行產后護理過程中可以引導其做較為簡單的瑜伽課程,從而對產婦的心理壓力及睡眠情況進行一定的改善,預防精神障礙的產生。還可以通過播放輕柔、優美、舒緩的輕音樂,醫護工作人員使用親切的話語,來和產婦進行心理溝通,盡可能地讓產婦的生理需求得以滿足。同時還需要確保病房的通風、干凈和整潔,能夠讓產婦來更好地享受充分睡眠。(5)健康宣教。在產婦提出的新生兒相關問題過程中,要及時給予針對性的解答,來有效地增強產婦與新生兒之間的溝通交流,增強了母嬰之間的情感,可以幫助產婦平穩情緒。醫護工作人員也應當針對性地對產婦來講述新生兒相關注意事項,緩解產婦在產后的焦躁和不安情緒。(6)飲食護理。針對產婦給予飲食方面的護理,保證產婦滿意基礎上確保營養搭配良好,給予全方面的分娩期護理。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產婦在分娩期疼痛程度及護理滿意度,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對產婦的心理狀態進行評測。(1)疼痛程度:產婦腰腹部輕度疼痛即為輕度;產婦腰腹部疼痛較為明顯,且產婦出現出汗等狀況即為中度;產婦腰腹部疼痛感較重,產婦意識模糊即為重度[6]。(2)SAS、SDS量表評分:滿分均為100分,分數越高表示焦慮、抑郁情況越嚴重。(3)護理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調查表,總分為100分,80分以上為滿意;60~79分為比較滿意;59分及以下為不滿意。總滿意=滿意+比較滿意。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8.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 觀察組年齡22~35歲,平均(23.9±4.7)歲;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學歷9例,大專學歷10例,高中及以下學歷6例。對照組年齡20~35歲,平均(26.4±3.6)歲;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學歷10例,大專學歷10例,高中及以下學歷5例。兩組產婦年齡、孕周、文化程度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分娩期疼痛程度比較 觀察組輕度疼痛產婦多于對照組,中、重度疼痛產婦均少于對照組,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兩組治療前后SAS、SDS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SAS、SD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SAS、SDS評分均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1 兩組分娩期疼痛程度比較 例(%)
表2 兩組治療前后SAS、SDS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SAS、SDS評分比較[分,(±s)]
護理前 護理后 t值 P值 護理前 護理后 t值 P值觀察組(n=25) 53.88±5.15 34.71±4.73 13.707 0.000 50.21±5.53 38.71±4.26 8.237 0.000對照組(n=25) 54.22±5.16 43.28±4.98 7.628 0.000 50.76±4.47 44.21±5.31 4.718 0.000 t值 -0.233 -6.239 -0.387 -4.040 P值 0.817 0.000 0.700 0.000組別 SDS SAS
2.4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總滿意度為96.00%,高于對照組的72.00%,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5.357,P=0.021),見表 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例(%)
絕大多數的產婦都會由于自身對生產經驗的缺乏,以及分娩相關的醫學知識不便了解,從而過度擔心新生兒會在分娩階段發生一定的意外狀況[7-9],導致產婦會在分娩期的心理方面,出現焦慮和恐懼還有抑郁的心理情況,更會導致產婦5-羥色胺的分泌量增加,致使產婦過度疼痛,最終致使產婦焦慮情緒更甚,嚴重則會出現宮縮乏力的情況,致使產程延長。有相關研究結果表明,產婦如果長期處于緊張和抑郁心態,就會出現情緒經交感神經直接對子宮的血供情況造成影響,從而導致產后出血量的增加[10-13]。產婦在分娩期是一個較為復雜且具備一定危險性的過程,在此過程中產婦會存在社會、家庭以及心理等諸多方面的壓力,導致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存在較大的心理應激反應以及生理變化[14]。加上初產婦沒有分娩經驗,較為容易產生焦慮以及抑郁等負面性情緒[15]。由此對產婦行分娩期的心理護理干預尤為重要,以改變產婦對分娩階段的認知錯誤,改善產婦的負面性情緒。
