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本報記者 白云怡
“美國海軍陸戰隊將進駐臺灣!”多家臺灣媒體23日報道了一則消息,刺激著本已非常敏感的臺海局勢。爆出這一猛料的是美國在臺協會(AIT) 臺北辦事處前處長楊蘇棣,他向臺灣媒體稱,將于6月啟用的AIT新館,很大可能比照美國駐外使館的制度,進駐美國海軍陸戰隊負責警衛工作。眾所周知,“斷交、撤軍、廢約”是當年中美建交的前提,難道美國政府要公然背棄當年承諾,突破一個中國底線?“楊蘇棣唯恐天下不亂”,香港大公網23日評論說,如果美國派出海軍陸戰隊駐守AIT 新館,不僅公然違反一個中國政策,更是對中國“侵門踏戶”,勢將成為臺海戰事的導火線。楊蘇棣不會不知道這其中的利害關系,卻仍大放厥詞,可謂別有用心。
形同“準外交使館”?
楊蘇棣22日在臺灣親綠的《自由時報》上,以“21 世紀的AIT 新館,獻給21世紀的美臺關系”為題發表文章稱,臺北辦事處新館將于6月12日正式落成,“身為這項計劃的非正式催生者”,他想分享一些個人想法。他先是回顧AIT 尋覓新址的過程,然后就寫道,打從一開始,他就決定確保AIT 新館將由美海軍陸戰隊使館警衛隊派駐一支分遣隊負責維護安全;在促成此事的過程中,時任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葛瑞森幫了大忙,確保國防部大力支持在新館派駐海軍陸戰隊,確保了將“陸戰隊之家”納入新館設計的想法。楊蘇棣說:“據我所知,內湖新館將由美國的精銳部隊負責衛戍工作。如果不是陸戰隊弟兄,還能有誰會進駐新館的陸戰隊之家?”
AIT在臺灣的地位不言而喻,臺灣前“總統”陳水扁曾說過他聽命于AIT。楊蘇棣曾于2006 年至2009年擔任AIT 臺北辦事處處長,2010年至2013年擔任美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他的文章顯然不只是“一些個人看法”。臺“中央社”稱,臺美“斷交”后,臺北辦事處辦公地點即無美海軍陸戰隊隊員駐守,美國也一再強調和臺灣維持的是“非官方關系”、美國在臺協會是“非營利性民間機構”,內湖新館若真由美軍陸戰隊駐守,“形同美國將AIT視同駐外使領館,對美臺關系具重大象征意義轉變”。
“美國之音”說,在中國大陸與臺灣和美國關系似乎越發緊張之際,這一新進展無疑將進一步觸怒中國大陸。AIT有450多人,在美國國務院的授權之下從事簽證、商務往來等各種與美國利益相關的工作。AIT在官方網站上說,該機構是一非營利性民間機構。美國雖然有軍方人員在臺北辦事處,但這些武官并不穿軍服。
中國社科院臺研所學者金奕23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事實上,楊蘇棣已不止一次釋放過類似消息,但此人并非現任官員,其言論并不代表官方意志,而美國國務院此前曾多次表示,美方并沒有相關打算。“當然,無風不起浪,這背后必然有鷹派的籌劃。”由于目前美國只在駐外使領館派駐海軍陸戰隊,所以倘若真的派軍進入AIT,將是一個挑釁意味極濃的嚴重事件。此前,中國大陸一直對美國對臺軍售等問題保持相當大的克制,但若此事發生,中國大陸勢必不會坐視不理,而且其反應將不會僅停留在口頭上的強烈抗議。
“美陸戰隊若進駐AIT,可視為對臺重視”,臺灣“中央社”援引學者的分析稱,此議題已討論多時,美國海軍陸戰隊擔任使館警衛隊是有可能的,但不太可能攜帶重型裝備或大規模部隊進駐。據介紹,AIT 新館由內而外初步分為三層,陸戰隊可能負責機密核心的建筑物,其他區域則是由安全人員負責,而連接館區內外的部分,則在臺灣招聘從軍警界退役的精英擔任保安。對于“如果美國海軍陸戰隊來臺,是否可能著制服執勤”的問題,臺灣學者分析說,由于陸戰隊負責AIT 建筑內部的核心,外界根本看不到內部情形,所以沒有穿不穿制服這個問題。對美國而言,此舉是進可攻、退可守的策略。
