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杜鵑
慢性牙周炎是口腔科常見病,對于慢性牙周炎的診治研究多見,而護理對本類患者的影響干預較大,因此臨床對于慢性牙周炎患者護理模式的選取重視程度較高[1]。另外,臨床研究顯示,慢性牙周炎不僅對患者的口腔健康狀態造成不良影響,對患者的口腔相關生存質量方面的危害也表現明顯[2],因此對慢性牙周炎患者進行護理模式的選取過程中,上述方面的評估效果均是重點干預方面。本文就知信行護理模式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進行觀察,現將研究結果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診治的9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年齡≥20歲及≤60歲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者。排除標準:文盲者;其他口腔疾病者;慢性基礎疾病者;妊娠期及哺乳期者;存在其他部位感染者。將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5例。該研究已經倫理學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進行常規慢性牙周炎護理,對患者進行常規牙周炎知識的宣教,解答患者相關知識疑問,進行治療配合護理,同時進行由疾病導致的不良心理情緒波動的疏導。
1.2.2 觀察組 觀察組進行知信行護理模式干預,根據其理念將護理步驟分為三步。第一步,首先根據患者的疾病情況、疑問情況、解答需求及理解能力進行宣教內容的制定,其中慢性牙周炎發生及發展知識進行細致內容制定,根據每例患者的個性化需求進行宣教內容的充實,其中對于疾病危害知識需求較高的患者,重點講解慢性牙周炎可導致疼痛、感染甚至牙齒喪失等情況的發生;對于治療護理需求知識較高的患者則對治療方法及作用、治療注意事項及相關方面的內容進行重點講解。同時,對于宣教的方式則以多形式化及通俗易懂為理念進行制定及實施,以一對一語言宣教為基礎,輔以宣傳冊、多媒體、板書及微信等多種方式的宣教。第二步,與患者進行細致溝通,對患者存在的治療信心不足及效能感低下等狀態進行評估,并評估其影響因素,根據不同患者的情況進行治療態度的調整,主要為通過語言溝通及成功案例告知等情況改善患者的治療態度,使其對治療樹立信心。第三步,對患者進行牙周炎治療及口腔保健行為實施情況的指導及評估,對于患者存在的口腔不良習慣及治療依從性較差的情況進行評估,指出不足之處,督促家屬輔助進行相關行為的改善,督促患者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及相關治療,非藥物治療方式則由患者家屬輔助進行督促改善。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不同時間的疾病認知度、牙周健康狀態及口腔健康生存質量評分。(1)疾病認知度:以問卷的形式評估,問卷內容均為慢性牙周炎疾病及治療相關的知識,問卷評估最高為100分,患者最終評分:<70分、70~90分及91~100分分別表示疾病認知度較低、尚可與較高。(2)牙周健康狀態:評估指標為探診深度(指齦緣至袋底或齦溝底的距離,以mm為單位記錄,健康牙齦的齦溝探診深度不超過2~3 mm)、牙齦指數及菌斑指數,牙齦指數和菌斑指數評分范圍均為0~3分,隨著分值升高表示評估方面加重,0分為正常,1分表示輕度,2分表示中度,3分表示重度[3-4]。(3)口腔健康生存質量:采用OHIP-14量表進行評估,本量表共包括14個評估條目,每個條目均采用0~4分5級評分法進行評估,對口腔相關生存質量的7個方面進行評估,分別為疼痛、生理障礙、心理障礙、心理不適、功能限制、殘障及社交障礙,分值越高則生存質量越差[5]。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重復測量的計量資料進行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45例患者中,男26例,女19例,年23~58歲,平均(43.9±9.9) 歲; 病 程 2.2~99.0個 月, 平 均(15.6±5.1)個月;嚴重程度:中度30例,重度15例;文化程度:小學2例,初中20例,中專15例,高中及以上8例。觀察組45例患者中,男27例,女18例,年齡22~59歲,平均(44.1±5.6)歲;病程2.3~97.5個月,平均(15.9±4.9)個月;嚴重程度:中度29例,重度16例;文化程度:小學2例,初中21例,中專14例,高中8例。兩組慢性牙周炎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嚴重程度與病程等數據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不同時間的疾病認知度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疾病認知度較高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字2=0.045,P=0.832);護理后兩組患者的疾病認知度均顯著改善,且護理后1、2周,觀察組的疾病認知度較高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字2=4.121、9.680,P=0.042、0.002),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不同時間的疾病認知度比較 例(%)
2.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不同時間的牙周健康狀態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探診深度、牙齦指數及菌斑指數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探診深度、牙齦指數及菌斑指數均顯著改善,且護理后1、2周,觀察組的探診深度、牙齦指數及菌斑指數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不同時間的口腔健康生存質量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OHIP-14量表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OHIP-14量表評分均顯著改善,且護理后1、2周,觀察組的OHIP-14量表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不同時間的牙周健康狀態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不同時間的牙周健康狀態比較(±s)
組別 探診深度 mm 牙齦指數 分 菌斑指數 分護理前 護理后1周 護理后2周 護理前 護理后1周 護理后2周 護理前 護理后1周 護理后2周對照組(n=45) 1.80±0.20 1.73±0.19 1.51±0.18 1.86±0.26 1.72±0.22 1.56±0.18 1.78±0.23 1.66±0.20 1.49±0.16觀察組(n=45) 1.82±0.22 1.50±0.17 1.31±0.13 1.88±0.27 1.40±0.17 1.20±0.11 1.80±0.21 1.38±0.15 1.21±0.12 t值 0.451 6.052 6.042 0.358 7.721 11.448 0.431 7.513 9.391 P值 0.326 0.000 0.000 0.361 0.000 0.000 0.334 0.000 0.000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不同時間的口腔健康生存質量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不同時間的口腔健康生存質量評分比較[分,(±s)]
