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BrinkNews4月23日文章,原題:為什么中國是知識產權的領導者美國總統特朗普并不是抱怨中國公司竊取知識產權的第一人,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正是美國公司利用中國資源才帶來中國專利的大發展。當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中國也加入了《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與此同時,中國政府渴望從以制造業為基礎的經濟向以創新驅動為基礎的經濟轉型。向前邁出的這一大步將由于中國日益擴大的知識產權實力而得到進一步推動。
自上世紀90年代末期以來,中國一直在穩步提高其知識產權保護水平和知識產權執法標準。很多促進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的優惠政策并沒有歧視外國的知識產權——至少不明顯。其他的法律修正案也加強了知識產權保護和執法,還加大了對侵犯知識產權的懲罰力度。比如,2017年3月中國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明確指出商業秘密應該受到知識產權法的保護。
中國制定出臺的“十三五”規劃綱要指出中國將成為科學、高科技和智能制造的世界領導者,“我們將加快實施已有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等領域核心技術。中國知道,實現其科學和智能技術領導地位目標的關鍵部分是實行高水平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不過,美國的最近報告指出,在對商標、版權和專利的保護方面,中國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在盜版和其他違法方面的知識產權執法仍然不足,要么是對知識產權違法行為沒有懲處,要么是對知識產權違法的懲罰太輕,以至于產生不了威懾效果。然而,對于不辭勞苦到中國登記知識產權的公司來說,(在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確存在,知識產權執法正在改善,而且將繼續改善。(作者約翰·基歐,陳一譯)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4月22日文章,原題:中國的知識產權問題是特朗普貿易戰威脅的核心現在,中國正尋求通過清晰且具有前瞻性的國際產業政策挑戰美國的技術霸權。美國的決策者擔心北京的《中國制造2025》產業計劃將幫助北京在一些領域與美國形成競爭甚至超過美國,比如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量子計算、機器人、航空航天、節能汽車、醫療設備和機器等。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干事弗朗西斯·高銳上周說,美中貿易緊張并不令人感到驚訝,原因是華盛頓從中國成為全球主要技術大國的雄心上感受到了威脅。有預計稱中國在三年內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專利申請來源國。但是,大部分創新真正來自于中國內部,并不是簡單地竊取美國的知識產權。▲
(作者愛麗絲·德揚,陳一譯)
環球時報2018-04-24