美接連打“擦邊球”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教授李非2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這是美方在打“擦邊球”,“中美建交時雙方達成協議,美國在臺不得有軍隊,但如果美軍進駐AIT,究竟是以軍隊的身份,還是守衛的身份?這就成了一個模棱兩可的行為。”李非認為,美方“踩線”意在試探中國的反應,如果中國反應一般,則有可能進一步觸犯中國的底線。“很顯然,這是特朗普政府最近一系列‘臺灣牌中的一環,和‘臺灣旅行法等動作互相配合、層層遞進。其實,‘臺灣牌對美國本身而言并不重要,但對中國來說是核心利益,美國希望借臺灣來獲取中國在貿易、朝鮮甚至南海等問題上的讓步,這一邏輯始終沒有變化。”
新加坡《聯合早報》也稱,美國接二連三打出“臺灣牌”牽制中國大陸,美臺關系急速升溫。
香港《大公報》23日報道稱,針對美軍或將進駐AIT新館,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亞中表示,美國在通過所謂的“臺灣旅行法”后,基本就把臺灣當成一個制衡大陸的重要籌碼。尤其是6月AIT新館落成后,出席的美國官方人士的層級以及海軍陸戰隊是否駐防新館,將是兩個重要指標。張亞中認為,特朗普正在通過貿易、南海問題和臺灣問題來對付中國大陸。“近段時間來,美國祭出貿易戰,又通過‘臺灣旅行法等種種動作,不僅是在試探中國大陸底線,也一再挑戰中國大陸底線。美國打的是組合拳,這個時候關鍵看大陸的戰略定力。”
作為“組合拳”的一部分,美國在南海方面的動作也沒停止。據《中國時報》報道,美軍候任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戴維森稱,中國在南海的軍事基地已接近完成,如果想要阻止中國如今已經幾乎擁有南海的制海權的話,美國只能訴諸“武裝沖突”的手段。戴維森還稱,將支持對臺灣軍售常態化。另外,AIT臺北辦事處處長梅健華23日公開表示美國持續支持臺當局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世衛大會。
解放軍發起震懾攻勢
香港《星島日報》23日稱,美方的舉動勢必刺激北京的敏感神經。有島內學者認為,在中國大陸和臺美關系似乎越發緊張之際,這一新的進展無疑將進一步觸怒大陸。香港中評社稱,特朗普已挑起與中國大陸的貿易戰,如果再借AIT新址啟用之機搞“一中一臺”,改變“一中政策”,踐踏大陸底線,大陸只能強力回擊,沒有其他選擇。
“向臺獨發出強烈警告,解放軍臺海動作密集程度多年罕見”,新加坡《聯合早報》23日報道稱,中國大陸解放軍近期頻密向臺灣發起武力震懾攻勢,引發外界對臺海局勢升溫的高度關注。繼本月18日在臺灣海峽舉行“跨晝夜海上實彈射擊演練”后,解放軍海軍部隊的遼寧艦編隊20日在臺灣東側的西太平洋海域展開綜合攻防對抗演習。24日、25日還將在浙江舟山海區黃大洋海域舉行實彈演習。本輪高頻率、大規模和真槍實彈的演習,在1996年臺海危機之后極為罕見,再度引發各方揣測。不過,受訪學者認為,只要尚未觸及底線,大陸的軍事行動暫時還會停留在震懾層面。
金奕告訴《環球時報》:“對美國來講,臺灣是一個盟友,但對大陸來說,臺灣是我們的核心利益,如果美國要繼續采取什么動作,應該預先想到可能會激起大陸怎樣強烈的反應。這些軍事行動更是對臺灣當局的敲打,可以說是對當下中美關系和臺海局勢現實的一種反應。”▲
環球時報2018-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