護理前 護理后1周 護理后2周 護理前 護理后1周 護理后2周 護理前 護理后1周 護理后2周對照組(n=45) 4.35±0.36 3.84±0.31 2.51±0.27 3.95±0.42 2.21±0.29 1.42±0.18 3.66±0.35 2.77±0.26 1.95±0.20觀察組(n=45) 4.38±0.33 2.27±0.24 1.20±0.15 3.97±0.40 1.49±0.20 0.95±0.13 3.70±0.34 1.56±0.18 1.12±0.13 t值 0.412 26.864 28.451 0.231 13.710 14.200 0.550 25.668 23.341 P值 0.341 0.000 0.000 0.409 0.000 0.000 0.292 0.000 0.000組別 疼痛 生理障礙 心理障礙

表3(續)

表3(續)
慢性牙周炎占所有牙周炎患者的95%左右[6],多為由于牙齦炎未得到有效控制,長期發展而成,對患者的口腔狀態造成十分不良的影響,因此臨床對于慢性牙周炎的重視程度日益提升。而與慢性牙周炎相關的研究顯示,本類患者的牙周健康狀態較差,探診深度、牙齦指數及菌斑指數等牙周健康狀態指標均呈現顯著異常的狀態,也是牙周炎治療干預過程中的重要評估指標[7-8]。另外,本病患者的口腔健康生存質量也處于相對較差的狀態,可綜合反映疾病、治療及其他方面措施的綜合狀態,而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口腔健康生存質量相對較差,因此對此方面進行改善的需求較高[9-10]。再者,文獻[11-12]研究顯示,本類患者普遍存在疾病認知度較低的情況,導致患者出現疾病治療重視程度較低、預后信心不足及治療態度較差的情況,而這對于疾病的治療改善極為不利,因此該方面的改善也是疾病治療的重點。臨床中近年來采用護理干預口腔疾病患者治療態度及生存質量的研究可見[13],但是關于知信行護理模式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未見。
本文就知信行護理模式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進行觀察與研究,結果顯示,知信行護理模式對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疾病認知度、牙周健康狀態及口腔健康生存質量評分均有更為顯著的改善作用,且護理后1、2周觀察組的評估結果均顯著優于常規護理的患者(P<0.05),說明知信行護理模式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更好,在患者的疾病認知度、牙周健康及相關生存質量的改善方面均有更高的應用價值。分析原因,筆者認為與知信行護理模式通過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療認知度及重視程度來達到改善其治療態度的作用有關[14-15],而治療態度的改善又為治療行為的改善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因此為治療效果的改善奠定了基礎[16-21]。
綜上所述,知信行護理模式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較好,對患者的認知度、口腔健康狀態及生存質量均有較好的改善作用,因此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1]喬惠香.系統護理干預對老年牙周炎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研究[J/OL].全科口腔醫學雜志(電子版),2016,3(7):104-105.
[2]赫林.臨床護理干預對牙周炎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探討[J].吉林醫學,2015,36(2):389.
[3]董敏杰.綜合護理方式對老年牙周炎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4(14):1910-1913.
[4]邵明芳.循證護理干預對慢性牙周炎患者種植體周圍健康狀況及口腔行為能力的影響[J].慢性病學雜志,2017,18(6):681-683.
[5]張筱.人性化護理對提高牙周炎病人治療依從性的效果分析[J].黑龍江醫藥,2016,29(6):1251-1253.
[6] 張莉莉.綜合護理干預對牙周炎患者牙周癥狀的改善效果觀察[J/OL].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16,4(33):8-9.
[7] Alnazhan S A,Alsaeed S A,Alattas H A,et al.Prevalence of apical periodontitis and quality of root canal treatment in an adult Saudi population[J].Saudi Medical Journal,2017,38(4):413-421.
[8]鄒紅玉.心理護理在中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治療中的應用[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27(14):2731-2732.
[9]李貞.綜合護理干預對牙周炎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研究[J/OL].全科口腔醫學雜志(電子版),2016,3(6):85-86.
[10]傅瑋娟.個性化口腔衛生健康宣教對成人牙周炎治療的療效影響[J].護理與康復,2017,16(3):286-287.
[11]吳迪,張燕,梁會,等.牙周炎患者口腔保健自我效能量表的漢化及信效度評價[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6):758-762.
[12]王瑾,馮崇廉,陳文雄,等.中西醫結合口腔健康教育治療慢性牙周炎療效觀察[J].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17(4):70-72.
[13] Gross A J,Paskett K T,Cheever V J,et al.Periodontitis: a global disease and the primary care provider's role[J].Postgrad Med J,2017,93(1103):560-565.
[14] Tonetti M S,Christiansen A L,Cortellini P.Vertical subclassification predicts survival of molars with classⅡfurcation involvement during supportive periodontal care[J].J Clin Periodontol,2017,44(11):1140-1144.
[15]楊柳鳳.舒適護理對于牙周齦下刮治患者依從性及心理狀態的影響[J].衛生職業教育,2017,35(7):146-147.
[16]周軍,呂達,王崢,等.椅旁宣教對牙周炎患者口腔健康知曉度的作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25):86-89.
[17]吳迪,劉凡,陳宏瑞,等.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健康相關生命質量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7,33(9):682-685.
[18]原鑫.優質護理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中的應用觀察[J]. 醫學信息, 2014,28(26):265.
[19]薛月紅.優質護理服務在慢性牙周炎中的應用及其效果研究[J].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3,24(7):1672-1673.
[20]王雅楠.口腔護理干預在慢性牙周炎種植治療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飲食保健,2017,4(28):11-12.
[21]朱俊杰.綜合護理干預對牙周炎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J].大家健康旬刊,2016,10(1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