心理護理是當前臨床醫學中較為推崇的護理方式之一,該護理干預方法主要包括了產婦在分娩期的不同階段性護理,心理護理在整體的護理過程中尤為關鍵[16]。需要給產婦一定的心理護理信心,從而緩解產婦的心理情緒。有效地幫助產婦在分娩期間來構建相應的信心,改善產婦的負面性情緒,以改善分娩預后[15]。本研究對分娩期的產婦給予心理護理,以緩解產婦的緊張焦躁感,提升產婦的分娩自信心[17];再對產婦加以針對性呼吸指導,來幫助產婦能夠更好的自我控制,放松自身的神經肌肉,緩解疼痛及緊張感;在分娩階段由專業醫護工作人員陪同旁邊,給予心理方面的支撐,通過放輕音樂和溫柔撫摸等方式,來為產婦營造溫馨的分娩環境,滿足產婦的分娩心理和安全感[18-19]。本研究結果表明,護理后,兩組SAS、SDS評分均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總滿意度為96.00%,高于對照組的72.00%,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輕度疼痛產婦多于對照組,中、重度疼痛產婦均少于對照組,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現此結果原因可能與樣本量小有關。
綜上所述,通過對產婦在分娩期施以心理護理,能夠有效的緩解產婦的分娩疼痛程度,很大程度降低產婦的焦慮以及抑郁評分,具有顯著的護理成效,有臨床推廣意義。
[1]王紅玲.舒適化護理對初產婦分娩疼痛及焦慮抑郁的作用[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8(21):295.
[2]袁興秀.探討對初產婦分娩應用舒適化護理對疼痛及焦慮抑郁的作用[J].心理醫生,2016,22(24):16-17.
[3]劉文秀,張鳳娣,林美紅.心理護理及認知行為聯合對產婦焦慮抑郁及疼痛程度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14,4(13):134-136.
[4]李利平.舒適化護理對初產婦分娩疼痛及焦慮抑郁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15,24(1):151.
[5] Cui X H.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Childbirth Pain and Pregnancy Outcome in Preterm Depression[J].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2016.
[6]宋雅麗.產前個性化心理護理對初產婦焦慮、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6,54(23):142-144.[7]孟麗,徐艷,王復字.心理護理對惡性腫瘤患者抑郁焦慮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3):69-70.
[8]趙夏,況桂英.心理護理對普外科圍手術期患者焦慮及抑郁評分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20):84-86.
[9]楊芳,何玉梅.產前護理干預對產婦分娩焦慮水平、產程質量及新生兒Aparga評分的改善作用[J].醫藥前沿,2016,6(19):310-311.
[10]于秀果.心理護理對順產產婦焦慮和分娩疼痛的緩解作用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2016(21):58-59.
[11]李曉萍,于建萍,高章萍,等.剖宮產婦的心理狀態及臨床護理[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31(1):175-177.
[12]王紅.分娩期焦慮恐懼的心理護理[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94):418.
[13]王燕.分析高齡孕產婦實施心理護理對產前焦慮狀態的改善作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43):5-6.
[14]田穎,陳志敏.心理護理對初產婦分娩方式的臨床影響探討[J].醫藥衛生(文摘版),2016(11):00171.
[15]婁煥玲.護理干預在改善產婦心理狀態及分娩結局中的作用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6):61-62.
[16]盧麗波,李艷麗.產婦心理狀態對分娩質量的影響程度與護理干預[J].醫藥前沿,2014,4(14):335-336.
[17]藍彩旋,鐘玉旋,劉輝姐,等.心理護理對無痛分娩產婦的心理影響探討[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4,34(1):143-144.
[18]劉俊.產前心理護理干預對產褥期抑郁癥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2):174,176.
[19]張紅梅,楊秋云.心理干預在產婦分娩中的心理護理的效果研究[J].中國傷殘醫學,2011,19(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